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最朴素的功能是住宿,住宿最基本的保障是卫生和安全。做不到这两点的品牌升级和迭代,都是耍流氓。
导语被罩内出现大滩血渍,让7天酒店站上风口浪尖,也让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声誉再次受到冲击。
《酒管财经》注意到,该品牌此前在卫生安全上曾多次遭到曝光。其自身发展亦陷入停滞,门店数量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与其母公司锦江酒店的高速扩张势头并不匹配。
尽管诸多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频频进行升级改造,但依然不能扭转其整体增速的颓势。结合诸多品牌抛出的智能、环保、功能+等概念,更追求性价比的经济型酒店,或许最应该回归初心:酒店最朴素的功能是住宿,住宿最基本的保障是卫生和安全。
从这个角度来看,包括7天酒店在内的诸多酒店品牌,都需作出深刻反思。
“卫生第一”的7天酒店再上热搜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发展脉络。
7月2日,辽宁大连有一位考生爆料,自己入住七天连锁酒店后发现被罩内有大片血迹,自己也是住过一晚后才发现。
当晚,7天酒店道歉,称“与7天酒店管理要求的‘卫生第一’的宗旨严重违背”,并成立专项小组对酒店的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彻查。当班服务员已经被开除。
此事一出,引爆网络。最基本的卫生都保障不了,让很多消费者不能接受。
隶属于锦江酒店的7天酒店,拥有“7天酒店”“7天优品”等住宿系列,分店已覆盖全国370个城市,规模达到3000家。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对于7天酒店来说,这种“低级错误”并非首犯。
早在2016年4月,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包括7天在内的北京多家快捷酒店将床品、毛巾洗涤业务外包给第三家厂家,后者将带血、带呕吐物的床单混在一起,加把火碱全变白。
2019年2月,7天连锁酒店又被消费者指出存在用客房毛巾擦拭马桶、脸盆等现象。
2019年5月,深圳市卫生监督部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在卫生信誉等级评定复审工作中,7天等酒店被予以“降级”。
仅从媒体相关报道来看,该类舆情事件,大多集中在2019年以及之前。
2020年,7天酒店启动创新升级,广告语改成了“自在7天,好睡天天”,品牌体验也有升级,用“绿色、健康、智能、共享、文化”五大关键词、赋予体验更多惊喜。
彼时,7天酒店负责人蒲青山表示,新7天的床品完全应用中端的舒眠床垫、布草,打造柔和、舒适、有机的睡眠空间和身体触觉,住客甚至可以实现裸睡。
目前尚不知上述辽宁大连的住客入主的7天酒店是否为3.0版本,但结合其经历可知,若消费者萌生在7天酒店裸睡的想法,《酒管财经》的建议是最好慎重一些。
另据黑猫投诉显示,有多位用户投诉卫生问题。
《酒管财经》在同多位酒店从业人士沟通过程中了解到,一线员工薪酬过低、流动性大等因素,在很大程度影响着酒店规章制度的落地情况。尤其是卫生问题,过于依赖一线人员的业务素质。如果监管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较大舆情。
只是,如果酒店不能保证最基本的卫生问题,消费者最终会用脚作出选择。
被“冷落”的7天酒店7天酒店是我国知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
7天酒店在2005年正式问世,并在接下来的10年中,从1家门店迅速扩张到2000多家分店。期间还在美股上市,后私有化并在2016年被锦江收购。
或与经济型酒店黄金十年已经过去有关,亦或是与锦江酒店的发展大战略有一定关系,7天酒店此后的发展并未呈现较大增长。甚至,在近几年,其门店数量一致处于萎缩状态。
从2016年锦江酒店披露7天酒店的门店数量以来,仅2017年和2021年该品牌门店净增数出现增长,其余时间皆为负增长。
其中,2017年和2021年,7天酒店系列较上一年分别增长44家和15家。在2018年至2020年,7天酒店系列的门店的净增长数分别为-142家、-131家、-153家。
7天酒店的门店扩张趋势与锦江酒店的整体增速极度不匹配。从2017年到2021年,锦江酒店旗下的酒店数量从6694增至10613家。
