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武松墓”被意外挖出,墓志中记载与《水浒传》截然不同

文史达观 2024-09-27 19:34:43

1894年,当时正值晚清时期,杭州古城正沉浸在一片宁静与古朴之中。

彼时,杭州知府鉴于涌金门年久失修,决意对其进行一番修缮,以期保留这份珍贵的历史遗迹。

随着修缮工程的推进,施工队伍在清理涌金门周边淤积的泥土时,意外挖掘到了一种质地异常坚硬的泥土——青膏泥。

青膏泥,亦被称作白膏泥,其学名乃“微晶高岭土”,因质地细腻、密封性能卓越而著称。

自古以来,这种特殊的泥土都被视为墓葬封土的绝佳材料,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

当青膏泥出现在众人眼前时,一些经验丰富的施工队员心中顿时涌起了一种预感。

他们深知,青膏泥的出现往往预示着附近可能存在着古墓。

果不其然,在队员们继续深入挖掘之下,一座古朴的棺椁逐渐显露真容,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座棺椁之上,赫然镌刻着“武松之柩”四个大字。

武松,这位在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侠肝义胆、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难道他的墓葬竟真的藏匿于此?

这一发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震惊与敬畏。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现,施工队员们不敢有丝毫的轻举妄动。

他们深知,武松作为一位备受敬仰的英雄,其墓葬的发掘与处理必须慎之又慎。于是,他们迅速将此事上报给了知府大人。

当时的杭州知府,不仅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更是一位对历史文化充满敬仰的文化人。

他对于武松的侠义精神早已仰慕已久,当得知这一惊人发现后,知府大人秉承着“死者为大”的传统,决定尊重这位英雄的最后安息之地。

于是,他命令工人们将武松的灵柩重新埋回原处。

“武松墓”被打开

1942年,杭州当地官员在西泠桥边为武松重新修建了墓葬,并立有墓碑。

后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各大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杭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面临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大任务。

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空间,保护西湖这一自然与文化遗产,杭州市政府决定对武松墓以及西湖周边的其他墓葬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搬迁。

1964年,正值那次搬迁之际,武松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得以正式开始。

当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武松的棺椁时,眼前的一幕令众人惊愕不已。

棺椁内除了一堆森然的白骨外,几乎没有任何陪葬品,显得异常简陋。

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些白骨凌乱地散落着,尸骸上还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伤痕,这一眼就能看出武松去世时身受重伤。

针对那些遗骸,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他们发现,棺椁中的武松与《水浒传》中的记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身长九尺,约合现代尺度的1.9米左右,而实际的武松身高却相当普通,甚至偏矮,估计身高顶多只有1.6米。

这一发现无疑对《水浒传》中的记载提出了质疑,表明小说中的描述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46年,河北邢台清河县城东8公里处也曾发掘出武大郎的墓葬。

通过对比研究,专家们发现真实的武大郎与《水浒传》中的记载同样存在巨大的出入。

真实的武大郎不仅身材不矮小,相貌还十分英俊,而且他在当时还是一位有名的清官县太爷,与小说中塑造的形象截然不同。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武松的遗骸是健全的,并没有失去胳膊。

这一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水浒传》中“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

历史上真实的“武松”

关于历史上真实的武松,在他的墓志铭中,我们可以更加真实详细的了解到。

墓志记载,公元1055年,武松诞生于河北邢台清河县的一户贫苦人家。这和武大郎出生地一模一样,可以断定两人应该是亲兄弟的关系。

武大郎从小喜欢读书,武松从小喜欢舞刀弄枪,他勤奋刻苦,未满18岁便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

尽管身材并不魁梧,但他灵活敏捷,身手不凡,常常爱打抱不平,为村民们排忧解难,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与爱戴。

随着年龄的增长,武松为了谋生,开始走街串巷,以卖艺为生。

他的武艺高强,表演精彩绝伦,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一天,他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杭州地界,在涌金门一带卖艺时,恰巧被路过的杭州知府高权所发现。

高权是一位惜才爱才的官员,他见武松武艺超群,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一番交谈,高权对武松的武艺和品行十分赞赏,并劝说他到自己身边当差。

