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妾,出殡不让走正门,谭延闿躺在棺材上大喊:我死了,出殡

夏菡说国际 2023-01-07 21:33:00

十里洋场、风花雪月,他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深情之人;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他是千里奔丧,不惜以死为咒,为母正名的孝顺之人;

毛主席曾说他是个“聪明的官僚”,胡汉民曾说他是“药中甘草”,他自称“伴食宰相”,后人称它“民国一完人”。

他从小刻苦努力,只为撑起母亲的门面,成为母亲的倚靠,十年寒窗,扶摇直上,却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是他一生之痛!

他就是谭延闿,一个与命运抗争与时代周旋的人。

丫鬟母亲的出身

1880年1月25日夜,时任浙江巡抚的谭钟麟正在府中酣睡,他隐约在梦中听到了婴儿的哭声。

正在梦中寻觅之际,一声无比真切的啼哭仿佛一股清水灌进耳蜗一般,将他从梦中惊醒,管家来报说:老爷,是照顾老夫人的丫鬟生了一个男婴。

谭钟麟听后心中大喜,随即就去到了丫鬟房内,小心翼翼的抱起孩子,看着他那小小的粉粉的脸蛋上嵌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像容不下半点渣滓。嘴巴抿得紧紧得,好像在吃奶似的。

这一刻谭钟麟笃定了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为他取名谭延闿,字组庵,组庵正是何文安的字。

至于为什么取晚清大臣何文安的字,谭钟麟在后来曾对人说到,说延闿出生那天晚上,他做梦梦到了何文安来拜访他,所以他心想这其中必定有什么因缘际会。

可按理说,一个丫鬟生的孩子,怎么会让一个浙江巡抚如此上心,还为他亲自取名呢?都说有因必有果,而这件事的因还得从头说起。

李氏,一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女人。从小就在有钱人家做丫鬟,脏活累活全是她的,看人脸色、受人白眼、听人嘲笑、任人玩闹,可就是这样一个苦命的女人,老天爷却给了她一副漂亮的脸蛋,生的聪明伶俐又能干。

一天,谭钟麟去到友人家做客,又一次看见了这个面容姣好,办事干练的丫鬟。

这一次谭钟麟终难忍心中喜欢,扭捏几番后终于向朋友开了口,想将这姓李的丫鬟带回家去,让她照顾自己的母亲。

进入谭府的李氏成了谭母的贴身丫鬟,照料老人家的日常起居,她也不负所望,谭母对她颇为满意。

孝顺的谭钟麟经常出入母亲房间,一来二去便于李氏熟络起来,两人互生情愫。

可那一次次的对视又躲闪是李氏的无可奈何,李氏心知自己的身份,在有钱人家做了这么多年丫鬟,她早已看惯了这种老爷宠信丫鬟,最后留下一个无名无份失了贞洁女人带着孩子流落街头。

等待他们的是黑夜的恶狗,是黎明的死亡。

可李氏依旧爱慕这个对自己多加关心,身材高大又为人正直的好官。

此时的谭钟麟虽已有正妻和几房妾室,但那个年代三妻四妾才是平常,身为高官没有这些反而显得不正常。就这样,谭钟麟宠幸了李氏,这也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身为母亲的李氏,深知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常常教育谭延闿要努力学习,考取功名。而谭延闿也遗传了母亲的聪明伶俐,谭钟麟也看他天资聪颖是个可造之才,便愿意悉心栽培。

子凭母贵,谭延闿的进阶路

谭延闿5岁的时候进入私塾,练习大、小楷毛笔字,开始学习写文章。11岁时,谭延闿学制义文学,比同龄孩子早了好几年。

帝师翁同酥更是称他:笔力杠鼎,少年奇才。13岁时参加长沙童子试,一举考中秀才。

之后看过谭延闿诗词文章的不少老学究叹道:“组庵旧学功底如此之好,他日可考他个状元回来。”却又顿了顿,说:“这句子虽好,可字里行间暮气太重,不符天性,透露着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成熟稳重。”