更加重要的是,7天酒店的这种发展态势,与锦江酒店旗下的其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速度也不匹配。
截至目前,锦江酒店旗下拥有锦江之星、7天系列、IU、派、白玉兰等8个主流品牌。2018年,6个品牌呈现增长趋势,锦江之星增加13家。2019年,5个品牌呈现增长趋势,品牌“派”增加37家。2020年,6个品牌呈现增长趋势,品牌“派”增加112家。上述3年,7天酒店系列均处于负增长阶段。
2021年,7天系列终于呈现正增长,净增门店为15家,该年锦江酒店有5个经济型酒店呈现正增长。但在门店增长的绝对数值上,7天系列排名第3位。要知道,7天系列的整体门店数量基本上占据锦江酒店的经济型酒店的五分之二。
2022年第一季度,7天酒店系列门店再次减少,净增长数量为-19家,是锦江酒店所有经济型酒店品牌中,门店减少数量最多的品牌。
很显然,在与锦江酒店共成长的道路上,7天酒店的发展速度已经严重掉队了。
若放置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隶属于经济型酒店序列的7天酒店,被母公司“冷落”也情有可原。国内酒管巨头几乎都在发力中端酒店,经济型酒店市场开拓陷入集体缓慢期。
迈点网在2020年9月份推出的一篇关于7天酒店的文章中,曾提到了7天酒店曾经的处境。
该文章援引锦江酒店(中国区)总裁常开创的表述:
“(集团)战略上重视度不够,战略专注中端酒店,包括资源、机制、激励未能倾斜经济型酒店。”
“原7天品牌团队有很多跨界优秀人才,但人员调整比较频繁,加上从事酒店运营管理的人才不多,7天在产品打造、品质提升、市场销售、运营管理上比较薄弱。”
“当锦江酒店把简约事业部整合到上海,把7天战略任务交到我手里,当时的真实想法是突然给了一个千斤重担,既倍感荣幸又深感任务艰巨。”
按照该品牌的升级路径,7天酒店在2020年启动启动创新升级,从口号、设计等方面进行调整。
东莞证券在今年3月底的一份研报中提到,锦江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品牌7 天酒店、IU 酒店单房造价分别为 5.38 万、6.8 万,较低的成本帮助加盟商缩短投资回报期,锦江酒店经济型酒店品牌投资回报期多为 3-4 年。
结合上述其门店数量的增减或可推断出,7天酒店的升级战略尚未进入稳定期,投资者对其动作的反馈未见显性增加。单纯的造价性价比,尚不足以左右投资者的决定。
经济型酒店到底在升级什么?目前的7天酒店,已经升级至3.0版本。按照官方和诸多行业自媒体的宣传口径,目前7天3.0的洗浴、睡眠体验等完全已经达到了中端水准。
回归到行业层面,经济型酒店的升级和迭代,几乎是统一动作。
东呈酒店的城市便捷酒店,已经开启4.0产品焕新,继续深化“睡好一点”的理念;汉庭推出3.5版本,锦江之星则以5.0版本的产品继续开拓市场。
并且,大多数经济型酒店品牌在进行招商推广时,均喜欢对标中端酒店,称其部分产品和服务已经追平甚至赶超前者。
一家区域精品酒店创始人告诉《酒管财经》,一间客房的造价成本在五六万左右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无论它如何做迭代,也很难与单间客房造价成本在十来万的酒店品牌去对标。它的成本以及客房价格决定了其输出的产品和服务。脱离这个基本原则谈对标,没有任何意义。
事实上,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结构变化,都是经济型酒店不断迭代升级的主要因素。连锁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酒店+功能”、同IP联名等,都是未来的趋势。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酒店的最基本的住宿功能并不能弱化,其背后的卫生和安全因素,始终都是重中之重。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提升酒店硬件迫在眉睫,但制定酒店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人才机制培养、执行落地问题等背后的系统性组织架构的搭建,可能更加重要。
否则,一家酒店品牌如果屡次出现上述“被罩血渍”事件,最先用脚投票的就是消费者,而投资者也会作出最终的抉择。
统筹丨劳殿 编辑丨阿鳅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酒管财经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