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在当时见识广博,为什么混不好元朝官场,是哪些因素呢

古韵今风 2024-08-05 19:44:39

经常研究历史的人会发现,在元朝的时候商业文化都是非常繁荣的,这样才涌现出来很多让人称道的商人,就比如说马可·波罗还有拉巴班,这些人都曾经参加过当时的朝廷宴会,或者是经过其他人的引荐,进入宫廷里当差,但是人们不难发现,商人在当官的时候,却非常的不得意。就拿马可·波罗来说,他在整个欧亚大陆都是非常有名的旅行家,却最后落得了一个在杭州城里当盐官的小职位,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其实后来我们琢磨了一番,就是马可·波罗的性格过于直率,根本就不善于讨好当时的权贵,而且在喝马奶酒之后性情豪爽,不愿意受这些 规矩礼节的约束,也许正因为远离官场上的束缚,才让马可·波罗有了很多精彩的见闻,能够流传在后世。

马可·波罗是一个商人,但是他却不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即使他被后人誉为东西方交流的先驱,见识也是非常的广博,到后来却像其他的小吏一样平凡的过着日子,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惜,当然这也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很大的关系。那时候人们认为,能够谋得一官半职,就是非常体面的一件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入朝为官是一种本能的追求,当然马可·波罗也不例外,所以在当时忽必烈统治时期,41岁的马可·波罗就从威尼斯共和国,开始了他仕途的旅程。在那个时候,国家是非常的强盛,大元帝国也是生气勃勃,高处都笼罩着金碧辉煌的光芒,做为君主忽必烈曾经昭告天下,表示要让那些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上当官,马可·波罗凭借着自己见多识广,精力充沛,所以就跃跃欲试,这个时候他递交了不少的推荐信,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干,并且谋得更高的官职,想一想当时的年轻商人,站在汴京城头上,可以将整个中原的繁华都纳入眼底,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

但是他的结局又是怎样呢?最后是郁郁不得志,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其实他的悲剧,已经在他离开威尼斯的时候,有了最后的定数,因为他这个人性情爽直,而且桀骜,这与官场上那些非常圆滑世故的官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性格注定他没有办法,融入到那样的群体里面,而朝廷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真的,但是在最根本上却是需要一些能够为朝廷,添光增色的臣子,根本就没有办法容忍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个性,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可·波罗在进入朝廷之后,不能和其他人打成一片,最后也是让自己非常失意,过完了这一生。他的著作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旅行家性格非常的率真,这是他的可贵之处,当然也耽误了他为官,因为世上的这些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的。

刚刚进入官场摸索的时候,马可·波罗拿着自己的游记,拜访了很多有权有势的官员,希望他们为自己来做引荐,实现人生的抱负,但是没想到却屡屡遭到了他人的冷遇。他第一次进入大都的时候,到达了很多衙门,但是根本就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可以说是报国无门,这也让名号非常响亮的马可·波罗,心里非常沮丧,他曾经发出感叹,自己仕途之路非常的坎坷。在这之后突然事情出现了一个转机,也许是上天给了马可·波罗个很好的机遇,朝廷忽然就把他招到了京城大都,这个时候,马可·波罗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他认为自己终于有了机会,能够报效朝廷,所以写出了非常热情的奏章,在进入大都之后,他受到忽必烈的接见,进入了枢密院,但是没想到不久他就开始失望了,原来对于这位大汗来说,欣赏的只是他丰富的见闻,而并不会让他在职务上有所作为。

可以说这个时候,马可·波罗所写的这些报告都是应景之作,必须是歌颂朝廷的强盛,但是他这个人即使在君主身边待着,自己的个性也是非常的明显,曾经在拉施特丁的史书里面,就记载了他的风采,在每次喝醉酒之后,马可·波罗经常是不守规矩,并且向皇上讲述自己是海外的奇人。这样的行为也许只有马可·波罗能够做得出来吧,为了显示他的与众不同,曾经还让皇帝身边的阿合马他解释西方的礼仪。有了前面的事情,他的仕途当然并不是很顺利,在几年之后他失望透顶的离开了大都,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这也许是对他来说是非常的不幸,但是对于后世人称颂的东方学家来说,却又是一个幸运的开始,因为长时间的在宫廷里面呆着,就会像笼中鸟一样,失去了游历的兴致。

其实马可·波罗的著作里面,有不少奉承的文字,但是却不是发自内心,这也说明了马可·波罗的无奈,他也是人也要生存下去,为了自己的前程考虑,不得不如此,但是却没有因为自己有当官的渴望,而放弃了自我的个性,所以在他的后期,心灵自然得到了解放,这才是真正的旅行家本色,在他的游记里面描写了世态的炎凉,当然还有些小官员们自认为的荣华,但是这些却不是马可·波罗所追求的。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