李氏生下谭延闿后,从丫鬟变成了“妾室“,虽然粗活不用干了,可还是要伺候正室夫人、以及其他家世比她好的妾室。

即使后来李氏又为谭家生了两个儿子,可在府中的地位并没有提高。

旧社会规矩颇多,吃饭的时候,身为地位最低的妾室,李氏是不能和丈夫还有家人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的。

每次吃饭时,她只能站在旁边服侍老爷和正房,等他们吃完饭后才能在偏厅吃着那已经丝毫没有热气的饭。

谭延闿亲眼看着母亲吃冷饭的样子,穿小鞋的样子、熄灯后偷偷哭泣的样子,十几年来,一遍又一遍。

而他也会被其他房的兄弟们欺负、笑话、嘲讽、谭延闿可以忍受这些,可他见不得母亲再受委屈。

他只能更加勤奋,收敛起自己的天真,贪玩,整日将自己沉浸在学习当中。每当想要和其他同学玩闹时,他就会不断提醒自己:我的母亲正在受苦受难,我不能贪玩。

1903年,24岁的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中了会试第一名,即会元。

消息传到谭府,谭钟麟的喜悦溢于言表,李氏在高兴之余更是多了一丝心酸。

她日夜期盼自己的儿子可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当这一天来临之时,她的内心也充满了对儿子的愧疚。

谭延闿十几年来看尽了母亲的苦楚,可身为母亲的李氏又何尝不是。她看见自己的孩子如此的懂事,如此好学,可他也只是个孩子啊。

他本应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一样的贪玩,一样的爱闯祸,一样的不好好读书惹得母亲生气。

她怎么会不明白这一路上自己的儿子是多么的不容易!

那天晚上吃饭时,李氏虽然依旧在为丈夫和正房盛饭,可她的内心是轻快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喜悦,她现在想的只是自己的儿子能尽早平安回家。

突然,谭钟麟说:“坐下吃饭吧”,李氏顿时愣在了原地,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眼力见的丫鬟赶忙将凳子搬到了李氏身边,在丫鬟的搀扶下她才缓缓地坐下。

此时的她还没缓过劲来,依旧呆呆的,谭钟麟又说:以后也一起吃饭吧,快吃吧,延闿回来看到你瘦了会难过的。

至此,李氏终于可以坐下来吃饭了,而她也才在这个家真正地站了起来。这一顿饭,咽下去的是这二十几年来的心酸和委屈,伴着幸福的眼泪。

仕途多逢磨难,命运更是无情

1895年,谭延闿与方榕卿成婚,方谭两家是世交。在成婚之后,谭延闿便希望妻子能在家中照顾母亲,自己便专心做学问考功名。

妻子方夫人也是知书达理,温婉贤良的人,她深知母亲在谭延闿心中的分量是无人能比的,她不但将婆婆照顾的周到,而且生儿育女,为谭家增添子嗣,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后来步入仕途的谭延闿常年在外,多亏了妻子在家中,这才让他的内心多了些安定,每每回到家中,都会为母亲和妻子带回来小礼物。对妻子,他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谢。

有时候,方夫人胃口不好了,他还会亲自下厨为妻子熬煮鸡汤,撒上玫瑰花瓣,别出心裁的取名叫“玫瑰情人汤”,这道菜后来也成为广州酒家的名菜之一。

只要谭延闿在家时,对母亲的早晚文问安是一次不落,他常常跑到母亲房中,说着他在外的见识和经历,逗母亲开心。

妻子在一旁看着平日里,在外面对其他人不苟言笑的谭大人,此刻像个小孩子一样,也乐的合不拢嘴。

晚清,一个风云变幻、山河激荡的年代。

1912年谭延闿正式任职湖南省都督,此时的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改革的呼声,革命的旗帜。谭延闿更是湖南地界主张维新变法的领袖之一。

他非常赞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同年他加入国民党。之后的二次革命,他在长沙起兵响应,宣布湖南独立,并且在《长沙日报》发表了讨伐袁世凯的文章。