这一点与《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后被阳谷县县令赏识,并担任捕头的情节颇为相似。

或许,当年施耐庵在创作这部经典小说时,也受到了民间流传的这种说法的启发也未可知。

武松在高权身边任职后,表现得十分勤快且有眼色。

他多次圆满地完成高权交待给他的任务,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和忠诚的品质。

这使得高权对他更加赏识和信任,不久后便提拔他为“都头”,成为了杭州府中的一名重要官员。武松对高权也是感激不尽。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高权因小人弹劾而被罢免了官职。武松也因此失去了依靠。

高权被罢免之后,杭州知府一职迎来了新的继任者,此人名为“蔡鋆”,乃是京都太师蔡京的义子。

蔡鋆上任之初,便显现出了其与义父蔡京如出一辙的施政风格,他非但未能改善民生,反而加剧了百姓的苦难。

蔡鋆在位期间,虐政殃民,剥削百姓,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横征暴敛,使得杭州城内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没多久,武松也被罢免了。

蔡鋆无恶不作的行为,武松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深知,自己作为曾经的捕头,有责任和义务为百姓们讨回公道。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武松决定挺身而出,为民除害。

他暗中观察蔡鋆的行踪,寻找下手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他藏匿在蔡府门前,等待蔡鋆的归来。当蔡鋆毫无防备地出现在他面前时,武松猛地冲上前去,一刀便结果了蔡鋆的性命。

蔡鋆被杀,几十个护卫一拥而上,很快将武松逮捕送入大狱。

在狱中,武松遭受了百般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向恶势力低头。最终,他在狱中惨死,遗体被无情地扔在了郊外荒岭之上。

百姓们得知武松的遭遇后,无不悲痛欲绝。他们感念武松的勇武和仁义,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合力为其购置了一副棺椁,并将其埋葬在涌金门城墙之下。

于是,便有了武松墓。

如今武松墓已成为杭州西湖边的一处风景,每当有人路过时,都会停下脚步,缅怀这位曾经的英雄。

读者们,关于“历史上真实的武松”,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9 阅读:3676
评论列表
  • 2024-10-02 11:16

    水浒传书中好象没有单臂擒方腊。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是智真长老送与花和尚的四句偈语。意思是说遇见夏侯,方腊便生擒,听见潮信而圆寂。所以说原著中擒方腊的是鲁智深,我看的这一版是第119回,四句偈语在第90回。真正看过四大名著的人没有几个,都是以电视剧来说事。

  • 2024-09-30 13:45

    不要那小说当历史。。

    派特察泰王卡姆劳 回复:
    小说里也不是武松擒的方腊,是鲁智深擒住的,小编是把电视剧当样本
  • 2024-11-11 20:59

    问题是,历史上破方腊的好像是张叔夜,水浒传里是擒方腊的是鲁智深,和武松几毛钱关系?

    青风一无忧 回复:
    历史上张叔夜去平顶方腊,路过八百里水泊梁山,于当地县太爷有旧聊天,县太爷得知平顶方腊在南方多水军,说水泊梁山是也有一伙贼人,衙门兵力不足易守难攻,希望他为当地清楚匪患,也全当练兵。张叔夜一波荡平了梁山。
  • 2024-10-22 06:29

    胡编乱造,一派胡言

  • 2024-10-19 05:44

    按小编说,这个宋江也是小说造假的了!

    八面威风 回复:
    有宋江这个人,但没有那么夸张
  • 2024-11-04 11:15

    你拿小说研究历史[点赞]

  • 2024-11-18 12:16

    名著和历史不能印证

  • 2024-09-30 11:25

    历史也没法说,到现在有谁能说清楚呢?

  • 2024-11-10 13:12

    一本正经地扯淡[点赞]

  • 2024-11-04 17:03

    重名的不会?

  • 2024-11-10 00:44

    脖子右拧

  • 2024-11-16 21:46

    木许传就一小说,小说能当真???????

  • 2024-11-17 17:07

    这个写《水浒传》的与写《三国演义》的两人把古人写的是龌龊不堪,难怪山东梁山地区的人要打导演、揍李雪健[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