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错误关羽不得不犯,失荆州责任不在他和诸葛亮,而在另外三个人?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10-13 12:18:44

关羽痛失荆州,自己也陨落麦城,虽然在战略战术上确有错误,但战败的责任还真不完全在关羽,诸葛亮当然也不该为失荆州亡关羽负责,真正应该负主要责任的,其实是另外三个人。

有人说关羽在此战中犯了三个大错:其一,不应该在汉中之战尚未结束的时候就发动襄樊之战,这才导致刘备无法抽调人马粮秣对荆州进行支援;其二,不应该得罪盟友孙权,如果关羽跟孙权联姻,那么孙权不但不会背后捅刀子,甚至还可能出兵助战;其三,关羽没有搞好内部团结,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将军士仁、留典州事(代理州牧)的治中从事(副州牧或州牧助理)潘濬之所以叛变,是因为他们被关羽欺负得满腔仇恨。

关羽真是犯了这三个错误吗?我们不能只看《三国演义》,还要去看看《后汉书》和《三国志》、《资治通鉴》,说关羽在汉中之战未结束就发动襄樊之战的人,肯定是看过三国正史的,因为按照正史记载,确实是刘备还没有拿下汉中、更没有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襄樊一线就已经燃起了战火。

《三国志》是纪传体,所以时间线不太明确,《资治通鉴》是编年体,所以哪件事先发生、哪件事后发生是很清楚的。

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城侯音不满曹家赋税过重而起义,擒斩了曹操任命的南阳太守东里衮和功曹应余后归附关羽,建安二十四年春正月,曹仁击杀侯音并在宛城实施了大屠杀,然后在屯兵于樊城“讨关羽”,当时庞德也在曹仁麾下,而不是跟于禁一起驰援襄樊的。

刘备进位汉中王是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是建安二十四年八月,读者诸君只要算一下,就知道在刘备拿下汉中并自立为王前,关羽就已经跟曹仁开战,并不是关羽受封前将军之后才向襄樊进军:刘备给关羽送印绶需要时间,曹操派于禁驰援襄樊也需要时间,这两个时间都不会短。

这样一算,我们就会发现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之前,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已经跟曹仁交兵兵占据了优势,但关羽并不是主动进攻,而是采取了守势,这一点在《三国志·卷十八》中也能找到佐证:“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庞德在曹仁指挥下屠戮宛城进讨关羽,是建安二十四年正月的事情,也正是在那个月,夏侯渊被刘备部将黄忠斩杀,三月之后曹操才亲率大军开赴汉中,同年五月因战事不利而返回长安。这些史料综合起来看,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当时曹操是两线作战,一方面自己去汉中与刘备决战,另一方面是让曹仁带着庞德从襄樊向关羽进攻,因为曹操实力远胜刘备,所以两线开战,理论上是对他有利的,如果读者诸君坐在曹操的位置上,肯定也会这么干。

关羽在襄樊一线属于被动迎战,所以说关羽“擅自开战”是不公平也不准确的,他不出兵迎战,曹仁庞德就把战火烧到关羽的地盘上了——其实被曹仁庞德屠戮的宛城,已经算关羽的地盘了,关羽不为宛城死难百姓复仇,在道义上也说不过去。

关羽不打曹仁,曹仁也会打他,不同之处就是在谁的地盘上开战,至于关羽为什么没搞好跟孙权的关系,咱们看《三国志》关于两次“联姻”的记载就知道了:“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孙权嫁妹给刘备是“进献”,跟关羽“联姻”是“索取”,读者诸君古文功底深厚,自然知道这两个字饱含的屈辱,关羽不发怒才怪呢。

即使孙权客客气气向关羽“求亲”,关羽也不能答应、不敢答应:孙权是刘备的“二舅哥”,关羽是刘备的臣下,按照礼制,孙权为儿子找媳妇,应该先跟刘备商量,他隔着刘备直接找关羽,这叫隔着锅台上炕,也是在离间关羽跟刘备的关系,其用心十分险恶、歹毒,似乎是把关羽当成了跟刘备平起平坐的一方霸主。

关羽熟读春秋通晓大义,自然不会“僭越”跟孙权联姻,为了表示他跟孙权绝不可能坐同一条板凳,就必须用激烈的言辞向刘备表明态度。

孙权向关羽“索女”一事,糜芳必然会向刘备汇报,这也是关羽跟其他荆州大佬“不睦”的主要原因:关羽不可能跟刘备的舅子糜芳、养子刘封、助理潘濬搞好关系,那三个人也未必愿意跟关羽交朋友——深谙帝王心术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刘备把这三个人安排在关羽后方和侧翼的用心,如果他们情投意合,刘备可能就睡不着觉了。

