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矿务局就是一座镇,鼎盛时几万人繁华超过县城,现在这般冷清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8-19 15:28:58

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

规划显示,目前我国有67个城市由于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被列为衰退型城市。

这些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城市的特点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左右。而其第三产业比重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这一产业格局,将导致其他产业难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一旦资源开发接近枯竭以后,就会出现“矿竭城衰”。

一、

甘肃省玉门市,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很多人应该都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座山坡下,一排排红砖楼房窗户四开、玻璃碎裂,一楼院子野草横生,成群的麻雀呼啦啦地起起伏伏,旧时景象全部存在,唯一缺少的就是人气。镜头高抬,远处祁连雪山横亘万里,那些炼油的烟囱依旧高高耸立,但却不见有一座冒烟的。

这里便是当前的“网红”没落城市——旧城,当地人称之为“玉门老市区”。

“春风不度玉门关”。在中国,很多人是通过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才知道玉门这座城市的。

玉门位于甘肃省西部,隶属于酒泉市。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油田的所在地,也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是比黑龙江大庆更早的“石油之城”。

十年前,玉门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实早在2003年,玉门市区便开始了它的没落。

走在玉门老市区的主街道上,一幢幢六层楼房、各类沿街店铺、办事机构很是齐全,不禁让人遥想这里曾经的繁华与富足。据当地人说,玉门辉煌时,街上全是,红、蓝两色也成了玉门的代表颜色。然而走在今天的玉门,却很难看到这些身着红色和蓝色工作服的石油工人,甚至连行人都很稀少,路边房屋几乎全部封闭,房屋门窗有的仅剩框架,有的被封堵得严严实实。

行走在空荡的大街上,四周的寂静与林立的建筑让人有一种如入梦境的感觉。

现在玉门石油管理局仍在这里设有机构,8000多名工人一般都住在酒泉市区,只有一些退休工人选择留在老市区。一位退休矿工说:“在这里待了40多年,很多同事去了酒泉市,我老了,哪里也不想去了,就想留在这里”。

二、

新中国成立后,玉门油田以每年14.26万吨的原油产量达,成为新中国当时最大的油田。从五十年代起,一批批技术专家、工人、学生不断从四面八方走来,以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披肝沥胆,忘我工作。玉门油田也迅速成长壮大为一座集地质勘探、钻井、采油、炼油、机械制造、油田工程建设、石油科技、教育等为一体,门类齐全、设施完备的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现代石油工业基地。

1957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达75.54万吨,占当年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78%。1959年,玉门油田生产原油140万吨,达到油田开发以来年产原油最高水平,占当年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撑起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

遗憾的是,经过多年的开采,玉门的石油资源几近枯竭。2009年,当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在《关于申请将玉门市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请示》中指出:“玉门油田成为目前全国开发最早、海拔最高、开采难度最大、企业规模最小、发展苦难最多的企业,也形成了玉门地方发展中的巨大困难和问题。”

“一油独大”的产业机构无疑是畸形的,但玉门却无法摆脱这个怪圈。在玉门市公布的财政数据显示,石油及炼化产业贡献了玉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70%以上,该市财政收入也有60%以上来自石油及相关产业。石油资源一旦枯竭,难免会使玉门市的经济发展面临困难。

在一些房屋买卖软件上可以看到,玉门的很多房子只卖五六万一栋,甚至还有的直接标价每栋三万元。按照70平方米的面积计算,房价最低不过一二百元,最高也只有五六百元。

专家指出,像玉门这样的传统资源型城市,几乎有一个共同特征:除了资源以外的其他产业,都是从属于这种资源,为这一产业和从业者提供商品和服务。最终形成的是这种资源在整个城市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畸高,绝大多数成为这个城市经济的唯一核心和最重要命脉。城市对这种产业形成极高的依赖和依附,势必带来经济发展的风险,城市也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没落。

正如国务院发改委煤炭司副司长杜鹰说的那样:“现在资源型城市发展存在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过度、超强度开发资源,一旦资源枯竭,必将会面临各种问题。”

三、

相比玉门,宁夏石嘴山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在石嘴山发现了一处长28公里,宽24公里,储备量达10亿吨的优质煤矿。为方便管理,宁夏自治区于上世纪成立了石炭井矿务局,下辖乌兰、石炭井、白芨沟三大矿区,预计年生产能力500万吨。

