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营的五个视角读懂企业的财报

贵企业财 2024-09-30 13:24:46
财务报告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以及财务附注说明的文字部分。财务报表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的数字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会用文字游戏,来隐藏公司的真实状况。财报文字部分通常主要由公司管理层负责编写,不在审计范围之内,因此公司操纵财报文字部分的空间,比操纵财务数字要大很多。当然,财报中的文字信息也有重要价值。重要的是,数字信息和文字信息,要相互印证。 那如何从经营的角度读懂企业的财报,我认为主要为以下几个维度。 一、从结构分析开始理解一家企业的经营质量 分析财报一般用到四个工具:比率分析、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以及结构分析。比率分析指的是利用财报中的数据计算各种财务比率,如毛利率。对比分析指的是将公司与竞对,或者行业进行财务数据的横向比较。趋势分析就是分析关键财务指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结构分析就是不光要看财报中的数字大小,还要看这些数字是怎么构成的。在优先级上,结构分析要更优先。这是因为,数字往往只揭示了表面现象。要真正理解一家公司的经营质量,必须深入挖掘这些数字的构成和背后的逻辑。 二、看清楚一家公司到底是靠什么赚钱 财报分析一般会先看利润表,因为它涉及最关键的问题:公司的赚钱能力。 一家公司的利润有四个主要来源:一是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也称“核心利润”。第二是对外投资、理财等活动等带来的收益,也称“投资收益”。第三是“其他收益”,这部分主要是政府补贴。第四是一些更加偶然的收益,比如废品的出售,遭遇意外赔偿等,也称“偶然利润”。这四种利润来源的计算方法是: 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 “其他收益”直接在利润表中找“其他收益”这个科目就可以。 “投资收益”直接在利润表中找“投资净收益”这个科目就可以。 偶然利润=资产处置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对利润表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注意会计处理中两个比较虚的利润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营业利润”,这两个科目可能会对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产生误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指的是公司持有的资产在一段时期内的增值,我们国家的会计准则允许公司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当成利润,报告在利润表当中。如果一家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很高,当期净利润也会因此变得虚高。“营业利润”这个科目里则包括了政府补贴。因此,需要分析利润来源结构,才能看清楚一家公司到底在靠什么赚钱。 三、从四个核心问题看懂收入 第一、从“卖什么”看增长战略。 一家公司通常有三种增长战略:新赛道战略、市场份额战略、并购战略。新赛道战略也就是“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市场份额战略指的是在现有赛道中提升市场份额实现增长,并购战略也就是并购新公司增加业务线增加总收入。这三种策略是可以自由组合,也可能会同时使用三种策略。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的 “商誉”的科目越高,说明它的并购活动越多。 第二从“卖给谁”看增长质量。 分析客户的情况一是看客户集中度,上市公司会在财报附注当中披露前五大客户的收入贡献比例。我们可以基于这个信息,判断客户集中度有多高。二是看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如果关联方销售额比例高,一般说明收入的质量差。 第三从“怎么卖”看增长手段: 有时候通过业务手段无法带来增长的情况下,公司会动用财务手段来促进收入。如果发现一家公司在两年之内的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远远大幅超过它营业的增长速度,这家公司就可能是在使用财务手段刺激它销售的增长。延长账期会增加了公司的财务坏账风险,扭曲了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第四、从“卖多久”看增长可持续性。 判断一家公司在行业当中的市场份额能否继续提升,可以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的集中度,如果这个行业集中度已经比较高了,而且这家公司已经做到行业头部,那么在市场没有结构性变化的情况下,份额进一步大幅提升的空间恐怕就比较有限。 四、小成本也能看出大问题 一家企业的收入高,利润不一定高,还得看成本是否合理。像原材料、房屋租金,人力成本等等都是影响比较大成本项,通过成本和收入的关系以及成本结构可以看出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除了这类成本的变化,还可以通过了解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成本。 比如,通常情况下,电费支出应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但某家企业的电费却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审计人员开始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深入调查。他们首先核对了企业的生产计划,发现实际的生产量并没有显著增加,这意味着电费的增加与生产量的增加并不匹配。进一步调查后,审计人员发现企业在非生产时段存在大量的电能消耗,这明显不符合正常的生产经营逻辑。分析时要关注财务数据和业务情况之间是否自洽。发现公司财务问题,往往都是见微知著,从一些蛛丝马迹找到突破口。 五、钱花得不对,一分钱也是浪费 除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外,经营中的各种费用也会影响到公司利润,比如管理人员的工资、营销活动的投入等。费用分析,就是要看一家公司是怎么花钱的,哪些钱花得对,哪些钱花得不对。钱花对了,花得多也没事,可以让公司更值钱;但要钱花得不对,哪怕花得再少,也是一种浪费。费用也有虚实之分。 “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是利润表当中两个“虚”的费用科目。资产减值损失指当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确认的一种损失,只是出于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进行的预警性处理。 “信用减值损失”也是一种“虚”的费用。比如客户资质出现问题,影响了应收账款等回款能力。分析费用的第一步,是大致评估一下这两个“虚”的费用科目在利润表费用中的占比。如果比例不高,就不用特别关注。如果比例比较高,就要评估下真实损失或者风险到底有多大。 经常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三大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首先要通过这些费用的结构是否和公司的战略是否一致,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其次,还要进一步关注这些经常性费用是否存在“异常”的地方。比如销售费用,如果发现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收入增长,可能意味着企业在通过大量营销活动刺激销售的增长。管理费用通常较为稳定,如果异常变化需要深入调查原因。如果是一次性费用,一般对未来的持续利润影响不大。但如果是常规管理费用增加,比如管理层涨薪,就要特别关注是否合理,以及费用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财务费用,一般和经营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和公司的财务管理相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