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何会给一位古代“非著名”官员,大政治家唯物论者的评价

贪吃的骆驼 2023-04-17 18:47:19

提起姚崇这个名字,估计不是真熟悉历史的人,可能都想不起来他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可就是这么一个“非著名”官员,却赢得了毛主席“大政治家、唯物论者”的评价。

那么他凭的是什么呢?

姚崇出生于一个唐代的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姚懿,是李渊刚开始兴兵时,李世民争取的人物之一,虽然史书中对姚懿介绍不多,但从他的谥号,是“文”字开头,我们也能知道姚懿在李唐的朝廷中应该很受重视。

按理来说,姚懿在李唐的这边混的不错,那么等到武则天上位以后,姚家的仕途就会受到冲击,但是这条常理对姚崇并不适用。

公元696年之前,姚崇的最高官职不过是一个从五品兵部侍郎,但是当年他因为表现不错,被武则天看中的得以升官,等到公元698年时,他就成了中枢宰相。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会有一个疑问,传说武则天喜好男色,姚崇升迁速度这么快,是不是并不是他的能力过人,而是他本人善于媚上?

且不说别人怎么污蔑武则天这个女皇帝,单从史书上的记载看,姚崇就不是一个喜欢献媚君上的人,据史料记载,当时武则天信赖的官员中,有一个叫张易之的人,当时很多人碍于武则天的偏袒,都不敢惹他,但是姚崇却敢硬刚这货。

而且姚崇在武则天执政时,曾向武则天推荐过一个叫张柬之的人,这个张柬之就是未来推翻武则天统治的核心人物之一,公元710年,唐睿宗即位以后,太平公主干政,当时大臣都不敢去招惹这个大麻烦,但姚崇却又站了出来,最后他还曾因此而获罪......

因此从姚崇的行事作风上来看,他应该不太可能是一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他等得到皇帝的重用,应该还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

唐睿宗虽然两次当过皇帝,但每一次都是属于虚有其名,公元712年,李隆基从他手里接过皇位,以及武周和李唐留下的烂摊子。

虽然李隆基晚年的表现,直接给大唐的覆灭埋下了巨大隐患,但是在他执政的前半段,却开创了大唐的盛世——开元盛世。

李隆基等造就开元盛世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一个好宰相,而这个好宰相,正是经过了武则天、唐睿宗检验的姚崇,而姚崇之所以能帮助李隆基开创盛世,主要是他在任职期间,敢于对朝廷的沉疴进行改革。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凡是敢对国家进行改革的官员,尤其是那种非开国阶段改革的官员,要么很难成事,要么成了一点事,就会因为得罪传统既得利益者,而被处理,最终的结果都是无法真正有效的改革。

单从开元盛世的这个结果来看,姚崇的改革应该算是成功的,而他能做到这一切,就足以配得上毛主席的“大政治家”的评价了,此外毛主席还对他曾经的十条改革意见评价很高。

如果有人对他的政务能力还有疑问,或者想进一步的了解他当年改革的内容,也可以去查看下他当年提出的那些改革建议。

因为姚崇的功绩相对比较明显,所以毛主席夸他是个“大政治家”的评价,应该还算比较好理解,那么毛主席为何又会评价一个生活在封建迷信横行的古代人,为“唯物论者”呢?

毛主席之所以如此评价姚崇这个古人,主要的原因可能因为以下一些“琐事”:

汉武帝之前,中原的各种文化算的上是百花齐放,等到董仲舒和汉武帝一番“交易”之后,儒家学说开始独霸天下,并一直延续了数百年,等到三国两晋期间,因为皇权的屡次被踩在脚下摩擦,儒家学说的信仰开始崩塌。

此时佛教和道教等宗教,开始“趁虚而入”并赢得了空前的发展,唐朝的建立者,骨子里还有鲜卑的血统,再加上儒家学说此时还没有完成蜕变,因此唐朝建立之后,佛教和道教依然发展迅猛。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姚崇却公然向李隆基提出,要对佛道等宗教进行限制管控,姚崇当时的这条建议,绝对称的上是“离经叛道”,不过好在李隆基这个李唐的当家人愿意信他,所以姚崇才顺利的对宗教动了狠手。

有一次李隆基打算外出时,有人劝李隆基最好不要去,因为最近老天爷似乎已经在预警,您作为上天之子,应该接受“天人感应”的反馈,老实的待在宫里,但是姚崇却说,这些异象和老天没啥关系,您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以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姚崇公然否定“天人感应”。这不仅属于他“藐视宗教”,更是他对皇权是来源于“君权神授”的“亵渎”,姚崇当时的作为绝对算的上是出格,不过好在李隆基也是明白人,所以姚崇才的以幸免。

我国古代的时候,因为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国家对自然灾害又缺乏有效的预防能力,所以自然灾害说来就来,而自然灾害往往还会带来蝗灾。蝗灾的影响,一方面是其自身带来的危害,而另一方面,其实还是古代人的纵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古代时候,如果发生了蝗灾,那么当地人第一时间不会想到怎么处理蝗灾,而是先会想着怎么去祭祀有关蝗虫的神灵,而且历经各朝各代以后,这种情况已经根深蒂固。

但是等到李隆基时代发生蝗灾时,姚崇却出来说,我们要打破常规,不要在做那些些无用功,我们要组织人民消灭害虫,从而降低蝗灾的影响,因为姚崇的这个提议又是“离经叛道”的,所以朝廷当时展开了激烈讨论,史书也专门给腾出了地方记载。

最后在姚崇极力坚持之下,李隆基和大臣们也同意了姚崇的建议,这次的蝗灾损失降低之后,后人对蝗灾的“崇拜”也开始慢慢减弱,蝗灾的危害也在大家“勇于”治理下,慢慢降低。

从上述的内容来看,姚崇不光当得起“大政治家”的称号,毛主席夸他是“唯物论者”,也是很有道理的,唯一可惜的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了解的人却很有限。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