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鲜前夕:刘伯承麾下二猛将因私事起争执,刘帅忍着怒火和稀泥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12-10 06:18:09

刘伯承元帅在1950年10月就已交卸西南军区军政委会员会主席之职,赴北京开始筹建军事学院。

孰料西南突然发生一件尴尬之事,惹得刘帅无名火起,被迫出手干预。

一、虎将之私

刘伯承于1950年10月27日飞抵北京,朱老总亲自到机场迎接,这个规格实出刘帅之意料。当时正值任弼时同志逝世,刘帅与朱老总到医院与任弼时同志遗体告别。随后,刘帅婉拒中央在北京选择军事学院校址的提议,定在南京开办学院。11月下旬飞赴南京,开始了一番新的事业。

当年年底,军事学院就招收了一批高级将领对加学习,尴尬之事,就发生在这些学员之中。

1950年12月,十二军接到入朝作战命令,随后部队车运北上,在河北束鹿进行战前准备。十二军各级将领都摩拳擦掌准备入朝大显身手,但奇怪的是,十二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肖永银却迟迟没接到参战命令。

为什么呢?

问题出在王近山和肖永银之间。

西南军区抽组的三兵团,前面的系列文章说过了,基本架子是原二野四兵团,西南方面任命陈赓将军担任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近山为副司令员,杜义德为副政委。

陈赓因为旧病发作未到职,由王近山代理司令员之职。十二军的领导班子,基本由王近山和杜义德商量着定。尤其是王近山的决定权最大。

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之时,王近山和肖永银就住在同一幢楼里,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肖永银满心满眼等着王近山给他打个招呼,让他一同去朝鲜,可王近山就是死活不说一句话。

两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因为彼此陌生、不信任吗?绝不是。

笔者知道,长期关注本号的至爱亲朋们,很多人都对开国战将颇有了解,不须多说也知道肖永银和王近山的背景关系。但为了照顾刚来的亲朋,还得稍微说一说来历。

肖永银出身于红四方面军,八路军成军时在陈锡联385旅手下当营长,王近山在386旅772团任团长。两人的亲密合作始于六纵,六纵成立后王近山先任副司令员后接任正职,下辖16、17、18旅,军史圈所谓六纵三剑客,16旅旅长尤太忠、17旅旅长李德生、18旅旅长肖永银。

其实16旅第一任旅长是韦杰(尤太忠1948年8月至9月间接任),17旅第一任旅长石志本(李德生1946年11月至12月间接任),三剑客中只有肖永银全始全终,解放战争中一直是王近山的得力干将,六纵恶战无数,肖永银勇当先锋,深受王近山信任。

为什么到1950年却生了嫌隙呢?

据肖永银回忆,与女人有关。

1950年初,十二军进了重庆。大军入城,多年铁汉也开始有了柔情,不少人纷纷开始婚恋,33岁的肖永银和来自安徽黄山的一名文工团员高豪产生了爱情,最后走进了婚姻殿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副军长娶文工团的女战士,本来这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婚恋,但却莫名其妙地与王近山的一段感情风波扯上关系。

二、王肖的误会

原来当时大军入城,不仅没结婚的干部们开始婚恋,一些已经有家室的也动了心思。

当然,有的是因为多年与家中妻子联系不上。石钟山写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描写了不少类似情况,比如一位军级干部和军医的爱情,两人萌发感情,并不是男的当陈世美抛妻弃子,而是少年时懵懵懂懂在家人安排下,稀里糊涂娶了个比他大很多的女人为妻,没几天男人参加,十几年征战早已断了与老家的联系,以为妻子早死了。女军医爱慕军长雄姿英发,那是自然而然的感情。人家最后也没有造成原配夫妻破裂,无论男女,都值得敬佩。

十二军有些高干的情况大概如是。

不过也些人确实做的不地道,在明知原配还在的情况下,还和一些城市里的年轻漂亮女同志谈情说爱。人们戏称这些人是“改组派”。

就连肖永银和高豪这种正常的恋爱也被人质疑是不是陈世美“改组”。肖永银闻讯感到很是愤怒,既愤怒于自己蒙受非议冤枉,更愤怒于一些干部做这种败坏形象的事。

肖永银于是亲自出手,把几个涉及感情纠纷的女同志调走,以军人特有的果断作风斩断了冤孽情丝。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风波一平,假以时日,大家互相不戳破底线不捅透窗户纸,关系还能维持得住。谁料此事被兵团得知,时任兵团政委谢富治亲自来十二军审理此事。

谢富治决定将两个涉事的干部实施军纪处分,在十二军公开其事,弄得内外皆知、上下震动。

如果仅仅是处理几个不自觉的干部,事情还闹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王肖的关系也不会恶化。

