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是尊重别人的三观

乐人看情感 2024-12-10 13:37:36

01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跟朋友聊到一个话题,但凡你俩观点不一致,他就会绞尽脑汁举证,大有一副不说服你就誓不罢休的架势;

明明你们想法不同,身边的人却总喜欢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去规划你的生活,指点你的人生。

人与人交往,最忌讳的就是三观不同,却强求一致。

作家一本叔的朋友阿涵,今年27岁,在英国读建筑学博士。

过年回国,家里亲戚们都在闲聊,突然,有亲戚问他:“这个年纪怎么还在读书?打算找什么样的工作啊?”

阿涵礼貌地回复,称自己毕业后不打算就业,准备先去孔子学院当志愿者游历一番。

亲戚一听这话,立马摆出一副过来人的姿态,说:“你都二十七八了,年纪不小了,赶紧找份专业对口的工作,结婚生子才是正事!”

他本想反驳,但想到两人三观不同,便寥寥几句敷衍过去。

有些人总喜欢用自己的三观去丈量别人的三观,稍有不同,便加以辩驳。

每个人的背景和见识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各有不同。

若是强求别人与你一致,才是真正的偏执和狭隘。

网友@阿莱,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有次,他跟久未谋面的老同学一起吃饭。

同学在体制内工作,事业混得风生水起,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吃饭期间,他便一直劝网友去考公。

网友表示,自己很喜欢现在的工作,还没有考公的打算。

对方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你们就是眼光太狭隘了,体制内不比天天在公司加班好啊!

网友知道对方是好意,便委婉地解释自己不适合体制内的生活。

同学却一直不依不饶,非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改变网友的想法。

网友终于忍无可忍,回怼对方:大家志向不同,为什么非要强求我跟你一样?

同学瞬间脸色大变,随便应付了几句,便匆忙吃完饭离开。

歌德说:“人海之中,难求思想感情完全相同之人。”

三观不在一个层次,不必互相说服,只要笑脸相迎即可。

永远不要试图改变别人的三观。

否则再好的感情,也会死于管得太多。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互不影响,才能和谐相处。

02

作家白先勇和主持人陈文茜,是多年的挚友。

白先勇曾凭昆曲《牡丹亭》,颇受观众喜爱。

好友陈文茜却从未发表过任何赞美之词,好像毫无兴趣。

原来在她心中,爱情稍瞬即逝,是不可靠的。

白先勇了解后,便很少在陈文茜面前提及《牡丹亭》,更不会请她发表意见。

对于白先勇的尊重,陈文茜很是感激,她曾公开表示:

“对此,我非常感谢。他可以创新我可以顽固,谁也不去说服谁。”

这个世界上有10000种人,就有10000种三观。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三观,天壤之别。

但三观不需要一致,只需要尊重。

哈佛校长劳伦斯·巴科在大一的时候,遇到了室友艾伦。

两人性格迥异,一见面就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大学期间两人常因一些琐事吵架,巴科一度以为两人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朋友。

直到两人相处久了,他才意识到曾经的争执,大多是因为自己的偏见太深。

后来,再发现艾伦与自己观点不合时,也能放平心态尊重对方。

两人自此,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他俩经常就政治问题进行辩论,几乎没有达成过一致。

但两人始终保持尊重,互相学习,从未因此红过脸。

汪曾祺曾在《四方食事》中说过: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

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真正有教养的人,从不会陷入偏见的陷阱里,而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三观。

允许自己是自己,允许别人是别人。

当你开始修炼自己的“内观”,撑起自己的内心,便能装下自己,装下别人。

03

在节目《十三邀》中,许知远问刘擎教授,年岁长了一些后,你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

教授说:

“以前会觉得,这个人怎么会这样,那个人怎么会那样。

年纪大一些开始觉得,人生有百态,一定要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大千世界,不是所有人的三观都在同一水平。

但高层次的人,都懂得放低姿态,向内扎根。

大家对罗翔的评价,大多都是:为人包容,可以接纳不同的三观。

然而,他过去尤为狂妄自大,看不起任何人。

遇到三观不一致的事,他要么费尽心思说服对方,要么便觉得对方三观不正无可救药。

后来,是读书让他改变了这种偏见。

读书多了,他才发现,我们求学问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为了走出我们基于地域、血统、国族所形成的偏见。

再碰到与自己三观不一致的人,他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认知更高,就强求对方跟自己一致,而是可以放低姿态,俯身倾听。

哪怕优于对方,也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你看,层次高的人,即便三观不同,也能做到兼容,让自己变得更为丰富。

有句话说得好:

千万别把自己当主流,你要对自己的趣味保持一种警醒和谦卑,不要动不动就以己度人。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有一颗包容世间万物的心。

不同的三观,可以兼容;看不惯的人和事,可以接纳。

允许参差百态是世界的底色,理解彼此的差异,人也会变得越来越通透。

《奇葩说》里有句话我很认同:

观念的进步,就是要尊重每个人的价值排序和人生选择。

世界上,本就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灵魂。

有人向往小县城的朝九晚五,有人却想去北上广闯荡一番。

有人习惯在大排档里撸串,有人却喜欢西餐厅的氛围。

三观没有标准,人也不止一种活法。

学会向下兼容,尊重差异,才是一个人最高明的活法。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