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易,杀商祖王亥

惜儿说历史 2024-10-12 08:01:13

在《山海经》中,并未记载嫦娥奔月的故事,但对有易杀王亥之事则有记载。[1]

王亥,又名振,是阏伯六世孙,冥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殷人先公之一。王亥在甲骨卜辞中被称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王亥是一位很有作为的人,他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

O商人

在《管子·轻重戊》中,有王亥“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的记载。“皂”是喂牛马的槽,“牢”是养牛羊用的圈,说明王亥族很早开始蓄养牛马,从事商业贸易了。王亥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商人,为中国商业之鼻祖。

王亥谥号“商高祖”,在商朝人的心目中具有极大的神威,商人有时甚至用祭天的礼节来祭祀王亥。人们在祈祷风调雨顺时,也往往祭祀王亥,希望得到王亥的保佑。在商先公中,只有亥称王。王亥的“亥”字,可能来自母系以猪为图腾的部落。

黄帝族当初与东夷羲和族约定,以儿子玄嚣入赘羲和族成为少昊,其后天下,由代表中部利益的黄帝之后颛顼族与代表东夷利益的少昊族轮流执政。黄帝正妻西陵氏嫘祖,生玄嚣,玄嚣本为青阳氏,后来迁居东方为少昊,生子蟜极,蟜极生帝喾。[2]

帝喾的帝位由尧继承,他的一个儿子契成为尧帝旧臣,被舜帝留用,位居三公之列,官居司徒,主管民政事务。尧因“十日之乱”被金乌族联盟有虞氏舜取得帝位。契因保留了少昊的燕子图腾,就有了殷商先祖关于玄鸟的传说。[3]

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

有因民国,勾姓,黍食。

又《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

有神名曰因乎,南方曰因,来风曰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因乎”是南方的风神。少昊族与炎帝族联姻,以子穷奇入赘,即“触倒不周山”与颛顼争帝位的那位共工氏。少昊与南风部族联姻,又生了句芒,句芒在东夷族中掌管羲和族,他死后成为木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

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4]句芒在古代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5]句姓同勾姓,句芒创立的国家就是“因民国”,商祖契也属于因民国的一员。

王亥的父亲冥是契六世孙,担任夏少康的司空。夏少康十一年,冥受朝廷的命令,被派去处理黄河的问题,那时的王亥开始协助父亲。夏杼十三年,冥在黄河身亡,商民族的人后来固定在冬至时,为歌颂冥的功德而祭祀他,王亥正式成为商民族的第七任首领。

即位之后,王亥驯养牛马,发展商业贸易,因此让部落的农业和畜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物品生产过剩。王亥后来带领族人迁居于殷。为了解决牛、羊过剩的问题,王亥跟他的弟弟恒讨论如何跟其他部落以物换物,决定好之后,王亥与恒选一些有活力的牧人,一起亲自把这些动物送至有易国。

O甲骨卜辞“高祖王亥”

据《大荒东经》记载:

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

这是说,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夺走了货和牛羊,王亥的弟弟恒兼程逃回商丘。

王亥之子上甲微非常悲愤,欲为王亥报仇。但由于诸多原因,当时未能立即出兵,四年以后,他才借助河伯之师,灭了有易氏,杀了绵臣,为父王亥报了仇。夏朝立国之时,依靠的是流黄辛氏的力量。河伯是流黄辛氏的后人,世代掌管黄河。当初大禹治水也依靠了河伯的帮助。王亥的父亲既然帮助夏朝治理黄河,河伯与因民国王亥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王亥之子为父报仇后,有易国面临着灭族的危险。据《大荒东经》记载:

河伯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有易国实际是有虞氏的后代。在东夷的联盟中,东部的羲和族与有穷氏最强,而有虞氏的后人虞幕在颛顼为帝时,迁人“吴”地,成为十日族的利益同盟。

有虞氏的后人利用“十日之乱”,促发了十日族与羲和族的战争,最终扶持了舜为帝皇。从这点来说,有虞氏的后人有易国与羲和族的后人因民国以前就有一定的矛盾。

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发展,到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据《国语·周语下》记载:

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

汤即天乙、姓氏为“子”,甲骨文称大乙,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成汤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商族首领,相传曾被囚于水牢。成汤在当选为首领后,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众叛亲离,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6]

首先,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

其次,翦除夏王朝方国葛、韦、顾、昆吾,“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最后,向夏王朝首都发起进攻,双方战于鸣条,夏师败绩。

灭夏后,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

O金乌——三足鸟

少昊族与黄帝族轮流执政的传统,在秦朝以前依然可以遵循,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各部族的内在支持。黄帝传少昊,少昊传颛顼。颛顼居东方,但代表的是黄帝族。颛顼传帝喾,帝喾代表东部少昊族。帝喾传帝尧,尧代表的是炎帝族,也可以代表中部的炎黄一系。帝尧传帝舜,舜代表的是东方金乌族的利益,虽然他也有颛顼的血统。帝舜传夏禹,大禹代表的是黄帝族,其后的夏朝也是如此。

夏朝为成汤所灭,成汤建立殷商,代表的是东部羲和一族。殷商又为周所灭,周的始祖为后稷,后稷名义上为帝喾之子,但实际是炎帝族“姜”姓的私生子,后恢复黄帝族嫡系的姓氏“姬”。周代以后统一天下的是秦朝,秦的始祖是伯益,代表着东夷羲和族,伯益本身兼有少昊族与颛顼族的双重血统。大禹的帝位本是传给伯益的,在两千多年后,伯益的子孙终于重新夺得了帝位。

汉代的刘姓出自炎帝族或黄帝族。祁姓陶唐氏,为帝尧之后,受封于刘,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氏。裔孙刘累,能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史称刘氏正宗。

而出自姬姓者,其源头有二:一说是周太王的后裔,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即今河南偃师西南刘聚,相传为刘累故居,因得名,其后裔以邑名为氏,形成姬姓之刘。另一说是东周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其小儿子到刘邑建立刘国,号称刘康公,其后代亦以国为氏,是为姬姓刘的又一来源。

这两支姬姓刘氏后代均无显族。

唐朝李姓源于赢姓和姚姓,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氏,或出自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舜帝赐为赢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与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O穷奇

宋朝赵姓出自赢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造父为伯益的九世孙。由于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为周穆王平定了叛乱,立了大功,周穆干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七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晋景公为了夺取赵氏家族控制的政权,默许智、韩、魏三卿联合诛赵氏,灭其族。

到战国初年,叔带的十二世孙赵敬侯赵襄自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 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

秦始皇灭赵后,把代王嘉之后迁往甘肃天水,赵王迁被流放到今湖北房县。赵嘉的后代中有赵广汉,为宋代赵匡胤的远祖。赵广汉在汉宣帝时被任命为京都行政最高长官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

明朝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

古帝颛项的玄孙陆终有六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建立邾国,附庸于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在今山东费县、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地市,建都于邾,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

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古籍备注:

①《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志怪古籍,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全书现存18篇,内容广泛,包括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植物等多个领域,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是我国古代记载神话故事最多的一部古籍,对于研究上古历史文明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

②《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道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宗旨仍属于道家。全书二十一卷,内容庞杂,涉及哲学、历史、天文等多个领域,保存了如“女娲补天”等古代神话,对后世影响深远。梁启超称其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是汉代思想文化的瑰宝。

参考资料:

[1]《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因民国,勾姓,黍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2]《史记·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

[3]《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4]《山海经·海外东经》: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5]《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6]《史记·殷本纪》: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