结果二次革命很快就以失败告终,谭延闿被革去湖南都督的职位,之后押送入京判了四年有期徒刑。虽然后来几经周旋免去了牢狱之灾,但依旧被撤去职务,削掉军衔。

这些年来,无论谭延闿仕途平步青云,还是身处下野,妻子方夫人一直都默默的支持他,写信给他告知家里一切安好,让他放心。

也正是因为妻子的支持鼓励,谭延闿虽然避居在青岛时并没有消沉,而是专心研读孙中山的政治学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和阵营,之后不久便又重新开始了他的革命。

1916年8月复职湖南省长兼督军、眼看官复原职,一切向好的时候,谭延闿却不知道此时自己的母亲李氏已经病危。

一方面李夫人担心儿子仕途不让儿媳告知儿子,另一方面妻子方夫人也考虑到当时时局动荡,而且谭延闿刚刚官复原职手握重兵,一旦离开可能会发生变故。妻子方夫人就这样一直衣不解带的守在婆婆的病床前。

不久后,李夫人去世,而谭延闿也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谭延闿顾不上所谓的仕途,就算这官不要了也要回家。如果不能参加母亲的葬礼,自己就算当再大的官又有什么用。

谭府位于谭家族祠的后进,灵柩出殡必须经过祠堂出门,可是就属这谭家规矩多,族规记载,妾死后不能从祠堂大门出殡,只能从侧边的小门抬出。

族里的老人还挡在了大门口倚老卖老,谭延闿压着一肚子火,去和他们讲理,可好说歹说这些人就是不同意,还嚷嚷着:连个妾室死了也想走正门,这是千百年来没有过的事。

谭延闿看着往日里巴结自己、点头哈腰的这些人,在看看他们此时的嘴脸,顽固不化,不通人情。

谭延闿转过身看着母亲的棺材,牙齿咬得咯吱咯吱的响,听着身后那些聒噪的声音,他再也忍不住了,心一横直接躺在了母亲的棺材上。

然后大声喊道:“今日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

所有人都被这一举动震惊,顿时鸦雀无声,乖乖站到了两边,让出了大门。

躺在棺材上的那一刻,是谭延闿这辈子最后一次离母亲的怀抱如此之近,他想到了小时候,想到了母亲捏着他的小脸蛋、想到了母亲无数次流泪送自己离开家的样子、想到了那些能和母亲坐在一起吃饭的样子……

顿时几十年来的五味杂陈一下子涌了上来,又鲠在了喉咙里,疼啊,太疼了!

此刻他也想就这么一死了之,他想用自己的生命敲碎套在母亲身上的封建枷锁,但是他不能,他深知那个时代下的女性地位,他若是走了,他的妻子将会在风雨中无所依靠。

一生爱一人,匆匆了此生

两年之后,妻子方夫人在生下小女儿后不久就因为体弱多病,也离开了人世。

妻子在临终前嘱托谭延闿,等她死后希望谭延闿不要再娶妻,好好照顾他们的孩子。

其实就算妻子不嘱托,谭延闿也不会再娶妻,他深知母亲在谭家这些年来的日子是多么的不好过,于是从娶过方榕卿的那一刻,他便下定决心决不纳妾,一心一意只爱自己的妻子。

谭延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妻子,就这样,方榕卿在丈夫地怀里安静地走了。

母亲和妻子都离他而去,此后地谭延闿除了养育孩子,便一心投注到了工作中。

谭延闿自始至终最疼爱的是他的小女儿谭祥,不仅是因为她从小就聪明伶俐,嘴甜讨人喜欢,更是因为她长得像她的母亲。

每次出去下馆子,其他的孩子在不在不要紧,可一定要带着谭祥这个小丫头。后来谭祥更是去美国留学,回来之后更加行事干练,精明过人。

谭延闿每次去拜访蒋介石夫妻时都会带着她,后来宋美龄更是将她认作了干女儿。明白人都能看出来这是谭延闿在为女儿的未来铺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谭延闿因为自幼便刻苦学习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之后步入仕途更是劳累过度,忧思成疾,加上后来孤单一人无事可做,只能专注美食,更是得了我们现代人的“三高”。

1930年9月21日,谭延闿在吃完饭后突然头痛欲裂,叫来司机赶紧前往医院。但还没到医院,谭延闿便晕了过去,便再也没有醒过来。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