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还要继续,生活也还会继续……”
这条朋友圈,定格在2021年2月14日,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张一得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2021年3月5日,美国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年仅19岁的中国留学生张一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消息传回国内,舆论炸了锅,焦点直指他的父亲——张岳。
张岳作为曾经育儿界“大神”,在广州妈妈圈子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如今,他却成了众矢之的,被扣上了“逼死儿子”的帽子,网络暴力如潮水般涌来,将这位父亲彻底淹没。
从人人敬仰的“育儿高手”到“逼死儿子”的杀人狂魔,张岳只用了一天!
张岳到底做错了什么?他的父爱,为何会成为压垮儿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人家的孩子张一得的名字,对于很多关注育儿圈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的父亲“一得他爹”张岳,是一位在网络上颇有名气的“育儿专家”。
多年来,张岳坚持用镜头记录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从孩子出生到留美,20万张照片、无数篇图文并茂的记录,事无巨细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张岳独特的育儿理念,为他赢得了大量粉丝和赞誉,被许多家长奉为圭臬。
然而,随着张一得自杀的消息传出,曾经被视为“模范父亲”的张岳,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们开始反思,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伤痛和无奈?
张一得的人生,似乎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完美”的标签。
一岁时,父母离异,张一得跟随父亲张岳生活,为了给儿子更好的陪伴和教育,身为企业高管的张岳毅然辞去了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爸爸。
他带着张一得搬离了繁华的都市,回到了乡下老家,过起了自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张岳对张一得的教育,可以用“事无巨细”来形容,为了保证儿子营养均衡,他精心研究食谱,每天变着花样地为儿子做饭,并拍照记录,坚持“没有一个重复的菜”。
为了培养儿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性,他带着张一得一起种菜、做饭、做家务,甚至还为儿子建造了一座“生活用品博物馆”。
里面陈列着张一得从小到大用过的各种物品,每一件都记录着孩子成长的印记。
在学习方面,张岳对张一得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为儿子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监督执行。
张一得也不负众望,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苏州读初中期间,他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高中时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知名国际高中,并获得了托福考试的满分。
张一得的优秀,让张岳感到无比自豪,他经常在网上分享儿子的照片和成长故事,引来无数家长羡慕的目光。
在很多人眼中,张一得就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懂事、听话、学习好,仿佛没有缺点。
可在这看似完美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压力。
沉默的游戏张岳对张一得的教育方式,虽然充满了父爱,但也充斥着控制和压抑,他以“爱”的名义,为儿子规划好了一切,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张一得三岁时,张岳开始坚持用全英文与他交流,三岁之后,张岳更是要求父子之间用笔谈代替口语对话,无论张一得有什么需求,都必须用笔写下来、画出来,才算有效沟通。
这种“沉默的世界”的游戏规则,持续了整整两年。
虽然张岳认为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这种方式无疑也剥夺了孩子用语言自由表达情感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情感表达。
在张一得八岁那年,张岳还为他安排了一场“生存能力考试”。他要求张一得用家里所剩无几的食物度过十天,以此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
十天的时间里,张一得的食物越来越少,身体也明显地消瘦了,但他却始终没有抱怨,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张一得的懂事和隐忍,让张岳感到欣慰,他认为这是孩子“长大了”的表现。
可他却没有意识到,孩子过早地承担了本不该属于他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最终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鸡娃”的胜利与孩子的沉默张一得的懂事与优秀,在某种程度上,也源于他对父亲深深的爱和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
为了不让父亲失望,他努力地扮演着“完美孩子”的角色,将真实的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
升入初中后,张一得进入寄宿学校,父子俩相处的时间减少了。然而,张岳对儿子的关注和“培养”却没有丝毫放松。
他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络上,经营着自己的育儿博客,与其他家长交流心得,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育儿专家”。
张一得的成长故事,也成为了他博客里最吸引人的素材。
张岳为张一得拍摄的20万张照片,记录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但也成为了孩子身上的“枷锁”。
这些照片,在张岳眼中是父爱的见证,但在张一得心中,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无法拒绝父亲的镜头,也无法逃避那些被记录下来的瞬间,即使那些瞬间里,他并不快乐。
高中毕业后,张一得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埃默里大学,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学,也是“一得他爹”育儿理念的“胜利”。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场“胜利”的喜悦,仅仅维持了不到两个月。
2021年3月5日,张一得自杀的消息,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一个从小到大都如此优秀、懂事的孩子,怎么会突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张岳的育儿方式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都是你害死了他!”
“你那令人窒息的父爱,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网友的指责和谩骂,像一把把利刃,刺向张岳的心脏。他成了“罪人”,成了“杀人凶手”。
曾经的育儿专家,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面对外界的质疑,张岳始终坚称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错,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无论他如何辩解,都无法改变张一得已经离开的事实,张岳的父爱,没有错。错的是,他用错了方式。
破碎的“育儿神话”,谁来买单?张一得的悲剧,也撕开了“成功育儿”的虚假面具。
在网络时代,育儿,早已成为一门“显学”。各种育儿理念层出不穷,“鸡娃”、“内卷”之风盛行。家长们焦虑万分,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张岳曾经是这股“育儿焦虑”的受益者,他那套“尊重”、“自由”的育儿经,迎合了家长们对“完美孩子”的期待,也为他带来了名利双收。
然而,一得的自杀,却戳破了这个美丽的泡沫。
人们开始反思,那些被奉为圭臬的育儿理念,真的适合所有孩子吗?那些在镜头前光鲜亮丽的“别人家的孩子”,真的就那么快乐吗?
“鸡娃”,本意是指家长像“打鸡血”一样,督促孩子学习,希望孩子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可在现实生活中,“鸡娃”早已不再局限于学习成绩,而是扩展到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从孩子还没出生,家长们就开始焦虑地为孩子规划未来,早教班、兴趣班、培训班……孩子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家长们一边抱怨着“鸡娃”太累,一边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加入这场“内卷”的竞争,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工作、更美好的未来,而“鸡娃”似乎成为了他们眼中唯一的路径。
张一得的悲剧,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鸡娃”的道路上,我们是否已经迷失了爱的方向?
育儿,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天赋,也有自己的烦恼。
父母能做的,不是把他们塑造成自己想要的“完美作品”,而是要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声音,陪伴他们成长。
与其一味地追求孩子的成绩,不如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一得的离去,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它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爱与尊重,永远比成绩更重要。
父爱,不应成为枷锁,而应是孩子飞翔的翅膀,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文/编辑:招财小芬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网2021-03-19儿子刚读美国名校就离世,育儿博主“一得他爹”陷入舆论漩涡,当事人回应
广州日报2021-03-19张一得生前好友回忆相处细节
环球网2021-03-19 从小优秀到大的儿子突然离世,网红“一得爸爸”回应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