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是斗是和?没等到中资回流,印度下新命令,挑战书已发往中国

小蛮狠浪漫哦 2024-09-15 09:34:21

最近,中印两国关系再次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就在印度政府频频释放希望中国投资回流的信号之际,印度财政部却又下达了一道新命令,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钢铁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对印度政府态度的诸多猜测。

9月10日,印度财政部突然宣布,将对从中国和越南进口的部分钢铁产品征收12%到30%不等的关税。印度政府声称,此举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当地产业"。事实上,在此之前,印度国内的钢铁生产商就一直在游说政府提高对华钢铁产品的进口关税。

然而,就在印度政府对中国钢铁产品"下战书"的同时,印度方面却又在频频放风,表达希望中国对印投资回流的愿望。有印度经济学家指出,今年第二季度印度私营部门投资疲软,降至20年来的季度低点。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3/24财年,印度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已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

面对这种困境,印度国内舆论纷纷呼吁,解决的方案就是允许更多中国投资进入印度市场。甚至连一向对华态度强硬的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最近也改口称,印度政府"并未拒绝来自中国的商业活动"。不过,他话锋一转又补充道,问题在于中国在哪些行业领域以及以何种条件开展业务。

回顾近年来中印关系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印度政府对华政策的反复无常。2020年中印边境发生冲突后,印度政府就开始对中国企业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严格限制对华签证发放、封禁数百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以及推迟批准中国投资等。

印度政府的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中国大型企业在印度的投资计划。其中,印度对中国手机品牌小米的打压更是闹得沸沸扬扬。此后,莫迪政府又以涉嫌洗钱为由,对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印度分公司出手,逮捕了多位企业高管。

印度政府这种打压中国企业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中印经贸往来,也让其他外资企业对印度的营商环境产生了担忧。一些外国企业开始加速撤离印度市场。由于担心遭到印度政府逮捕,许多中国企业人员也不愿前往印度开展业务。

据统计,在过去4年时间里,由于中印关系日益紧张,印度电子制造业损失高达150亿美元,并造成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可以说,莫迪政府的一系列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印度自身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坐实了印度"外企坟场"的说法。

面对"印度制造"计划举步维艰的现实,莫迪政府似乎开始意识到中国制造业以及产业链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认识到没有中国的参与,印度很难实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今年7月中旬,印度财政部发布的年度经济调查报告就坦言,为了促进印度制造业的发展,莫迪政府目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多从中国进口,融入中国的供应链;要么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然而,就在印度政府释放出希望中国投资回流的信号之际,却又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不禁让人感到困惑:印度到底是想与中国"斗"还是想"和"?

从印度目前的态度来看,莫迪政府似乎仍然心存"斗"的念头。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凡事都要与中国一争高下。但现实情况是,印度在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等方面与中国仍有较大差距,根本无法与中国"斗"。

因此,印度政府只能在"斗"与"和"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希望借助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推动本国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又担心过度依赖中国会影响自身的经济安全。这种矛盾心理导致印度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举棋不定,时而示好时而强硬。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印度真心想要吸引中国企业投资,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在印中资企业在投资、经营、投标等方面面临的诸多不合理、歧视性政策,给予公平、公正、非歧视性的待遇。只有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重新赢得中国投资者的信心。

总的来看,中印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印度政府能否摆脱对华政策的摇摆不定,找到一条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能与中国开展互利合作的道路,将直接影响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无论如何,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加强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期待两国领导人能够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中印关系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