国医大师传承人王少波治疗带状疱疹验案

西岩宇 2024-08-15 15:44:3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夏秋季发病率较高。本病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约占整个病变的70%,其次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约占20%,损害沿三叉神经分布。

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是指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所致的睑皮炎。中医称为蛇串疮,本病中医辨证分析,多系湿热毒邪侵袭局部皮肤而致,好发于中老年及体弱、疲劳之人。治疗宜遵《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火”及仲景“疮家不可发汗”之训,以泻火解毒除湿为主,活血通络止痛为辅。

病例:患者,女性,24岁,2024 年07月19日就诊。以“左眼睑疼痛3天,疱疹1天”之主诉就诊。患者3天前出现左眼睑刺痛,呈阵发性,影响睡眠。1天前在疼痛部位出现成簇水疱,大致呈带状分布,并伴有同侧面部耳前肿块,触之疼痛,无破溃。于外院诊断“带状疱疹”,予伐昔洛韦抗病毒、甲钴胺营养神经等治疗,疼痛未缓解。刻诊症见:左眼睑可见红色小疱疹,周围皮肤肿胀,灼热,伴刺痛,纳眠差,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滑。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左眼)

中医诊断:蛇串疮( 肝火炽盛 湿毒瘀结)

治法:清肝泻火,除湿解毒,散结止痛

处方:银柴胡10g、胡黄连3g、焦栀子10g、连翘15g、龙胆3g、醋青皮6g、地黄10g、赤芍10g、炒僵蚕10g、浙贝母10g、白芷3g。

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服。

外治:①0.1%更昔洛韦滴眼液,滴入患侧眼内,一次2滴,每2小时一次,每日给药5~6次。②耳前肿大淋巴结局部外用消炎止痛膏(院内自制药膏),每日1换。

2024 年7月26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疱疹消退、局部结痂、疼痛减轻,耳前淋巴结肿大明显消散。治疗效果满意,嘱患者继续局部外用消炎止痛膏(院内自制药膏),隔日1换,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消肿。

按语:带状疱疹相当中医的“缠腰龙”、“缠腰火龙”、“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蛇丹”等等。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饮食不慎,蕴湿生热,又复感火热、湿毒之时邪,以至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脉络而发为疱疹;湿热毒邪阻遏经络,不通则痛,遂发为剧烈疼痛。

本案患者青年女性,急性起病,左眼部带状疱疹,结合舌脉症属于肝火炽盛、湿热毒邪瘀结发于左眼上睑皮肤,治宜清肝火,利湿热,并予凉血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方选柴胡清肝散加减。

柴胡清肝散出自《医宗金鉴》卷五十二,本是用来主治小儿肝疳,证见面目爪甲皆青,眼生眵泪,隐涩难睁,摇头揉目,合面睡卧,耳疮流脓,腹大青筋,身体羸瘦,燥渴烦急,粪青如苔。王少波主任认为其病机符合蛇串疮的发病机制,因此用其治疗蛇串疮、而取得满意疗效。

方中银柴胡、胡黄连入肝经、清肝热;龙胆、醋青皮清利肝胆湿热、疏肝行气止痛,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焦栀子、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生地、赤芍养血柔肝、凉血消瘀;耳前淋巴结肿大疼痛,加用炒僵蚕、浙贝母、白芷解毒消痈、散结止痛。药证相符,随手应效。

1 阅读:27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