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民路,苏州古城的中轴线,横贯南北的主干道。
从高空俯视,它形似卧龙。从南到北,你可以看到文庙的厚重,这是龙头;有可园的精致,沧浪亭的古朴,怡园的秀美记忆中渐行渐远的观前街,直到你眼前闪现出那高耸入云的佛塔,这是龙尾。
看啊,巍巍北寺塔,高大而不失清隽,每个初到苏州之人从火车站甫一出来一眼看到的就是它巍峨的身形。它的高大挺拔、俊逸秀美,显现出一种江南的独有的气质。七十六米的高度,给了它“江南第一塔”称谓,同时也是苏州这座余秋雨笔下的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的天际线。
千年岁月的流淌,传承着一个城市的文脉。14.2平方公里古城的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 “小桥流水、古迹名园” ,苏州古城坚持摒牢的24米天际线已经有40余年,为了确保整体风貌无任何高大建筑阻挡视线,整个古城没有一幢10层以上的高楼。在这样温润如水的城市,连空气中都是诗画的气息,突然矗立着这样的一座高塔,于是整个城市的空间立刻变得更加丰富有层次。
峻极天工,这是题于中国四大名塔之一的山西应县俗称“应县木塔”的释迦塔的匾额,依我看来同样适用于北寺塔。论其高度,在中国所有古塔里面可以排进前十。但是可能苏州园林太有名了,从而掩盖了这座塔的光彩。
北寺塔是报恩寺塔的俗称,位于建在三国年间的北塔公园(即报恩寺),其也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寺院,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据说是东吴大帝孙权为母亲所建,也有说是孙母舍宅为寺。五代后周年间改名为报恩寺。至于为什么叫北寺,大概是因为地处古城北部的缘故。
在寺庙建立的两百五十多年后的南朝梁年间,一座巍峨的11层宝塔耸立在吴郡这块地面上,随着永嘉之乱后的衣冠南渡,沉寂很久的苏州又一次绽放出璀璨的光彩。南宋年间此塔重建,现存砖结构塔身就是构筑于当时的原物。
北寺塔占地1.2亩,极为雄伟,从远处看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到了近前但看重檐复宇,翼角斜飞,颇有层峦叠嶂的气势。由于占地面试甚广,在它面前,无论双塔还是虎丘云岩寺塔或者南门瑞光塔再或者是常熟方塔都是个弟弟。
塔前有袒胸露乳笑口常开的弥勒一尊,大概寓意开口便笑笑尽了世间可笑之人。塔门有对联一副,却不是常见的什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或者“大千世界,不二法门”,却是摘自王安石的一首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临此塔可以看壮观天地间,叹大江茫茫去不还。然而过去收费的时候顺塔内木梯拾级而上俯瞰苏州全貌,现在却只能望塔兴叹,或者对着楹联图伤感。绕塔一圈有八座宝相庄严极为亮采的佛祖坐像。
整个北塔报恩寺占地面积大约五十多亩地大小。绕过塔北面是报恩讲堂,里面钟磬之声夹杂着善男信女的念佛声不绝于耳。再往北面是一间七佛宝殿,供奉着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七位佛陀,其中释迦摩尼佛毫无疑问的的居于C位。因为天气炎热,宝殿内一个电风扇正卖力的摇着头,换来的却只是佛祖面无表情的怜悯。再往北面是一个念佛堂,堂内空空如也,无言的诉说着往事。
从念佛堂东门出去,到报恩寺东北角赫然发现是一座占地不小的花园。黄岩假山,碧水清池,青松翠竹掩映下突然增添了柔和的气息,俯视水中巍峨塔影,别有一番情趣。花园有亭子两座,分别是快雪亭和疏影亭,其中疏影亭有匾额“暗香浮动”,暗搓搓的致敬了林逋。至于快雪亭是否和快雪时晴帖有什么联系,就不足为人道也。园内还有茶室一方。
出了花园南门,面前是一尊观音殿,这是苏州现在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之一。观音殿南面有一长廊,陈列着目前国内最大的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图全长32米,高2米,再现了“乾隆盛世”下苏州的繁华。塔后碑亭中置有罕见的元代石雕艺术品张士诚纪功碑,碑文介绍对张士诚并不友好。由于浮雕手法和山东济宁出土的东汉武梁祠画像石接近,所以亭子有“武梁遗轨”之匾额。
至此游览基本结束,在出口处有一排办公室标识为苏州佛教协会,协会和前文所说花园中间有一方空地,停泊了二三十辆车,以奔驰和奥迪为主,彰显着佛门清净地的气度。
这正是:
塔势巍巍掩远山,
秋光如画照平川。
奋身直欲千层上,
无限风物放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