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已变!中国根本不缺电,却开始加速建核电站,释放了什么信号

江卿曻 2024-10-21 09:11:13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在全球能源格局风云变幻之际,一个令人瞩目的转变正悄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因安全顾虑而陷入停滞的核电产业,如今突然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从沿海到内陆,一座座新的核电站正在规划或建设中,释放出强烈的信号——中国正在全力押注核能。

这一战略性转向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它又将如何重塑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版图?

核电重启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核辐射泄漏引发全球恐慌。

这一事件犹如一记重锤,不仅重创了日本的核电产业,也让全球核电发展陷入低谷,中国也不例外,作为正在崛起的核电新星,中国政府迅速叫停了所有新建核电项目的审批。

然而时光飞逝,曾经的阴霾似乎正在散去,2019年,一个微妙的变化悄然发生——中国重启了核电项目审批。

这个变化起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随后的发展却令人瞠目结舌。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核准了4台新的核电机组;2020年同样是4台;2021年增至5台;而到了2022年和2023年,这个数字猛增至每年10台。

这种几何级数的增长,无疑昭示着中国核电政策的重大转向。

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2023年8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这份文件中有一段表述格外引人注目:“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

这是自福岛核事故以来,中国首次在如此高级别的官方文件中明确使用“加快”一词来指导核电项目发展。

此前每当提及核能,总是要加上“安全”二字作为限定,这一微妙的措辞变化,传递出中国政府对核电发展的坚定决心。

紧随其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一举核准了5个核电新项目,分布在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和广西等省份,这一系列动作,无疑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核电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中国要在此时大力发展核电?这背后的战略考量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将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全球能源格局中。

近年来,全球能源市场风云变幻,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让欧洲多国陷入困境;气候变化的压力,迫使各国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

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又对稳定、大量的电力供应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核电的优势开始凸显。

那么中国选择此时大力发展核电,又将如何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呢?

为什么中国选择大力发展核电?

在全球能源格局剧变的背景下,中国选择押注核电并非偶然,核能的优势在当前形势下愈发凸显,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一环。

首先核电为中国提供了实现能源独立的可能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能源需求持续攀升,但国内化石燃料储量有限。

2022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5%,这种高度依赖外部资源的状况,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无疑增加了中国的能源安全风险。

核电的大规模发展,将有效降低中国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强能源自主性。

核电技术的进步为其大规模应用扫清了障碍,近年来,中国在核电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小型化和安全性方面。

这种被称为“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的新技术,大大提升了核电的安全性,有望消除公众对核电的顾虑。

此外核电的发展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稳定、大量电力供应的需求与日俱增。

据估计,训练一个大型AI模型可能消耗数百万度电,核电作为一种稳定、高效的清洁能源,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

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在AI领域的竞争力,更关系到未来产业格局的演变,然而核电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核电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福岛核事故的阴影仍未完全消散。

那么中国如何在推进核电发展的同时,确保绝对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在全球核电复兴的大潮中,中国能否凭借自身优势,在这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核电复兴的世界潮流

中国核电的大发展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全球核电复兴浪潮的一部分,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多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审视核电的价值。

法国作为核电大国,一直将核能视为国家能源安全的支柱,2022年2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计划建造至少6座新的核反应堆,并考虑再建8座。

这一决定标志着法国核电政策的重大转向,彰显了其对核能的坚定信心。

英国同样在积极推进核电项目,2022年7月,英国政府批准在东部建设新的Sizewell C核电站,这座电站将为600万户家庭提供电力。

即便是曾经宣布逐步退出核电的德国,也因能源危机而被迫延长现有核电站的运营期限。

亚洲国家也不甘落后,韩国新政府提出要“重获安全核反应堆出口主要国际的地位”,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在全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至30%以上。

就连在福岛核事故后全面停摆核电的日本,也开始重启核电机组,并考虑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

在这场全球核电复兴的大潮中,中国凭借其独特优势,有望脱颖而出,首先是成本优势,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低廉的融资成本,中国核电项目的建设成本远低于西方国家。

例如广西白龙核电一期工程计划仅用56个月完工,投资约40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法国弗拉曼维尔核电项目延误12年,成本高达190亿欧元。

另外就是建设效率,中国核电项目的建设速度令人瞩目,从项目批准到并网发电,中国核电项目的周期通常比西方国家短得多,这种高效率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加快了核电产能的释放。

这些优势为中国核电技术的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华龙一号等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已经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和阿根廷等国落地。

随着更多国家重启核电计划,中国核电技术的国际市场前景广阔,安全问题、核废料处理、公众接受度等挑战依然存在。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核电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全球能源版图中,核电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核电发展的未来展望

核电的未来发展,不仅关乎能源安全,更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技术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安全性始终是核电发展的首要考量,中国在这方面的表现令人瞩目,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运行的核电机组和研究堆从未发生INES2级及以上事件或事故,安全运行业绩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2023年,中国核电机组WANO综合指数高于美俄法等主核国家,33台机组更是达到WANO综指满分。

这种卓越的安全表现,源于新一代核电技术的突破,三代核电技术显著提升了安全性,而四代核电技术更是被誉为“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

以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为例,即使在严重事故情况下,没有人为和机器干预,核电站的反应堆堆芯也不会熔毁,放射性物质不会外泄。

这种固有安全性,有望彻底改变人们对核电的认知,但核电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

在国家战略中,核电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实现能源独立的关键,更是应对潜在能源封锁的战略储备。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拥有强大的核电能力,无疑能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战略回旋空间。

同时核电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除了安全问题,核废料处理、选址困难、公众接受度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特别是在内陆地区发展核电,如何平衡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技术创新无疑是关键,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发展,有望解决核电站选址和规模化问题。

核聚变技术的突破,更可能彻底改变能源格局,中国在这些领域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核电发展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它需要长期的战略眼光和持续的投入,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中国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但最终能否成功,还要看我们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

结语

核电的发展,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核电发展之路仍充满挑战,安全、环保、公众接受度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持续努力。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完善,核电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章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年3月4日《探访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的报道

环球网2024年4月15日《我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装机容量均保持世界第一》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2 阅读:125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