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一代传奇离世,留下许多经典……

安徽商报 2020-12-14 21:06:28

据新华社今日消息,

记者从上海市作家协会获悉,

著名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

于12月14日凌晨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病逝,

享年95岁。

据上海市作协介绍,

根据黄宗英遗愿和家属意见,

其后事安排从简,将不设灵堂,

不开追悼会,

只举行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

“从小我没想当演员却当了演员,没想当作家却当了作家。”

“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艺术,我的艺术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真实不变的人生!”

——黄宗英

中国电影界令人难忘的“甜姐儿”

黄宗英,中国当代女演员、作家、编剧。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25年7月13日出生于北京市。黄宗英是中国电影界令人难忘的“甜姐儿”。

△童年黄宗英

△黄家兄妹。前排左起:黄宗英、黄锐华(享年99岁)、黄燕玉(享年103岁)。后排左起:黄宗洛(享年86岁)、黄宗江(享年89岁)、黄宗淮(上世纪去世)、黄宗汉(享年83岁)

△黄宗英和大哥黄宗江在兰心剧院后台(1942年)

1940年,黄宗英在上海职业剧团开始了表演生涯,曾先后在上海职业剧团、同华剧社、北平南北剧社、上海昆仑影业公司任演员。

因在话剧《甜姐儿》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风靡上海,“甜姐儿”从此成为黄宗英的代名词。

△话剧《甜姐儿》剧照

1946年,黄宗英凭借首部电影《追》步入影坛。

△电影《追》剧照(1946年)

次年,她又将自己求学演戏的所思所感,冠之以《寒窗走笔》的标题,于《文汇报》连载。20岁出头的黄宗英,开启了舞台、电影、文学的跨界生涯。

1947年,她与赵丹、顾而已合作,拍摄《幸福狂想曲》。

△电影《幸福狂想曲》剧照(1947年)

1949年出演影片《乌鸦与麻雀》。

△电影《乌鸦与麻雀》(1949年)

她的电影作品还包括《丽人行》《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家》《聂耳》《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

△电影《丽人行》剧照(1948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因在电影《家》中饰演的梅表姐而家喻户晓。她从艺几十年塑造的舞台形象深入人心。

△黄宗英在电影《家》中扮演的梅表姐(1956年)

成为作家的演员

除了演员职业外,她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 她与徐迟、肖复兴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为了你,我的祖国》,与丁玲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一代天骄》,并出版散文集《半山半水半书窗》《萧军》。

在散文随笔方面,她与黄宗江、黄宗洛共同创作散文集《卖艺黄家》和《卖艺人家》,还创作了随笔集《故我依然》《上了年纪的禅思》。2016年,她以91岁的高龄,出版《黄宗英文集》。2019年,她获得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黄宗英九十多岁时,依然会写写书法写写诗,记录自己心中的感受。

最成功的角色是“赵丹妻”

黄宗英的一生中有过四段婚姻,第三任丈夫是知名演员赵丹,两人曾共同出演影片《幸福狂想曲》《乌鸦与麻雀》和《丽人行》。

△黄宗英和赵丹

据东方网此前报道,黄宗英90岁时,回忆起她和赵丹的相遇,仍旧像个少女一般。

“我和赵丹第一次相遇,是我来上海拍《丽人行》,那天他来接我,脚上的袜子一只一个样,也正因如此,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觉得他一点不像个大明星,是个很朴实的人。电影拍摄结束后,他对我说,你别回去了,我觉得你应该留在上海做我的妻子。”

△上海解放前夕,赵丹和黄宗英在义卖场上,为支援解放区购买医药物品,并为影迷签名(1949年初)

两人共同合作出演了《乌鸦与麻雀》《丽人行》《聂耳》等作品,其中《乌鸦与麻雀》是一部极为出色的喜剧电影。

△巴金(右)、黄宗英(左)在波兰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上(1950年)

丈夫“阿丹”是黄宗英最重要的人生伴侣。1980年,赵丹因病逝世,两人相依相伴了32年。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提起赵丹,黄宗英都会说,只要自己活着,阿丹就不会“死”。

晚年的黄宗英与散文家、翻译家冯亦代谱写了一段安静幸福的黄昏恋,但赵丹始终是无法取代的一生挚爱。“ 人家问我一生你难演的角色是什么?我说难为赵丹妻。你一生中最成功的角色是什么?我说同样的,也是赵丹妻。我活着,不能让他死了。”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黄宗英这样子说。

“最珍惜的事是看书”

9岁丧父、15岁失学,黄宗英最珍惜的事就是看书。一有时间,哪怕在演戏候场的间隙,她都喜欢坐下来学点什么。

△黄宗英

她说,相当数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及其中的人物,“伴着我走过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敦促我为文学艺术尽心尽力做些微贡献”。

△黄宗英主演电影《为孩子们祝福》剧照(1952年)

黄宗英人生大事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941年,主演个人首部话剧《甜姐儿》。

1946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追》。

1948年,与演员赵丹结婚。

1949年,出演影片《乌鸦与麻雀》。

1950年,主演剧情电影《武训传》。

1954年,创作电影剧本《平凡的事业》。

1956年,出演影片《家》。

1960年,担任剧情电影《六十年代第一春》编剧。

1965年开始,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职创作。

1980年,创作报告文学《大雁情》,该作品获得1977-1980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1982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入藏,参观藏南藏北后,留藏全程跟随女生态学者徐凤翔做野外考察。

1983年,创作报告文学《桔》,该作品获得1983-1984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1984年,随中央电视台《小木屋》摄制组再度入藏。1985年《小木屋》电视纪录片在第28届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上,获电视纪录片铜奖。

2016年,出版《黄宗英文集》。

2019年,荣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那些经典永远都会被记着

能写会演的“甜姐儿”

一路走好

来源: 综合新华社、东方网、上海文联、北京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文汇报、上观新闻

审核:马翔宇 编辑:李享校对:李黎

看安徽商报融媒版

2 阅读:2629
评论列表
  • 2020-12-15 07:51

    正宗老上海。

  • 2020-12-15 07:39

    老人家一路走好,从此,天堂里多了一位才女!!!🙏🏻🙏🏻🙏🏻

  • 2020-12-15 12:14

    看来都是女的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