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脾胃病对药经验(四)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4-11-15 19:21:08
【人参-升麻】 人参益气健脾,升麻升阳举陷,脾胃病而有中气下陷者,人参配用升麻,如补中益气汤。人参、升麻合用,可使人参径入脾胃中焦而疗气虚,因为李时珍称升麻为 “脾胃引经最要药; 人参又可藉升麻升举之性辅助发挥升举脾胃阳气的作用,李东垣谓升麻可“升胃中清气,又引甘温之药上升。”《医学启源》云:“人参,善治短气, 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 【王洪京经验】人参补脾胃元气, 益气生津;升麻升清气。二者合用, 补益升运并施, 正合脾之生理特性。共奏益气升清降浊之功。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下陷、脾虚不摄诸证。王师临床对内脏下垂、慢性泻痢、脱肛等属气虚下陷者, 均用为要药。用量:人参3~9g,升麻6~10 g。{刘青,贾伟,郝建 。王洪京应用健脾益气温中类对药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16(04),65-66}。 【人参-防风】 人参补气而健脾胃,防风祛风而除湿升举清阳。二者合用治脾虚湿滞,清阳不升者。 【王洪京经验】人参大补元气,鼓舞脾胃气化;防风祛风胜湿, 散肝气, 鼓脾气上升。二药合伍, 人参得防风补而能升更增补益之功;防风得人参则疏通而不伤正。共奏鼓舞脾气、升发清阳之功。用于治疗脾虚湿滞不化之证。王师认为慢性腹泻属脾虚湿滞不化用之较宜。用量:人参3~9 g;防风6~10 g。{刘青,贾伟,郝建 。王洪京应用健脾益气温中类对药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16(04),65-66}。 【甘草-白芍 】 白芍,《神农本草经》 对其描述为“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益气”甘草与白芍组成芍药甘草汤,白芍酸寒,益阴养血; 甘草甘温,缓急补虚,合而具有酸甘化阴、缓急止挛 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甘草芍药配伍对于消化道炎症、 胃肠道痉挛及疼痛具有缓解作用。甘草总苷与白芍总 苷分别为甘草、白芍抗炎镇痛的主要组分,甘草总苷 抗炎作用强于白芍总苷,但镇痛效果弱于白芍总苷, 而且两味单药镇痛效果明显弱于配伍后的芍甘总苷{刘陶世,赵新慧,段金康,等.芍药甘草汤总苷抗炎镇痛作用 的配伍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27-430} 【王小奇经验】用以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所致隐痛。自古以来,芍药甘草汤中芍药剂量大于甘草,取其柔肝止痛作用较强,而王师依据自身经验认为,若需解痉挛、止急痛,甘草剂量应大于白芍,且多选用生 甘草;若需调肝脾、止隐痛,芍药剂量应大于甘草,且多选用炙甘草,其原因在于甘草缓解痉挛作用强于白芍,而白芍直接镇痛作用强于甘草。用于缓解痉挛时生甘草用量至少应大于10g。 在临证应用上,本药对常用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所致隐痛,见有如下症状者,可考虑加用本药对:(1) 痛而喜按、喜揉者;(2)进食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者; (3)喜俯身护其痛处者;(4)局部时有块状或条索状物 而又可自行消失者;(5)局部有紧张感或牵引感者;(6) 痞满而与进食无关者;(7)空腹时亦有嗳气者。 {王耀东,王小奇,魏霞,叶蔚.王小奇巧用甘草药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12):1022-1025}。 【甘草-党参】 甘草、党参,健脾补气,相须为用,功效相加。若湿气过重,当甚用之,以免壅滞痞满腹胀。 【王小奇经验】党参具有补脾肺气,补血,生津之功效。党参与甘草均为性平, 味甘。性平则无寒热偏胜,作用缓和,味甘则“能补、能 和、能缓”,两药相伍作用温和,补中有缓,适用于多种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或虚劳所致疾病中。王师在临证中将本药对广泛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腹痛、腹泻等疾病中,党参与甘草配伍常取 1:1。{王耀东,王小奇,魏霞,叶蔚.王小奇巧用甘草药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12):1022-1025}。 【甘草-干姜】 【许彭龄经验】成无己云:“酸以收之,甘以缓之,故酸甘相合,用补阴血”,指出了芍药甘草汤合用后的协同作用。 仲景所用在脾胃病中多缓急止痛,而许老所用虽有甘酸缓急止痛之意, 但关键用其合于脾胃之阴。认为,甘草与酸味药物配伍,以养五脏之阴,除五脏之浮火。 阴虚大多由长期脾胃虚衰,津血素亏而致。 重用甘草,除以其温中益气外,最重要的是通过甘草补中,来充填其助化精微的物质,精微大量充生,阴液即能无缺;再以酸味药收敛其上扰之浮火,火降阴涵,病即可愈。{王丽平,周炜,王晓丽.许彭龄脾胃病用药合化思想探析——从《内经》和张仲景的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谈起[J].北京中医药,2009,28(3):192-195.