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以来,债市价格连续下行,不少债基持有人尤其长久期债基持有者感到了不适。
其实债市调整早有预期,3月8日懒人养基写过一篇《债市玩嗨了!当心出现回调风险》,建议投资者回避长久期债基,之后债市出现一波回调后重回上升通道。
那么这波调整到位了吗?我们还能不能继续持有债基?
今天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01在3月8日文章中,懒人养基对本轮债券牛市的原因做了分析:
债券价格之所以涨得这么“肆无忌惮”,首先肯定是市场需求旺盛,这两年股市表现不佳,稳健风格的避险资金大量涌入,自然一步步推高了各类债券价格,尤其是无风险的超长久期国债价格。
其次,当前的经济环境,市场利率有进一步走低的需要,短期至少没有往上走的可能,这也是各路资金抢购债券尤其长债的底气所在。
4月23日,《中国证券报》等相关媒体刊登央行相关人士采访稿,表明“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实际上在喊话长债价格短期上涨过快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于是4月24日开始,债市价格开启了一轮下跌。
央行的表态改变了市场对长端利率短期走势的预期,但债券价格下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短期非理性的上涨。
以中证30年期国债指数(931080)为例,今年以来截至4月23日不到4个月时间涨幅达到夸张的8.58%,而本来就牛气冲天的2023年该指数全年涨幅也不过9.73%。
另一方面,近期股市有所回暖,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上升,卖债买股行为客观上也助推了债市的回调。
023月8日至14日,中证30年期国债指数下跌2.14%,中证全债指数下跌0.37%,中证1-3年国开债指数下跌0.08%,而中证短债指数不过下跌了区区0.01%。
4月24日到29日,中证30年期国债指数、中证全债指数、中证1-3年国开债指数和中证短债指数分别下跌2.56%、0.57%、0.16%和0.02%。
今年以来的两轮债市调整中,久期越长,跌幅越大。
如果选择了短久期的债券基金,跌幅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这种跌幅在历史上是什么水平呢?有没有可能已经调整到位了?
我们来看2021年以来各主要债券指数的最大回撤情况,详见下表。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投资债基的朋友应该对2022年10月份那波债券价格下跌印象深刻,2021年以来的最大回撤就发生在那一时段。
中证30年期国债指数、中证全债指数、中证1-3年国开债指数和中证短债指数的最大回撤分别是3.28%、1.17%、0.70%和0.16%。
今年以来的回调相较2021年以来的最大回撤,中证30年期国债指数、中证全债指数、中证1-3年国开债指数和中证短债指数分别还有0.72、0.60、0.54和0.14个百分点。
当然历史上的最大回撤还比2021年以来的最大回撤水平高不少,但鉴于当前偏弱的经济环境和极低的CPI数据,市场利率并没有大幅上行的需要和可能,因此2021年以来的最大回撤水平也大致上是债市调整的极限了。
如此看来,这次债市调整可能还没有到位,但下行空间也不大了。
给大家看一组公募基金发行数据:
截至4月30日,2024年新发基金总数为349只,总发行规模达到3598.60亿元。其中:
股票型基金133只,发行份额占比11.56%;
混合型基金71只,发行份额占比6.01%;
债券型基金117只,发行份额占比高达80.04%;
QDII基金14只,发行份额占比0.59%;
REITs基金6只,发行份额占比0.97%;
FOF基金8只,发行份额占比0.83%。
也就是说,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对债券型基金需求远远超过权益基金。
如果股市持续走牛,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上升,就会出现反转,债券型基金可能发不出去甚至出现投资者赎回债券基金买入权益基金的情形。
果真如此,也不排除债市调整幅度有超过2021年以来最大回撤的可能。
03股市能不能走牛,投资者风险偏好趋势会怎么样?
谁也无法准确预见。
但以我偏乐观的看法,股市未来走慢牛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我们还能不能继续持有债基呢?
这取决于投资者当前不同投资需求和具体的资产配置情形。
如果是做股债配置的长期投资者,可以维持目前的配置不变,因为现在再来调整债基久期,确定性也不够了。
如果股市持续走牛,可以卖出权益盈利部分,买入债基;同时在不同久期的债基中做动态再平衡。
单纯以投资债基为主的稳健型投资者,可以以月度为周期,卖出部分短久期债基买入长久期债基,做不同久期债基的动态再平衡。
新增资金暂时以买入超短债基金或者货币基金为主,以后再视具体情形择机转换入部分长久期债基。
基金梳理不构成投资推荐,基金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回报。
本文所有观点和涉及到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投资,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