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敦煌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大坎看历史 2024-09-25 18:12:54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库姆塔格沙漠东北边缘,四周被沙漠戈壁包围,东邻瓜州县,西部和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南部接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两千多年来,敦煌像一颗晶莹闪光的明珠,镶嵌在大漠戈壁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夏如翠浪平铺,秋如黄云极目。”享有“塞外江南”美称,更因拥有世界宝贵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阳关、玉门关,西汉悬泉置遗址与鸣沙山、月牙泉而闻名于世。

历史沿革

夏、商、西周为羌戎所居。

春秋、战国至汉初初为乌孙和月氏的居住游牧地,秦至汉初为匈奴浑邪王统治。

西汉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汉朝设酒泉郡,敦煌属之。元鼎六年(前111),酒泉郡西部之地,设敦煌郡。

新朝王莽改敦煌郡为敦德郡,敦煌县为敦德亭,广至为广桓。

东汉复改敦德为敦煌,广桓为广至。

三国 属魏,建置同汉制。

西晋敦煌地区属凉州,郡治在敦煌。

东晋十六国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割据政权。永和元年(345),前凉张骏把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皮已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并为沙州,治所在敦煌。东晋隆安四年(400)十一月,李暠自称凉公,据敦煌,是为西凉。

北魏、西魏北魏太武帝废敦煌郡,置敦煌镇,辖境包括酒泉。北魏孝明帝时(516—518)罢镇置瓜州于敦煌,旋改义州。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复改设瓜州。领敦煌、效谷、寿昌、酒泉、玉门、常乐、会稽等七都。永熙三年(534)东西魏分立,敦煌及河西地区属西魏统转。

北周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并寿昌、效谷、敦煌二郡为敦煌都,改晋昌郡为水兴郡:又并敦煌、鸣沙、平康、效谷、东乡、龙勒六县为鸣沙县。

隋代旧置瓜州。大业三年(607)置敦煤,改鸣沙县为敦煌县。大业十三年(617),凉州司马李轨起兵占领张掖、敦煌、西平等地,于618年称“大凉皇帝”,占据凉州各地,改元“安乐”,敦煌辖属李轨统治。

唐代唐武德二年(619)设瓜州(治所敦煌):武德五年(622),敦煌更名西沙州,领敦煌、寿昌二县:贞观七年(633),西沙州去“西”字称沙州:大宝元年(742),又改称敦煌都:乾元元年(758)又复称沙州。

大历元年(766)五月,河西节度使徙镇沙州。贞元二年(786)敦煌被吐蕃军攻陷占领,改沙州原有的建制为吐蕃建制,取消了河西节度使、州、县、乡、里的体制。

唐大中二年(848),敦煌人张议潮收复瓜、沙二州归唐。大中五年(851)在沙州设立归义军,张议潮为节度使,领有河西诸州。天祐三年(906)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敦煌城为王都。

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曹议金废金山国,去王号仍称归义军节度使,镇沙州,子孙相继至宋。

宋建隆二年(961)曹元忠以州归于宋;景祐三年(1036)秋七月,李元昊攻取瓜、沙、肃三州。西夏尽有河西之地。旋被沙州回鹘赶走。沙州回鹘统治敦煌约三十年。至治平三年(1066),西夏再次占领敦煌,置沙州、瓜州二监军司。

元成吉思汗二十三年(1228)三月,蒙古军破沙州,以沙州隶八都大王,瓜、沙州废;至元十四年(1277)复立沙州、瓜州;至元十七年(1280)升沙州为沙州路总管府,下辖瓜州;大德七年(1303)“以蒙古军万人于瓜、沙二州分镇险隘,立屯田以供军实”。终元之世,瓜沙地区一直为军屯区域。

明洪武五年(1372)征西将军冯胜攻克瓜、沙二州,沙州遂为明朝所统辖;永乐二年(1404),设立沙州卫,以蒙古后裔统辖;成化十五年(1479)在沙州故城置罕东左卫,仍以蒙古后裔占据;正德十年(1515)吐鲁番进攻沙州,后为吐鲁番所统辖。

清雍正元年(1723),设立沙州所;雍正三年(1725)升沙州所为卫;乾隆二十五年(1760)沙州卫改为敦煌县,隶安肃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9月28日,敦煌和平解放;同年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隶属酒泉分区;1955年10月,酒泉、张掖、武威三专区合并为张掖专区,敦煌县隶属张掖专区;1961年,恢复酒泉地区,敦煌县隶属之;1987年9月28日,改为县级市。2002年,敦煌市属甘肃省直辖,酒泉市代管。

