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卖一辆车亏6万,雷军真的会算账吗?

BT财经 2024-09-02 15:31:12

小米集团CFO林世伟认为,小米曾凭借性价比理念跻身全球手机行业前列,这种理念也将适用于公司的电动汽车。

新能源造车行列里,小米无疑是掌握流量的王,只要涉及雷军和小米汽车的信息,都能迅速获得大量关注。

最近小米放出的2024年二季度财报,就很快被同行聚焦。财报显示,小米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在今年Q2亏损了18亿元,二季度总交付量为27307辆,换算可以发现,每卖一辆车,小米就要亏出去6万。

极越汽车的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在朋友圈开炮:“小米和雷军这叫啥?放在以前这就叫作倾销,这是最恶劣的商人本质。”虽然这些年来新能源汽车高管打嘴仗已成常态,但像徐继业这样指名道姓的言论非常罕见。

不过徐继业登上微博热搜后极越汽车向小米服软。8月22日傍晚,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发布了全员邮件,表示会对徐继业采取处罚措施,并提醒其余员工踏实工作,与友商一同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到这一步,极越跟小米的纷争基本告一段落。但是徐继业的疑问却还在原地打转。小米造车时长尚短不假,但每辆车亏损6万是否还维持在合理区间之内?企业的核心目标终究要指向盈利,小米汽车预计在什么时候能够达成收支平衡,甚至接过手机的棒,成为小米下一个增长支柱?

雷军在2021年说,造车会是他最后一次创业。孕育三年,小米SU7给他开了个好头,具体故事要怎么讲,还是要回到小米集团的财报。

树大招风

在讨论卖一辆车亏6万的雷军会不会算账以前,更多人好奇的或许是竞争者如此繁多,为什么极越汽车偏要杠上小米?

一位公关行业资深从业者认为,“弱传播”营销是指的利用大众的同情心,在舆论场中营造弱者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诉求,与弱势群体产生共鸣,来为品牌吸引关注和支持。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8月28日的极越发布会后的采访中,极越CEO夏一平泪洒当场。夏一平当时表示,“一开始销量不好,其实大家压力也都很大。中间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是其实挺苦。……要想突围其实挺难的,大家也都知道,很多人都觉得华为比你卖得好,小米比你卖得好,我觉得底层逻辑没有问题,产品力没有问题,我们智能化也是行业领先的,我们还有两个这么强的股东在背后做支持,凭什么卖不好。”

据和讯网8月30日报道,在2024成都车展期间举办的2024汽车先锋思享荟上,蔚来助理副总裁马麟、极越COO罗岗等嘉宾在圆桌对话环节发表观点。蔚来助理副总裁马麟认为:“产品当然重要,流量是密码。比如极越CEO夏一平发布会上一流泪,流量和关注度就来了,这就是钥匙……”

根据盖世汽车发布的造车新势力车型销量排行榜,2024年1月到7月,极越汽车01的销量始终没有出现在榜单里。这个榜单连月销只有34辆的小鹏G3都列入在内,极越汽车的消失除了销量过低以外,或意味着在市场上营销投入过少,以至于行业难以感知。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已然白热化的当下,企业竞争的维度从产品、研发转向了品牌、宣发,极越不占优势。前述人士表示,一些无力大笔投入营销的企业突围需要找到锚点,如何能“花小钱办大事”。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小米造车的肯定。

懂车帝数据显示,小米SU7的月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消费者讨论小米汽车时的重点不再是“要不要买”,而是“下单后得等多久”。

跟大多数造车新势力品牌早期一样,小米现在急需解决的是产能问题。

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晒单,天津的一位车主说自己4月14号下定,到现在还没有动静。评论区出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熬了4个月+的“等等党”大有人在。

为了尽快完成交付,小米在5月底就宣布了工厂开启“双班”模式。7月份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已经拍下北京亦庄地块的工业项目使用权。这块地后来被确认是小米二期工厂的位置,距离不远的保定市也将建设一座年产能达570万套的配件工厂。

据保定当地网友在社交媒体爆料,不仅造车强度拉满,小米连客服都在连轴转。

最近北方雨势凶猛,电路管道经常出现故障,只要停电,小米客服总部所在的一号楼总是最先要求到抢修的园区,前两天更是直接整上了发电机发电,网友开玩笑说,小米这是不放过一分钟的机会,誓不让任何一位消费者的诉求落空。

不管怎么样,对于一家刚刚起步的车企,雷军已经获得了自己的阶段性胜利。

研发在先,盈利靠后

其实从二级市场的股价反应来看,大部分投资者都对小米这一季度的表现感到满意。

财报放出次日小米汽车股价大涨9%,股价回升到19.1港元/股,市值涨超390亿港元,最新总市值为4870亿港元。

行业人士交流时,大家的一致观感是供应链管理能力一流。据财报透露的信息,小米汽车业务在二季度毛利率达到了15.4%,之前市场上给出的预期是4.7%。

可以对比的是,国内“蔚小理”三家里蔚来只有4.9%,小鹏是12.9%。而将目光放宽至海外,被称为“成本狂魔”的特斯拉,现在毛利率也只有18%。

也正因为此,造车新势力老兵中,蔚来和小鹏都仍在亏损。理想汽车此前虽然率先实现盈利,但不久之后,亏损之势又再重现。除了特斯拉、比亚迪、问界等少数头部,剩下的新能源车企基本都在亏损。

按照小米每台车亏损6.6万元的算法去统计,蔚来每卖一台亏14万,小鹏亏7万,沃尔沃跟吉利合作生产的极星汽车亏27万。

这并不代表它们的经营有问题,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遵循的是先研发,再盈利的成长路径。同为新能源汽车从业者徐继业应该也清楚,新能源汽车的造车逻辑与手机、IPad、电脑等消费电子完全不同,用前期投入换后期稳定营收是基本操作。

