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之证。《濒湖脉学》言:“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本证是由阳虚不能宣通脉气,阴虚不能荣养心血所致。虚劳干咳,痰中带血,自汗盗汗,咽干舌燥等,皆是阴液不足,肺失润养,内燥伤及肺络。故本病主要在心、肺、脾三脏。选用炙甘草汤,因本方君药炙甘草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之功效,《药品化义》曾言:"甘草,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本草经解》述:“甘草甘平,入肺入脾,所以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也。”故选用炙甘草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人参归脾、肺、心经,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珍珠囊》言:“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医学启源》又言:“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本草蒙筌》曾述:“人参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故方中选用人参意在增强炙甘草补益功效,同时佐以大枣共奏益气养血,滋补心脾二脏之功。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张锡纯认为,地黄本为补肾药也,重用一斤,惟当时无熟地黄,多用又恐其失于寒凉,故煮之以酒七升、水八升,且酒水共十五升,而煮之减去十二升,是酒性原热,而又复久煮,欲变生地黄之凉性为温性者,欲其温补肾脏也。阿胶入肺、肝、肾三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之效,《汤液本草》有云:“阿胶益肺气,肺虚极损,咳嗽唾脓血,非阿胶不补。”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麻仁滑泽通利,润大肠而滋经脉,隧路梗涩之病宜之。地黄 、麦冬、阿胶、麻仁四药配伍力在甘润滋阴、养心补血、润肺生津。方中加桂枝三两,意在取其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之效,《长沙药解》言:“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
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配伍性味辛温的生姜,发挥通阳复脉之功。本方温药与滋阴药同用,既可温而不燥,亦可使气血流通,脉道通利,一气周流,共收益气复脉,滋阴补血之效。
第一,你不是心血不足吗,那就帮你补足,让心得到滋养,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了。阿胶补血毋庸置疑,它可以走到心脏去,把心血补足。第二个,心血不足的时候,心火很容易烧起来。身体里有一团火老在那儿烧着,心就无法平静下来,就会砰砰乱跳,怎么办呢?用生地补补肾阴,麦冬补补肺阴。生地可以滋五脏六腑之阴,重点滋肾阴。肾主水,身体里的水液都要听从肾的指挥,肾阴足了,可以牵制心火,心火就烧不起来了。为什么要补肺阴?心属火,肺属金,按照中医五行理论,火克金,心火旺,肺也会跟着燥,所以加麦冬,麦冬润肺又清凉,好像在肺上面洒一层凉凉的水,给它降降温,让它不那么燥热。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心血不足,心气也会受伤。心气虚的人听到大声容易受到惊吓,张仲景考虑得非常周全,他在这里用了人参直接补心气。
第三个,心血不足,要从血的源头补起。也就是要从脾胃补起,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啊,我们吃进去的水谷要靠脾胃运化成精微物质,然后上输到心和肺,奉心化赤,才能成为血。所以心脾同补,心血才能充足。生姜、大枣、炙甘草专入脾胃,帮助恢复脾胃功能,让脾胃这个轮子转动起来,源源不断地制造气血,运到五脏六腑上去。人身上要是没有血,就好比机器没了油。心脏好比人体的油泵,要想让它运作起来,光有血不行,还得补补阳,必须要靠阳气把心血带动起来。桂枝强心阳,心阳强大了,心主血脉的能力就强大了。
火麻仁是种子类药,植物的种仁都是精华,含有很多精油,能补、能润。前面说了,心火旺,肺也会跟着热,热到后来排便会很困难,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虽然肠子有在走,但是因为热气灼伤津液,不够润滑,走的很慢,所以通大便很重要。火麻仁一下去,肠道就像点了润滑油一样,排便就不会干干的,涩涩的。火麻仁润肠通便,慢慢地把肠道里的积滞排出去,把肠道清空。
这个方子张仲景特别嘱咐说,熬煮的时候要兑入清酒,用黄酒就可以,酒最大的作用是通经络,十二经络没有它不能到的,也正因为它无经不达,所以它可以作为一种媒介,把药性带到心那里去报道。炙甘草汤一吃下去,心脏的憋闷感就消失了。三剂吃完,脉象就顺畅很多,老爷子觉得又恢复到了以前那种很舒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