石炭井矿务局成立后,煤炭部从本溪、阜新等地调来干部、技术员、矿工近3000人,并在石炭井矿务局成立的大武口公社成立街道办事处。1965年又将贺兰山煤炭公司并入石炭井矿务局,统管新、甘、青、宁、内蒙五省的煤炭业务。

1969年,为了更好地管理矿区,国务院又特意将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管理。次年,又将石炭井街道办事处从大武口划出成立市辖的石炭井区,由石嘴山直管。至此,石炭井矿务局迎来了它的辉煌岁月。

在高峰的岁月里,石炭井矿务局人口高达14万,矿工和他们的家属让石炭井这个小镇变得比一般县城还要繁华。每天上下班和上下学的高峰时间,矿工和学生将本就不宽的街道挤得严严实实。据一些老矿工回忆,一条两百多米的主干道,没有二十分钟根本走不过去。

人多了,配套设施自然也要跟上。石炭井矿务局随后成立了中学和小学,高峰时期整个石炭井区的学生达到了三万人。与此同时,矿务局又成立了煤炭总医院,大批老师和医护人员也来到石炭井这座小镇,让小镇变得更加繁华。

进入90年代后,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石炭井矿务局也走向了下坡路。1993年矿务局总部搬迁至大武口区后,人口流失逐步增加。2000年石炭井矿务局并入宁夏煤业集团,产业单一、转型无望的石炭井镇最后只能走向没落。随着大批矿工的离开,这里也日渐萧条,再也不复昔日的荣光。

四、

位于辽宁葫芦岛的南票矿务局,也是一个因煤炭兴盛、亦因煤炭凋敝的例子。

南票矿务局位于辽宁葫芦岛西北部,成立于1958年,曾是东北重点煤炭企业。在其巅峰时期,下属有5个大型煤矿,还有两条铁路专用线,职工2.2万多人,退休职工1万多人,年生产煤炭能力200万吨左右,是葫芦岛市境内最大的煤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拥有完善的城市设施,学校、医院、商场、公园、体育馆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座名叫“南票商厦”的购物中心。这座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商厦,一楼售卖食品,二楼售卖生活用品和娱乐产品,三楼则提供服装和家居用品,一点也不比葫芦岛周边的县城差。

很多南票矿务局的老职工还记得,当年的周末,南票商厦对面的西山公园里,挤满了矿工和他们的家属。老人们在这里散步,孩童们在这里嬉闹,可以说是热闹非凡。

和很多煤矿一样,南票矿务局也遇到了资源枯竭的瓶颈。2006年12月,因南票矿务局企业资产总额为55742万元,负债总额为81385万元,资不抵债总额达到25643万元。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了南票矿务局的破产裁定。如今,这座曾经热闹的城市成为了空城。从辉煌到荒凉,从繁荣到寂静,南票矿区驻地的兴盛仿佛在一夜之间消逝。

破产后,南票矿务局的债务清偿分三个顺序:第一个顺序就是偿还拖欠的职工工资和保险;第二个顺序是拖欠的税款:第三个顺序是其他债务。只有前一个顺序债务偿还完毕剩余的资产才能偿还下一个顺序的债务。而政策性破产还要用企业财产解决职工安置等问题。

五、

2019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印发了《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决定以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为主体,以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为当前政策着力点,兼顾资源富集地区、国有林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工作框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截至目前,69个资源枯竭城市已累计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近1800亿元,年度转移支付规模从最初的8亿多元增长到目前超过200亿元。针对独立工矿区和采煤沉陷区的发展困难,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70%的资源枯竭城市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累计改造2亿平方米,惠及近750万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7倍,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历史遗留的就业、社保等问题基本解决。主导资源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10年前下降了一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0%,产业结构由一业独大逐步转向多元支撑。

根据国家规划目标,到203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相信到了那时,这些昔日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矿务局,也会迎来自己的第二次腾飞。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探访中国第一座“弃城”:房价看心情,最低每平米仅100元》

华商网:《南票矿务局破产》

6 阅读:6844
评论列表
  • 2024-08-19 19:01

    5万买一栋楼,各大城市5万都买不了一平米。把买不起房的都放在这不就行了吗?

    好嘿嘿毛里求斯 回复:
    阁下思路清晰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那我请问你,放到那,你让他们干啥?
  • 2024-08-20 20:04

    对平台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