雷军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小米SU7上市之前,因为零配件无法到流水线上批量生产,采用定制或手工打磨等形式大幅提高了支出,每辆车光测试成本就拉到了200万元。

好消息是走上正轨以后,纯电车型的研发能够以比较快的速度形成体系,坏消息是正因为纯电车型在技术上暂时没有谁出现大幅领先,原料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品质。上游集中度高,带来了同样高企的原材料成本。

前述行业人士提到, 产品领先的宁德时代电池,拿货价比其他普通电池至少高上10%,这还只是造车上万个零件里的其中一个。也无怪乎卢伟冰在业绩会上感谢供应商给予小米的支持,为小米换来了较好的商务条件。

截至6月底,小米的现金储备为1410亿元,比之前还多了380亿元。横向对比来看,小米目前的现金流情况在国内车企中只弱于上汽集团,弹药充足也是投资者看好小米的原因。

不过也有声音指出,小米跟供应商在“蜜月期”过后或许会对业绩产生新的影响。供应商是不可能不挣钱的,否则就会像小米与石头科技、小米与九号公司一样,迎来生态链企业的“去小米化”。

为了延续合作,小米有可能是跟供应商探讨了新的合作模式,比如用提前的大批预定来换取议价空间,这在财报上就表现为预付款。

分析小米财报数据会发现,2022和2023年大部分时间里,小米的预付款都呈现同比下降趋势。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的预付款陡然高增到200.8亿元,此后两个季度持续提升,增幅分别为47.71%、21.64%。

截至今年6月末,小米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来到了241.1亿元,为近8个季度新高。以3月28日发布小米SU7往前推,基本符合汽车业务的造车及交付曲线。

或许是为了打消投资人的疑虑,卢伟冰在业绩会上也隐晦地做了解释,称BOM(物料清单)最高的时期已过,叠加供应链、行业整体成本下降,以及后续订单赠送权益的减少,小米汽车毛利率向好是确定的。

背靠手机好乘凉

说了那么多小米汽车的内容,实际上,为小米创造最大营收的依然是手机业务。

整体来看,小米集团二季度表现跟去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去年二季度小米的营收同比减少了18.9%,全年营收总计缩减3.2%,今年二季度则是营收增长32%,经调整后净利润为62亿元,增长达到了20.1%。

889亿元收入中,手机X AIoT贡献了92.8%,这部分王牌业务总共实现营收825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手机二季度售出了4220万台,同比增长了28.1%。

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手机第二季度在全球市场份额是15%,仅次于三星和苹果,跟在它后面的vivo、传音都是占比9%,小米手机基本可以说坐稳了全球第三的宝座。

而在汽车及创新业务方面,二季度收录的营收为63.7亿元,占比总营收7.2%。考虑到小米汽车是纯纯的增量业务,不到半年的时间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足够见证实力。

当然这背后也缺不了小米此前积淀的成果,过去在手机等制造业方面供应链、人才、技术及资源管理方面的积累,最终让小米汽车更快迎来了收割期。

手机和汽车的双增长给小米带来了超出预期的表现,上半年小米集团总共营收1643.9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126.7亿元,前者同比增幅将近30%,后者则大增了50%左右。

小米还颇为自信地在财报里表示,公司有可能在11月提前完成10万辆小米汽车的交付目标,接下来要冲刺的是12万新高。

按目前22.9万元的单价计算,小米汽车收入2024年有望达到275亿元,这个收入水平,放在蔚小理三家中也有一搏之力。

2023年,新能源御三家中的理想收入最高,达到527.7亿元,第二名蔚来为492.7亿元,收入最低的小鹏则只有268.6亿元。

考虑到小米目前还只有SU7一款产品,一旦产能爬坡问题解决,后续车型推出后形成矩阵,爆发力或许还会更为惊人。

市场对小米仍然保有的另一重期待是,接下来会不会出现“红米汽车”?

2013年红米以799元的价格横空出世,重新定义千元机的记忆犹在,几乎所有人都希望看到,这样极致的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上重现,这既是对小米和雷军的信任,也是对行业许久未能出现的突破性变革的渴求。

虽然从目前来看,小米SU7的成本“压榨”还停留在中高端范围,但蔚来、小鹏等头部车企都在以新品牌或新车型试探亲民路线,以走量代替高价的势头隐隐可见。

小米造车渐入佳境,造“红米汽车”会更方便。

小米集团CFO林世伟对媒体称,现阶段,公司愿意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发展其刚刚起步的电动汽车业务。小米的目标是在未来一二十年内跻身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行列,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公司并驾齐驱。林世伟还认为,小米当前将电动汽车业务的增长置于利润之上。小米的电动汽车业务仅成立5个月,因此需要一些时间来遏制亏损。

林世伟特别指出:“我们确信,规模会在未来带来利润。眼下我只有一款车,这与我们所说的盈利能力相去甚远,我们需要继续投资这项业务。”

从某种意义上看,小米汽车的亏损是主动而非被动,毕竟同行里零跑汽车2022年亏51亿,2023年亏42亿,小鹏汽车甚至还在扩大亏损,2023年的亏损从两年前的48.63亿元直接涨到了103.8亿元,与其因为不挣钱而前瞻后顾,倒不如放开了手脚大胆去干。

对资本市场来说,想象力是重点。品牌上市到盈利之间还有着真空地带,投资者能够接受它在成长,只要它不断给出新作和大作。小米背后的雷军,恐怕也是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够承担这一期待的人了。

作 者 | 游璃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