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这几天带着二宝走了几天亲戚,小家伙的小包包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红包,到家后,迫不及待地在拆红包。
“琦想,有多少压岁钱了?”70多岁的婆婆问正在开心地拆红包的女儿。
“奶奶,有3000多块啦。”二宝说。
“奶奶,我最喜欢过年了,一过年我们小孩子都有红包收,对了,奶奶,你们小时候也像我一样有压岁钱吗?”二宝问头发花白70多岁的婆婆。
“有的,但以前我们的压岁钱都是很少的,几分钱,是用红色的纸包着的。”婆婆说。
“为什么小孩子都有压岁钱?而你们大人没有的?”二宝又追问下去。
“听我奶奶说,她们以前小时候也有的,这是一种习俗。”婆婆说。
婆婆说得对,长辈过年给晚辈压岁钱是我国传统习俗。
在《一本书读懂民俗常识》书中也谈到关于压岁钱的习俗由来。
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汉代,出现了专门用于佩戴玩赏的钱币状避邪品。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宋元以后,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已成为民俗。
明清时期,“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
所以,清人吴曼云《压岁钱》诗云:“百+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民国以后的压岁钱基本和今天很相像了。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到春节孩子们就会领到越来越多的“压岁钱”。
生活富裕本是件好事,可是,孩子手上钱多了,很可能会把孩子惯得大手大脚,不懂得节制,家长又不放心。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12岁哈尔滨男孩,5天收到13500元压岁钱。
12岁男孩小刚(化名)激动地睡不着觉,突然觉得自己很富有,于是摆起了阔,轮番请同学吃饭、K歌、打游戏,2天将压岁钱挥霍一空。
当然,孩子还小,自制力不强,看到这么多的压岁钱,难免会开心,大手大脚的。
一些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已经不只是象征意义,而是成千上万元。这些钱该怎么花,成了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怎样教孩子合理利用压岁钱?4种方式通过这个契机培养孩子的财商。
1、让孩子自主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
当孩子年龄比较大以后,我们不妨给他们一个自主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去找个可以增值的理财方式。
就像广东佛山10岁的小吴同学,将自己的压岁钱“投资”到父亲的公司,并与父亲签订投资协议,父亲的公司每年按照10%的利息给他分红。
孩子需要有一定支配金钱的能力,孩子太小没有金钱管理的能力,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培养,而不是抹杀这个机会。就像小吴同学一样,将钱投资到爸爸的公司,让孩子看到钱生钱的魔力。
2、在购物中让孩子参与选择和“买单”
让孩子参与选择商品和“买单”,我认为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孩子学到鉴别商品、花钱消费的知识,还可以让孩子体验到购物的乐趣。
我家二宝是春节出生的,二宝出生那年,大宝9岁;大宝非常喜欢刚出生不久的妹妹,说要拿自己的压岁钱去超市买一些礼物送给妹妹。
老公为完成大宝的心愿,于是陪她一起到超市,让她自己看价格,选礼物,并自己给钱。孩子那天显得特别开心。
超市里有商品价签和收银机,孩子们通过购物的过程认识各种各样物品的价值,可以提高孩子的金钱意识。
购物和“买单”可以把抽象的、复杂的概念转化成消费体验,让孩子在这种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金钱观、消费观,增强理财意识,学到理财知识。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为孩子单独设立银行账户
在处理压岁钱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单独设立一个账户,用孩子的名字,将压岁钱存到孩子自己的银行账户内,“支配权”交给孩子,我们家长行使“监督权”。
在女儿3岁时,我就给她开了一个她的银行账户,每年将压岁钱存到银行,我都带上她,告诉她存折怎么看,孩子看到存折上的数字越来大,非常开心。
在她10岁那年,我们买房,她还拿了1万块钱出来给我们。
我觉得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从小意识到理财是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非常有意义。
4、为孩子建个小账本
针对孩子可能乱花钱的现象,我们可以帮孩子存起来,带着他一起做金钱计划,家长可以给孩子设一个小账本,把压岁钱的数目写在上面,钱由家长代管。
我们家弟媳就是用这种方式安排小侄子的压岁钱的,现在小侄子上初中了,也不乱花钱。弟媳还帮他存了不少钱。
孩子需要用零花钱时,就从这个账本上支取。账本让孩子自己管理,把每笔费用的支出额度、用途都清楚地记录下来。
结语;利用压岁钱这个契机,是培养孩子财商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