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每日电讯报》抛出了“高超音速武器对华无用论”,观点的核心有2点。首先,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在技术,产量和多平台兼容性上,都要强于美国和欧洲,欧美国家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高超音速武器投入现役。而且,中国在发展高超音速武器的同时,也在根据高超音速武器的特点,研发相应的拦截防御系统,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关的测试工作结果令人十分满意。其次,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享有性价比方面的巨大优势,首先就是它的成本非常低,而且造价波动平稳。欧美一发高超音速导弹预估需要5000万美元,超过中国同类型导弹的20倍不止,再富裕的国家也用不起。
欧美导弹系统的价格一直都十分昂贵,据开源资料,美国海军与日本联合研发的标准3Block IIA,单枚价格达到了1400万美元,标准6防空导弹的价格是430~600万美元。
而到了高超音速导弹领域,这一价格更为恐怖,美国陆军目前正在研发的“暗鹰”高超音速导弹的价格已经达到了4100万美元的水准,预计到投产,完全可能会超过这个数字一大截。而欧洲方面因为技术储备不足,目前研发的导弹系统主要是亚音速隐身导弹,少量的超音速导弹也没有达到高超音速导弹的门槛,难以与中国竞争。
从俄乌战争及美国陆军最新编组来看,高超音速武器的价值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传统的巡航导弹,比如战斧,口径等,只是简单的拓展了前线部队的打击半径,可以对敌军大后方的目标进行远程打击。但是针对一些时效性高的目标,比如对方的移动导弹发射车,移动指挥车等,这时候就需要把握时间窗口,高超音速导弹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武器。但高超音速武器的使用需要卫星网络,侦察体系,通讯和导航等诸多服务共同支撑,美军已经计划成立特遣分队,将这些资源集中打包,然后加强到旅级战斗群,使得合成旅也具备了独立打击敌方大后方时效性高的目标能力。
而这样的能力对于解放军来说,诱惑也是相当大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解放军各级仍旧存在着森严的等级架构,不同编制对应的火力都不同。
现有的合成旅,本部火力只能做到对纵深20~30千米目标的打击,这是旅属122毫米榴弹炮和122毫米火箭炮的打击极限。而集团军的炮兵旅则掌握着射程超过30千米的155毫米榴弹炮及射程400~600千米的远程火箭炮,在战斗中,会根据各旅的战斗任务及情况,将火力,后勤和支援体系,一同下放到合成旅。与美军暗鹰高超音速导弹3200千米的射程相比,即便是集团军属的远程火箭炮在打击纵深目标时,仍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