即使关羽想跟糜芳、刘封、潘濬搞好关系,那三个身负特殊使命的家伙也未必愿意,他们能与关羽“不睦”,说明他们的地位都不低,权力都不小,都有跟刘备直接联系的通道。

关羽该不该等刘备从汉中之战缓过劲儿来再进攻襄樊,该不该跟孙权联姻以巩固孙刘联盟,该不该跟刘备的亲信搞好关系,这三个问题很难回答,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关羽犯了三个错误,或许读者诸君还会替关羽想到更好的办法,既能顶住曹仁攻势,又避免孙权背后捅刀,还能让糜芳、士仁、潘濬不叛变刘封不看热闹,但是笔者愚钝,确实想不出关羽当时应该怎么做。

虽然不知道关羽应该怎么做更好,但笔者却坚定地认为,襄樊之败、荆州之失,关羽都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关羽在名义上是“董督荆州事”,但后勤补给掌握在糜芳手里,潘濬也位高权重,刘封是关羽的预备队还是督战队更是难说,所以还有另外三个人应该为此负责,但其中绝不会有诸葛亮。

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前,诸葛亮是军师中郎将,在荆州时就是三郡税务官而已,刘备进位汉中王,诸葛亮也只升了一级,成了军师将军,跟赵云的翊军将军平级,比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级别都低,在信重方面也不如法正,而且一直搞后勤工作,军事方面的事插不上手,帮不帮关羽,不是他能决定的。

在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用“锦囊妙计”指挥刘备是不可能的,刘备乃盖世枭雄,他给诸葛亮下命令,诸葛亮都在不折不扣地执行,不管是调张飞赵云诸葛亮入川,还是让诸葛亮留守成都为汉中提供粮秣,都是刘备的安排,刘备不发话,诸葛亮没有权利调一个兵、一粒粮到荆州。

刘备不知道是太信任关羽还是不信任关羽,总而言之一句话:关羽在襄樊苦战经年(从建安二十四年正月算起),刘备一直不闻不问,甚至没有命令糜芳和刘封无条件服从关羽的指挥,您说荆襄之败,首要责任是不是在刘备?

刘备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他在关羽败亡后起兵伐吴,说明他还是很重视跟关羽的君臣、兄弟(义虽君臣恩若兄弟)之情的,但感情不能替代责任,作为蜀汉一把手,关羽败亡,首要责任当然要由刘备来负。

刘备负首要责任,起码应该负领导责任,至于另外两个应该负责的,当然也不包括孙权,因为孙权跟刘备已经不是“姻亲”了——刘备入川之后停妻再娶,有了吴懿的妹妹,就把孙权的妹妹在事实上休掉了。

从刘备纳吴懿之妹为夫人、王后那一刻起,孙刘联盟就已经破裂,这个羞辱,别说是孙权,就是乡野村夫也难以容忍,而铸成此错的始作俑者,就是法正法孝直。

孙小妹是孙刘联盟的纽带,虽然她擅自回吴有错,但并没有说自己不回荆州,法正教唆刘备违背礼制纳同宗兄弟之未亡人,难道就没考虑到孙刘联盟破裂的严重后果吗?

在笔者看来,孙权打关羽是正常反应,如果孙权连这个羞辱都能隐忍,他就比曹操还高明了。

法正为何要激怒孙权,笔者也没想清楚:他也算三国顶级谋士,为什么没有从大局着眼?诸葛亮在刘备停妻再娶一事上保持沉默,是不是知道自己说了也没用、根本就阻止不了?

刘备有了法正,诸葛亮的话语权变小,刘备有了吴少妇,孙小妹就没了名分,于是关羽被孙权偷袭、诸葛亮无权支援,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刘备和法正都要为荆州之败负责。

除了刘备和法正,还有一个人也不容忽视,那就是督临沮的左将军马超——马超跟关羽有过节,在刘备集团也不是完全受信任,刘备进位汉中王,让魏延镇守汉中,让张飞镇守阆中,把马超安排到了荆州和益州之间的临沮,等于切断了马超跟汉中、西凉、东吴的联系,就是马超想另寻出路,也走不脱。

马超镇守临沮,关羽恰恰是在临沮被潘璋和马忠设伏擒斩——吕蒙白衣渡江是因为烽火台守将贪杯贪财误事,潘璋马忠带兵进入马超的防区,马超为何没有发觉?

临沮离麦城并不远,要说马超对关羽败逃的消息一点都不知道,您会相信吗?如果马超肯出兵接应,关羽还会势孤力穷含恨而终吗?

0 阅读:3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