} 【白芍-甘草】 白芍性凉,味苦而酸,归肝经,功在柔肝而养血敛阴;甘草性平、甘缓,功在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而调和诸药。二药合用,酸甘化阴,肝脾同治,缓痉止痛之。 【王洪京经验】二药入肝脾,柔肝以健脾,缓急以调中,用于治疗肝脾不调所致的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膈肌痉挛等。王师认为: (1) 二药合伍为“制肝之专药”,肝胆病胁痛、少腹拘急作痛等属肝血不足者均宜选用; (2) 二药合伍能柔肝缓急治痛泻。药理研究证明二药均有解痉镇痛作用,合用有明显协同作用。用量:白芍5~15 g,甘草5~10 g。{贾伟,刘青,郝建。王洪京应用对药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J]。光明中医 2018,33(08),1088-1089 }。 【李乾构经验】白芍、甘草相合即是古方芍药甘草汤,治疗胃肠疾病中肝脾失和之腹中挛急作痛以及泻痢腹痛等。常用来治疗顽固性腹痛、胃痛或胁痛。二药配伍,属酸甘配对,白芍柔肝敛阴,甘草甘缓调养,合用养阴补虚之力增强,并有缓急止痛的作用。研究表明,白芍中芍药苷有抗炎作用,甘草含甘草泛酸,有保护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因此,芍药、甘草对胃黏膜有修复作用,也常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常虹,闫波。李乾构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 2013,21(10),11-12}。 【程法森经验】对于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者,强调肝喜条达,恶忧郁,用药要选轻清之品,以舒畅气机,如绿梅花、玫瑰花、厚朴花、生麦芽等,且理气药多辛燥,易伤肝阴,为此每在方中重用白芍、甘草,以取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意,理气而不伤阴。{兰祝飚,冯炯.程法森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239-240} ​ 【郭淑云经验】二药合用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据日本细野史郎在《汉方医学大观》中载: 芍药甘草汤有解痉止痛的作用,即使对深在内脏的平滑肌,也有解除其痉挛而止痛的作用。郭师应用此对药治疗由痉挛引起的诸种病证效果均佳,如膈肌痉挛、痉挛性胃痛、腹痛、头痛等,其解痉止痛作用,1 付即可见效,常比西药的解痛作用还要好,用量白芍至少30 g、甘草可用10 g。{秦善文。郭淑云胃肠病常用对药举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20(04),496-496+499}。 【白芍-木香】 【戴永生经验】其运用五行辨证治疗肝木乘土之脾胃病,对于肝气乘脾(阴土)之脘腹胀痛证,病机有脾土先虚,肝木不舒,横逆犯脾,脾土失运者,治法要采用培土泄木,方可用六君子汤加白芍、木香。并强调用药顺肝木之性为补,逆肝木之性者为泄,因肝喜散而恶收,故辛为补,酸为泄,其中酸收之白芍用量偏重以泄肝,木香辛香,既可散肝行气补肝防白芍酸泄太过,又可入中州健脾、调中、导滞、止痛,一药即收泄木培土双重之功。{康坚强,罗旭慧。戴永生教授运用五行辨证治疗肝木乘土之脾胃病经验拾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3):33-34}。 【白芍-防风】 【王洪京经验】二药微辛微温与微苦微寒合伍,散肝与敛肝并用,疏表与和营并施,既能调内以和肝脾,又能调外以和营卫,用于治疗肝脾不和的痛泻、肠鸣等。王师认为临证时要据证酌定二药剂量,肝脾郁滞,风邪内盛时,防风用量可稍增;肝气横逆太过时,白芍可重用。用量:白芍5~15 g,防风6~10 g。关于用防风治泄泻炒用、生用问题,王师认为脾气虚时,防风宜炒用,当肝脾风寒郁滞较甚时,防风应生用。{贾伟,刘青,郝建 。王洪京应用对药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J]。光明中医 2018,33(08),1088-1089 }。 【白芍-郁金-延胡索】 【张声生经验】气滞者每与肝相关,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故张声生教授临证之时每予疏肝理气之法,常用药物有香附、香橼、佛手、苏梗、柴胡、娑罗子、白芍、郁金、延胡索等,其中白芍、郁金、延胡索 3 药是张声生教授常用的“止痛三角”,常用于肝胃气滞、肝脾不调之脘腹胀满疼痛诸症。{詹先峰,张声生.浅谈张声生教授的脾胃观[J].天津中医药,2018,35(12):881-884}。 【白芍-枳壳-麦芽】 【李培生经验】教授治疗脾胃病。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而肝气郁结,肝木不疏,则最易横逆犯脾胃而发为嗳气、胃脘疼痛等。白芍配枳壳见于《景岳全书》之柴胡疏肝散,是由《伤寒论》之四逆散中白芍配枳实变化而来。枳壳行气宽中除胀;芍药柔肝和血,缓急止痛。气结散而血亦行,郁既解而热亦消,郁结得散,疼痛自 除。麦芽能开胃消食,和中消胀,生用取其生发之气,有疏肝和胃之功。三药合用,能疏肝和胃,行气消胀,缓急止痛。李老常以炒白芍 10g,炒枳壳 10g,麦芽 15g 配合使用,治疗肝郁胃胀,纳食不佳,肝木乘胃之胃脘痛等。{陶春晖.李培生教授治疗脾胃病运用药对经验介绍[J].光明中医,2011,26(4):676-67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