有两个比较要命的。

第一,王将军本人也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谢富治处理问题时,虽然顾及王近山的脸面没有明说,但王本人觉得非常尴尬。

第二,肖永银调离几个女同志,本来不该是他出面,而应由主管人事的副政委李震来办。但李震做人比较圆滑,不愿得罪人,借故避开了,把肖永银推到前面。肖永银战将直性,处理的过于直接,让王觉得肖永银不留情,甚至暗中把事情搞大,败坏他的名声。

王近山当时率军在川东剿匪,听闻此事怒火中烧,可又不好发作出来。

以王近山的脾气,这种怨恨绝对不会被时间消化,而只会累积、发酵的越来越厉害。

果不其然,当年年底机会就来了。

王近山免兼十二军军长,曾绍山(原任十一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到十二军当军长,肖永银原地不动。奇怪不奇怪?奇哉怪也。曾绍山自然也不弱,但他长期在三纵(十一纵前身)工作,是陈锡联的得力助手。肖永银论本事论资历虽说略逊,也差不到哪去。

当然,此事涉及入朝的重大人事调整,十二军不仅加强了一位十一军的副军长,还加强了十一军31师,曾绍山过来指挥并不突兀。这种大事超出一个兵团的范围,动议和决定权都在西南局。但,身为六纵多年司令员、十二军首任军长、二野顶尖高手的王近山,他的建议份量,肯定要比别人高得多。

这还只是间接的、没有明确证明的。

最直接明了的就是拒绝肖永银入朝。

三、晚年一笑泯恩仇

肖永银倍感屈辱,这和当众打脸无异。

他找到老首长刘伯承,向他请战去朝鲜。刘帅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感到十分恼怒,老部下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来,太丢老晋冀鲁豫部队、老太行部队的脸。

刘伯承毕竟已卸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之职,也不是西南军区司令员,不好对老部队直接干预。便写了张条子,同意肖永银暂停在军事学院的培训,先到朝鲜参战。

肖永银拿着条子去找王近山。

有老首长的推荐,王近山不好说什么,只能同意。

入朝之后,肖永银与曾绍山配合的还算默契,在王近山麾下打了一仗又一仗,当年在六纵配合的底子仍在,王近山指挥的顺畅,肖永银执行的漂亮,只是,王肖之间的隔阂始终没有消除,一直冷冷淡淡,再无当年一同驰骋中原战场的酣畅淋漓。

1953年5月,王近山从朝鲜战场调回,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肖永银给他送别时,眼含热泪,举杯与其道别。肖永银说:“你是我的老首长,近年来我们敬而远之,究竟我肖永银是个什么?有什么问题,你将来会明白的。”

面对肖永银的一腔热诚,王近山仍然不为所动,他假装释怀哈哈大笑说:“我们没什么嘛,都是老同志。”

肖永银黯然,这个最好的和解机会,硬生生被王近山拒之千里。

两人别后再,隔了十多年才见面。

1954年春,肖永银和老搭档十二军政委李震(当年六纵18旅政委)同时接到调令,都要回国。

临行之前,肖永银向李震大倒苦水,埋怨他在当年事件中没有给自己解释。李震也感觉很对不住,其实只要他站出来向王近山说明情况,证明肖永银是想维护他的声誉、减少负面影响,王近山想必也不会一直这样。

当然,肖永银并没有恨李震这位老搭档,只是有意无意地提醒他,做人不能太唯上。

谁知道一语成谶,二十年后,李震……

再回来看肖永银与王近山。

肖永银的剑斩孽情、谢富治的暗中维护、刘帅的和稀泥,都没有真正让王近山警醒,直到那件事发生,王近山遭到严厉的惩处。

这件事的性质和论调,笔者不私加议论,我们看官方出版物的论调。

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14卷之《王近山传》第157页原文: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王近山由于家庭原因等引发的问题,被撤销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后又被开除党籍,调往河南某农场劳动。1964年10月,经人介绍,王近山和黄振荣结婚。

王近山落魄之时,还有人想再踩他一脚,有人找到肖永银,想让他表态,因为王肖的分歧很多人都知道。肖永银却嫉恶如仇地表示,王近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毛主席的铁血将军,谁都改变不了他的本色。

落难之中的王近山一听,老泪纵横,他托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肖永银帐下,请他代为庇佑。那时肖永银已升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他二话不说,把老首长的孩子放到一处兵营里好好存养起来。

1969年8月,在许世友力保之下,王近山重新工作,任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参谋长,10月恢复党籍。1970年8月,在许世友安排下,王近山出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而那时,肖永银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成了王近山的顶头上司。

二人相见,老泪纵横。

2 阅读: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