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35岁高考“钉子户”:复读15年只为考清华,今年他如愿了吗?

谈天鉴夕朝 2024-06-27 06:15:03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 5 秒后,用您发财小手点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

他是纪录片《高十》的主人公,全网最有名的“高考钉子户”,复读15年几乎年年分数都不低,982和211更是报考多次,但始终没有入学。

有人质疑他复读是为了赚复读费,也有人批判他浪费了教育资源,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今年的高考分数已出,他的选择再次被顶上热搜高位!面对采访他表示自己正在报志愿,难道他的梦想实现了吗?还是他终于醒悟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内容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

唐尚珺出生于广西省上思县的一个偏远山村。

在这个以种植甘蔗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贫困家庭中,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

他们深信“知识改变命运”,并将这种信念深深地植入了唐尚珺幼小的心灵。

尽管家庭条件艰苦,但父母始终鼓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期望成为了唐尚珺日后坚持不懈追求学业的重要动力。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唐尚珺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勤奋刻苦,不仅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还会自觉增加学习时间。

这种努力使他经常被村子里的人夸赞“这是以后的大学生”,同时为他赢得了进入县里重点高中的机会。

然而,进入高中后,唐尚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自城市的同学们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他引以为傲的成绩在这里连中等生都够不上,这让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在英语学习方面,由于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学,唐尚珺发现自己与城市同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这种落差让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也动摇了他原本的自信。

2009年,唐尚珺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

然而,由于高中阶段学习状态的起伏和临考前的一场大病,他的成绩只考了372分,远低于本科录取线。

这个结果对唐尚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面对这样的结果,唐尚珺的父亲建议他去读技校,学习一门实用技术。

但是,唐尚珺内心不甘心就此放弃。他决定利用父亲给他的技校学费,回到高中复读。

这个决定成为了他漫长复读生涯的开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唐尚珺的高考成绩逐年提高。

从最初的372分,到后来的400多分,再到500多分,他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每一次当他有机会被一些不错的大学录取时,他都选择了放弃。

原因很简单:这些学校或专业都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选择。

唐尚珺心中一直有一个“清华梦”。

这个梦想源于他家乡曾经有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长。那位学长不仅自己获得了成功,还回馈家乡,帮助更多的人。

这个榜样激励着唐尚珺,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位学长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改变个人命运,还能为家乡做出贡献。

然而,追逐这个梦想的代价是巨大的。

唐尚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放弃已经到手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选择继续复读。这种选择让他在追求理想和现实责任之间陷入了两难境地。

为了继续复读,唐尚珺不得不向家人隐瞒真相。

他编造了一个在外工作的谎言,声称学校为学生们安排了工作。为了维持这个谎言,他不得不撒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谎来维持。

每逢节假日回家,唐尚珺都会精心准备。他会提前存下一部分学校发放的补助金,用来购买一些礼物和零食带回家。

他还会特意买一些看起来正式的衣服,以此来伪装自己已经工作的形象。

这种伪装不仅仅是为了欺骗家人,更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和失望。

然而,维持这个谎言的代价是巨大的。唐尚珺的生活变得异常拮据。

除了经济上的困难,唐尚珺还面临着社交关系的落后。

当他的同龄人都在社会上打拼,建立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时,他还在学校里埋头苦读。

这种差距让他感到孤独和压力,也让他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

为了维持生计,唐尚珺会利用寒暑假打工。这些临时工作不仅为他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收入,也让他能够向家人解释自己的“工作”情况。

然而,这种双重生活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016年,唐尚珺迎来了他高考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那一年,他以625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这个成绩和录取结果是他多年努力的回报,而他自己也决心就此打住复读,在这里安安心心的上大学,但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就在唐尚珺准备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他的父亲被诊断出患有癌症。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家庭陷入了经济困境。

此时,唐尚珺得知一所高中对高分考生有丰厚的奖励政策:凡是高考成绩超过600分的学生,选择在该校复读,就可以获得10万元的奖励。

面对这个艰难的选择,唐尚珺最终决定放弃已经到手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选择继续复读以获得奖金。

