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救亡的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身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的鲜明的行事风格,教育、感染了一二九师的指战员,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跟大家分享几个方面的故事。
首先,邓少平同志在大局观、原则性问题上的坚持力度,足以令人敬畏。“百团大战”期间的一次战事,足以说明这一点。
我军对日寇发起“百团大战”后的1940年10月,日军调集五个师团和十一个旅团的兵力,对我根据地发起了“毁灭战”。
“百团大战”场景(剧照)
10月29日,日军的一个大队窜至距离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武乡十几里路的军事要地关家垴。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得知后,下令歼灭这支敌军。
这一仗,由一二九师的陈赓的386旅担任主攻,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亲临前线指挥。
10月30日凌晨四点,战斗打响后,我军接连发动了十八次猛攻,但只打破了敌军的第一道防线。
关家垴久攻不下,我军的伤亡很大。到了10月31日,772团的一个连,仅剩三名战士!
此种惨烈的战况下,陈赓向刘邓报告:“部队有些顶不住了!”一向宽厚温和的刘伯承听了,带着火气,大声地要求陈赓“坚持”!
这时,邓小平从刘伯承手中接过电话,以不容置疑的、异常严肃的语气对陈赓说:“同志,请立足全局!注意大局!打硬仗,伤亡大些,在所难免,不能过度计较代价!关键时刻,指挥员要沉住气、稳住神,严格军纪,组织有效活力,一鼓作气,坚决拿下关家垴!”
神色严峻的邓小平政委(图像)
最终,我军取得了胜利。关家垴之战,我军虽伤亡六百余人,但极大地减少了抗日根据地的损失,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大局”、“全局”。
此役之后,从一二九师的参谋人员中传出一种说法——敢跟十分严肃而且脾气大的彭老总开玩笑的陈赓,“怕”邓小平政委!
不过,日常工作中,邓小平对下属和战士们的融注着关心、爱护的教育、批评,则让人有如沐春风,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
对于那些因思想认识不到位,而错误地理解个别工作的同志,邓小平往往是循循善诱地予以“趣解”。
邓小平出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后,师指挥机关每周一次的党小组生活会,他都按时参加,跟大家一起学习、谈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每当有了紧急军务或亟待处理的有关工作,不能到会时,他总是事先向专职党支部书记傅全斌同志请假。
有一次,邓小平因事不能参加组织活动,而向傅全斌打招呼时,发现“书记同志”的情绪不佳。当时没顾得上问,后经了解,他才知道:傅书记在闹情绪,而且与职衔有关!
闹情绪的傅全斌(剧照)
为了抗战,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国民党政府对“八路军”进行了职务、军衔方面的“评定”。
但是,中共的专职党务干部没有得到相应的“评定”,挂在了“空挡”,这让一些同志想不通,其中就有师部的专职党支部书记傅全斌同志。
邓小平知晓了这一情况后,便及时主动地去跟傅全斌沟通交流。傅全斌见邓政委找上门,就直截了当、愤愤不平地问道:“同在一个阵营,出生入死打小日本,别人有职有衔,什么这官那长的,我算什么?”
邓小平边听,边笑呵呵地看着傅全斌。待他话音一落,邓小平亲切地拍着“傅书记”那结实的肩头,风趣而不失真诚地说:“支部书记同志,你可是我们共产党的货真价实的领导干部。为了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咱可不能计较国民党给的什么官衔!”
说到这里,邓小平看了看仍板着面孔的傅全斌,又笑着说道:“傅书记,我和刘伯承师长可都是你的兵,都虚心接受到你的领导,你的职务高得很!”
傅全斌听后反问道:“我的职务怎么个高法?”“你这个支部书记呀,见官大三级,你说高不高啊?”邓小平当即回道。
和颜悦色的邓小平政委(图像)
傅全斌听到邓小平政委如此说,不由得“噗嗤”一声笑了。
随之,傅全斌明白了邓政委“趣语”中的含义:和国民党较什么劲?不同的组织有着不同的安排,打鬼子才是我们共产党人最主要的目的、任务,不能过于计较其它。再者说,不当官就不打鬼子了?
“心结”一开,傅全斌又继续正常地开展工作了。
对于那些因公务有了无意之失的同志,邓小平是既要他们认识到错误,还得立即改纠、弥补。
一二九师屯住在山西阳城时的一天,邓小平的马夫王兴芳去给他的战马挂掌。一时高兴,王兴芳跨上战马,在县城的街道上信马奔驰起来。
经过一处弯道时,战马突然昂首奋蹄,随之听到“啪”的一声,似乎有什么东西被它踢倒在地。王兴芳没在意,继续纵马前进。
当王兴芳给马挂好掌,迅速返回驻地时,见邓小平站在马棚边上。还没等王兴芳打招呼,邓小平那严厉地话语已经响在他的耳边:“王兴芳同志,你怎么能在大街上不管不顾地纵马狂奔?撞伤了百姓不说,还置之不理、扬长而去,怎么能这样?”
接受批评的王兴芳(剧照)
原来,王兴芳骑马过弯道时发出的那“啪”的一声,是战马把一位老大娘碰到在地时发出的。当时没有发现的王兴芳离去后,满街的老百姓都说三道四。
邓小平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并立即安排人去进一步查明情况。当他得知老大娘伤势不重,仅有点擦伤时,才松了口气。随之,他来到马棚,等着王兴芳。
挨了批评的王兴芳嘟着嘴,一声不吭,心中暗想:“不就是点轻伤吗?有啥了不起?我还不是为了快点给战马挂上掌,不耽搁你去延安开会的时间吗?再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值得你动这么大肝火吗?”
邓小平见状,就以和缓但仍严肃的口气,继续对王兴芳说:“我们是从大众中来的,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离不开人民,正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你是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一名战士,怎么能这样对待人民群众?
如果我们不爱护人民,人民就不会拥护我们,我们将失去坚强的后盾。到了那一步,不要说赢得抗战的胜利,恐怕连我们自身都难保啊!这些,你都想过吗?”
邓小平的一番话,令王兴芳于瞬间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生死经历:在川陕苏区,负伤的他,是在当地民众的救护下活下来的;长征途中,陷进烂泥坑时,好心的藏族阿爹为救他献出了生命!
想到这些,王兴芳低下了头,嗫喏道:“邓政委,我做错了,我不该……您狠狠地处罚我吧!”
邓小平见王兴芳认识到了错误,就又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现在应该马上去看望那位老大娘,为老人家治伤,给老人家赔礼道歉!然后,主动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的处罚。”
正气凛然的邓小平政委(图像)
说着,邓少平从口袋里拿出几张纸币,硬塞在王兴芳手中,让他拿着给老大娘治伤用。
之后,邓小平跨上战马,驰骋在了前往延安的路途上。
王兴芳望着邓小平渐渐远去的背影,饱含着愧悔、感激、钦佩之情的泪水,涌出了眼眶……
这就是当年的驰骋疆场的邓公的工作风采——注重大局、坚持原则,严谨细致、张弛有度。
主要参考文献:《邓小平的故事》、《邓小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