行政区划

民国二十一年(1932)裁掀坊,设立区乡。全县设5区10乡,乡下设间,闾下为邻。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并区设联保,实行保甲制,以10户为1甲,10甲为1保,2保为联保,联保以上设区,全县分2区。

1938年又取销联保,实行了乡镇保甲制,全县划l镇(鸣沙镇),4乡(和平、新安、永宁、静市),38保,416甲。第一区共分二乡第二区共分二乡,每乡分五闾,共辖户五百五十三户。第三区共分二乡,每乡分五闾,共辖户五百八十户。第四区共分二乡,每乡分五间,共辖户四百八十三户。第五区共分三乡,每乡分五间,共辖户六百零一户。

1949年10月,设5个区、25个乡(包括蒙民乡),北中4个城市乡和20个农业乡。1953年5月又在二、三五区各增加一个乡,全县农业乡达到23个。同年七月,将鸣沙区、和平区、新安区、水宁区、静肃区的名称分别改为一、二、三、四、五区将一区的一、二、三、四乡分别改为民主、富强、和平、文化街,二区的一、二、三、四乡和新划乡、五乡分别改为靖保、靖卫、靖水、靖久、靖和、靖平乡;三区的一、二、三、四乡和新划乡、分别改为新民、新建、新富、新强、新和、新平乡:四区的一、二三、四、五乡分别改为永平、永和、永宁、永乐、永胜乡:五区的一、二、三乡、新划乡、四、五乡分别改为和新、新义、和胜、和利、和富、和强乡。

1955年10月撤消4个区的建制,23个农业乡合并为11个乡,即为二区的靖保、靖乡合并为一乡,靖水、靖久乡合并为二乡,靖和、靖平乡合并为三乡;三区的新民、新建乡合并为四乡,新富、新强、新和3个乡合并为五乡,新平乡(南湖)为六乡:四区的永平、永和、水宁3个乡合并为七乡,永乐、永胜合并为八乡:五区的和新、新义乡合并为九乡,和胜、和利乡合并为十乡,和富、和强乡合并为十一乡,一区更名为城关镇,将所辖:民主、富强、和平、文化4个街更名为一、二、三、四街。

1958年4月增建七里镇,全县除城关镇和七里镇未动外,农村十一个乡合并为六个乡,原一、二、三乡合并为三危乡:四乡定名为杨家桥乡:五乡定名为党河乡:六乡定名为南湖乡:七、八乡合并为河西乡:九、十、十一乡合并为大有乡。同年九月,成立敦煌县人民公社。农业乡和城镇更名为大队,下辖6个生产大队、46个中队、259个小队。到1961年2月掀消敦煌县人民公社,废除了大队的名称,仍恢复县和基层公社的建制。到1961年5月,又将农村6个公社划分为11个公社(即原来的11个乡)。

1968年3月,敦煌县农村11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

1980年12月恢复七里镇人民公社。

1983年3月将两镇和10个农村人民公社的名称一律改为乡、镇人民政府。

1985年9月党河乡掀销并入七里镇人民政府,实行镇管村。1987年8月,城关镇改名为沙州镇。

1987年9月,撤销敦煌县设立敦煌市,下辖2镇10乡,79个村民委员会,370个村民小组。

2000年,肃州乡撤乡建镇,设立肃州镇。

2002年6月五墩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莫高镇。转渠口乡撤乡建镇,设立转渠口镇。

2004年7月,三危乡撤乡并入莫高镇,孟家桥乡撤乡并入肃州镇。到年底全市辖3个镇、9个乡、79个村民委员会、381个村民小组。

2005年12月,吕家堡乡撤乡并入转渠口镇。

2007年8月,南湖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阳关镇。

2010年12月,杨家桥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月牙泉镇。

2014年辖7镇2乡:沙州镇、肃州镇、莫高镇、转渠口镇、七里镇、月牙泉镇、阳关镇、郭家堡乡、黄渠乡,还有国营敦煌农场、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沙州镇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015年5月,郭家堡乡撤乡建镇并更名郭家堡镇;黄渠乡撤乡建镇并更名黄渠镇。2015年,全市辖9个镇、56个村民委员会、381个村民小组。

2018年辖沙州镇、七里镇、肃州镇、莫高镇、转渠口镇、阳关镇、月牙泉镇、郭家堡镇、黄渠镇。

现在敦煌市辖9镇,56个村民委员会。沙州镇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西7公里处的七里镇是一座新型的石油城,现为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所在地和青海油田后勤生活基地。

大美甘肃欢迎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