这个决定也让他再次陷入了复读的漩涡中。

尽管唐尚珺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家庭渡过难关,但这个决定却引发了更多的质疑和争议。

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他要放弃一个如此优秀的大学机会,而选择继续复读。

有人认为他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也有人怀疑他单纯就是为了奖金。

然而,对于唐尚珺来说,这个决定背后有着更深层的考虑。除了经济因素,他内心深处可能还存在着对更高学府的渴望。

他一直梦想着能够考上像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这个梦想驱使他不断地挑战自我,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尚珺的复读生涯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媒体开始报道他的故事,人们对他的选择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赞叹他的毅力和坚持,也有人质疑他的决定是否明智。

2023年,35岁的唐尚珺迎来了他的第15次高考。

这一年,他考得了594分的好成绩,这个分数本可以让他进入许多优秀的大学,他也成功的报上了志愿。

然而,由于他不接受专业调剂,最终还是没能如愿以偿。

这次的落榜经历让唐尚珺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

今年,唐尚珺再次走进了考场,这是他的第16次高考。这一年的高考对他来说充满了新的挑战。

广西省实施了新的高考改革政策,考试模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对于已经适应了旧考试模式的唐尚珺来说,这无疑增加了难度。

面对这些变化,考前的唐尚珺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静和理性。

他表示,无论这次高考的结果如何,他都会坦然接受。这种态度显示出他经过多年的复读经历,已经逐渐找到了内心的平衡。

唐尚珺的16年复读经历,不仅仅是一段关于高考的故事,更是一个人寻找自我、追求梦想的心路历程。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唐尚珺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质疑。

每一次的落榜都是对他意志力的考验,每一次放弃已到手的机会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唐尚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学会了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在质疑声中坚持自我。尽管他的选择可能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但他始终坚信自己在追求一个值得的目标。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积累,唐尚珺的心态也在不断变化。

从最初的执着追求高分和名校,到后来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他的视野逐渐变得更加开阔。

他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分数或一所学校上,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成长和对自我的认知。

唐尚珺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对于他的选择,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支持者认为,唐尚珺的坚持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能够为了一个目标坚持十几年的人已经不多了。

他们认为,唐尚珺的经历展示了追求梦想的勇气和毅力,这种精神值得被尊重和学习。

同时,也有人将唐尚珺的故事视为当前教育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一面镜子。

它反映出了人们对高学历的过度追求,以及社会对个人成功定义的局限性。

唐尚珺的经历应该促使我们反思教育的本质和人生价值的多元性。

然而,质疑的声音同样不少。有人认为唐尚珺的行为是在浪费时间和社会资源。

他们认为,与其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去追求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不如及早进入社会,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

此外,也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唐尚珺的行为。

他们认为,长期的复读可能已经成为了一种心理依赖,唐尚珺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来帮助他走出这个困境。

面对社会的各种声音,唐尚珺保持了相对低调的态度。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过去决策中的一些问题,并开始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期望。

最近,唐尚珺透露他希望能够报考师范类院校。这个选择显示出他开始更加务实地考虑自己的未来。

选择师范专业,一方面可能是出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和社会经验,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更适合自己。

对于2024年的高考成绩,唐尚珺选择不对外公开。

这种做法可能是为了避免过多的社会关注和压力,让自己能够更加冷静地做出选择。

他表示,无论这次高考的结果如何,他都会认真对待,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同时,唐尚珺的16年复读经历,暴露了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唐尚珺作为一个农村学生,之所以会如此执着于高考和名校,这背后是否反映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农村学生向上流动渠道的有限?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参考信息:

“复读狂人”唐尚珺——东方今报

35岁唐尚珺结束第16次高考:我走了弯路,不希望有人学我——澎湃新闻

35岁的唐尚珺结束第16次高考 坦言“压力更大,发挥一般”——潮新闻

“第16次高考”唐尚珺称正在填报志愿:录取前不会公布分数和志愿,想早日进入大学——九派新闻

1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