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管管,白签签,大家排队作酸酸;
拌饭饭,发圈圈,没事不要瞎转转;
气缓缓,心宽宽,莫要惧怕新冠冠;
梦甜甜,齐盼盼,希望在前亮闪闪!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静止,让人们措手不及,3月8 日深夜,医院同事全员返岗待命,很多人连随身衣物都没带,便在医院“安营扎寨”或者外出抗疫,即便到目前为止,科里除了在家隔离的鞠博士,还有4位大夫坚守在一线抗疫未归。民众恐慌,医生繁忙,同为凡人的很多同事身体也出现了状况,在院待命期间,有高热不退的(排除新冠),有头痛发作的,有严重失眠的,有腰痛直不起身的,有月经不下的,疫情防控政策下,即便是本院医生也是不能随便走动的,同样待命的我,除了看看书,发表点与疫情有关的正能量信息外,就是利用科室里备用的毫针,给身边生病的同事做起了保健医。针灸治疗头痛、腰痛、失眠、月经不调等疾病,倒没有什么稀奇,但是针灸治高热,临床病例却并不是太多,今天的医疗故事就从针灸治高热说起。
高热病人为我院疫情期间在院待命的一位老主任,在接受针灸治疗前,老主任受凉后已经持续高烧了两天(排除新冠),最高体温接近40°,期间曾口服奥司他韦、退热药、抗生素等药物,体温虽时有下降,但持续不了多久,又恢复到39°以上,执拗的老主任坚决不同意输液,一直坚持着。适逢笔者在进行医院既定的线上课件分享,课件中涉及了针灸治高热的部分内容,老主任同科室的老师就让我给老主任扎针试试。
接诊时见老主任躺在床上,神情疲惫,面色微红,畏寒怕冷,口干,周身无汗,无头痛咽痛,不咳,不喘,饮食减少,二便无异常,体温39.5°,舌淡苔薄白,脉寸浮关尺弱。综合证舌脉,老主任属太阳表证无疑,太阳表证,汗法当为正法,但笔者认为,老主任此时已不适合再用汗法,这是为什么呢?《伤寒论》第50条中云:“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虽不适合中药汗之,中医还有其他的办法,那就是针刺治疗,刺少商、商阳、耳尖,少量出血,又刺太溪、三阴交,施以补法,再刺风池透风府、曲池、合谷、外关、大椎(针尖向下),诸穴均施以泻法,并留针20分钟,老主任体温逐渐下降至38度左右,一夜平安。次日测体温,降至36.8°,精神状态良好,又刺风池透风府、曲池、合谷、足三里、太溪巩固治疗,病情痊愈。
我们再回头来看笔者的配穴机理,少商、商阳为手太阴肺经及表里经手阳明大肠经井穴,泄井并配耳尖出血,可泄在表之热,给邪以出路;风池、风府为治中风外感之要穴,《伤寒论》第24条中云:“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可见仲景先师在发汗不利的情况下,也常采用刺风池、风府的方法祛风解表;大椎属督脉,为诸阳经交会之所在,“纯阳主表”,善治一切表证,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共卫体表,曲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气血充足,则汗出有源,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亦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奇经八脉中的阳维脉,阳维脉主一身之表,大椎、曲池、合谷、外关四穴,可谓是人体自带解表退热的特效穴,因退热效果明显,常被称为人体的“安乃近”;患者关尺弱,此为少阴不足,营血亏虚之象,故补太溪、三阴交以滋阴养血,培元固本,以护肾根。诸穴相配,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故热退病解。
针刺退热,临床中针灸大夫施展的机会并不多,但从笔者的临床经历来看,针刺退热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之前的博文中也曾分享过相关病例。曾接诊过一位发热病人,用患者自己的话说,“我这发热能发出汗来,什么都好了,但这汗就是出不来”,笔者予以行相关穴位针刺治疗,并开服中药数剂,后来患者电话来复,扎针后骑摩托车回家途中,就觉得身上开始微微出汗,中药还没吃,体温已经降到了正常。
新冠疫情仍在肆虐中华大地,拥有中西医两大保障体系,国人本该是幸福的,但是就有些脑残粉肆意吹捧着所谓的辉瑞神药,而置中医药充耳不闻,其实中医的针、药都是可以在新冠防治中发挥着不错的效果的。笔者恩师曾在武汉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到达,并在方舱医院接诊了大量新冠病人,以纯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收到了良效。在国家新近的新冠治疗方案中,针刺治疗赫然名列其中,真心希望祖国医学中的针和药,都能够在新冠疫情的防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我是威海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八科)全科医生宋国政,根据临床实践,结合生动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基层卫生建设、学术交流、心声流露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点赞或转发,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