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难将小鹏汽车这样的新势力车企,与反腐倡廉这样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但事情就是发生了。
10月9日,小鹏汽车负责采购的副总裁李丰被警方带走。同一天,李丰的员工系统被停用,同时公司的飞书系统也已经无法找到李丰的信息。
尽管汽车行业一片哗然,但小鹏内部似乎非常“淡定”。甚至坦诚表示,公司针对供应链反腐的行动在年初就已经开展,如今只是进入“收尾”阶段。
小鹏为何突然对供应链出手?这波调整会对后续产生怎样的影响?让社长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从顺风顺水到命悬一线,小鹏被蒙眼?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新势力,小鹏汽车的前半段可谓是顺风顺水。2016年9月发布首款车型,2017年6月完成A轮融资,2020年4月推出重点车型P7,同年8月份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第三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2021年,小鹏汽车的全年交付量达到了98,155台,与10万辆的门槛只剩下一线之隔。这一年,小鹏成为销量最高的新势力,风头一时无两。但谁也没想到,等待小鹏的却是一个“长下坡”。
2021年9月,小鹏P5正式上市。这款A+级轿车被认为是P7的青春版,同时还拥有更高的智能配置。但17.09万元的起售价却令人望而却步,毕竟相同定位的Aion S只卖13万左右,“神车”秦PLUS更是将价格压到了10万级别。因此小鹏P5除了推出初期有一点声量外,后续基本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好在小鹏本就没有与比亚迪和埃安打价格战的心思,只将此归为市场不够成熟。随后的G9,则将小鹏直接推入了险地。G9的定位是C级SUV,这个级别堪称当前最火爆的市场之一,小鹏的这个提前布局其实是非常精准的。从实力来看,G9采用了800V超充架构,百公里加速3.9秒,并且配上了双腔空气悬架,说声旗舰不为过。
但这么好的车,却完全卖不动,从2022年9月到2023年8月,整整一年G9有7个月销量不过千,可谓是惨到极点。
更惨的可能还是小鹏战略的全线溃败,G9上市仅仅72小时后,厂家就专门“道歉”调整命名逻辑和价格配置。
小鹏这么一个充满朝气的新势力,新车配置居然比传统车企更复杂,更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而定价上,更是毫不客气,G9的起售价直接定在了30万+。这一点可让对手们乐坏了,理想甚至提早“曝光”新车L8,就为了吃一波G9上市被骂的流量。
小鹏似乎是被蒙住了眼睛,对于市场的感知,完全错了。作为一家新势力,对于车型的定位、定价却格外僵化。这导致小鹏似乎总是慢市场一拍,要么是没有看准市场(P5),要么是看准了却吃不下(G9)。而这样的判断失误,直接导致小鹏命悬一线。
(2)“女主”登场,王凤英定乾坤?
今年1月30日,原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突然“空降”小鹏,被何小鹏拜为小鹏二把手,统管一切经营事务。就是这个月,小鹏汽车的单月新车交付量仅为5218台,可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对于王凤英的加盟,当时业内的普遍评价是“乱点鸳鸯谱”。虽然王凤英经验非常丰富,但更多来源于传统车企的积累,到了小鹏这样的新势力,大概率玩不转。
但结局却出人意料,王凤英到来之后几个月,就大幅改变了小鹏的市场战略。首先是3月份上市的P7i,这款车在王凤英到来之前已经无限接近开发完成,几乎没有留下可操作空间。
饶是如此,王凤英也展示出了一些不同。新车只推出了四个配置,除去象征意义的鹏翼性能版之外,更是只有三个版本,其中还分了两驱版和四驱版。王凤英的目标很明确,P7i入门即高配,不仅所有的舒适性配置“满上”,高阶辅助驾驶也几乎是全赠送。因此虽然P7i入门价格打到了24.99万元,依然抢得了不少的市场,毕竟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识货的。
接下来的G6就更不用说了,本来被命名为G7的车型,被王凤英巧妙地“退了”一级,这样既不会影响现有的产品线,也让消费者能准确感受其定位。20.99万元的价格,却有着中型SUV的身姿和800V电气架构,再加上当时仅有的“通勤模式”高阶辅助驾驶(如今问界新M6也有了),让G6一下子就赢得了十足的热度。
接下来就是G9的改款,2024款G9起售价调整为26.39万,相比于22款车型直接降了近5万。如果算上配置层面的调整的话,这个差价可能超过6万。这一方面当然得益于今年以来动力电池价格的下降,但另一方面则受益于王凤英对于成本的管控。
为什么之前G9的价格居高不下?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供应链“失控”。小鹏汽车的零部件采购价格普遍高于同行,这一方面也有因为有蛀虫钻空子,但很大程度也是高层的失察。王凤英上任后曾指出,小鹏的座椅比竞争对手贵出了近一倍,但体验提升却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则是花大精力做一些感知不强的功能,比如老款G9的老板键、电动腿托、5D音乐座舱等等。
而在切换到更加务实的态度后,小鹏迅速恢复了生机。
(3)虽然痛苦,但得长大
在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频繁提及一个词,那就是“降本增效”,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小鹏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做出了不输特斯拉的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全球第一款480kW超充,将“降本增效”放在嘴边,似乎没有那么酷。
但现实情况,却让小鹏不得不长大。
小鹏的技术很强,它是最早引入高通车载芯片的企业之一,可以说一手将这个数码行业的巨头引入了汽车领域。它也是最早开始做城市NOA的企业,并且是何小鹏亲自上手试驾。至于以碳化硅为基础的800V电气平台,也是小鹏最开始普及的。
技术可以当饭吃吗?早期其实是可以的。当时P7横空出世,敢于直接与Model 3叫板,靠的就是小鹏的技术魅力。从销量来看,P7能够常年稳固8000台左右的表现,已然非常成功。但此一时彼一时,在P7诞生的年代,它的对手只有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汉。小鹏的设计足够新颖,技术也足够惊艳,就足以取得不错的销量。
但如今的市场,已经大不一样。问界进来了,极氪进来了,腾势进来了,深蓝,埃安向上渗透,零跑、哪吒这些也在玩命。小鹏可怜的品牌溢价能力,并不足以支撑它“大手大脚”。
之前的小鹏,只需要尽情往前飙,就不缺用户买单,不缺投资人的青睐。但如今,市场已经变了。
这就是创业公司与成熟企业的区别,创业公司更重要的是亮点,能够与其他企业区分开。但成熟的企业需要平衡,需要的是同样的价位,消费者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实惠”。所有需要花钱的地方,都需要慎之又慎,大到技术路线的投入,零部件的成本,小到员工的出差预算,都需要严格管控。
企业“抠”并不可怕,只要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实惠的产品,就能长久屹立不倒。
写在最后
小鹏的反腐倡廉,似乎是王凤英入主小鹏之后的第二弹。这也是继调整产品战略,成功在市场中存活后,这位传统车企的大佬教给小鹏的第二课。
新款G9上市72小时大定订单突破8000辆,上市15天大定订单突破1.5万辆,这个成绩还是非常吓人的。要知道这可是顶着问界新M7和理想L7取得的成绩,只能说小鹏是真的长大了,抗风险能力提升了不是一星半点。
像长城和比亚迪一样,把“廉洁”两个字刻在脑门上,似乎看上去不那么“酷”,但也许这才是小鹏成熟起来的标志。
越做大越容易有趁虚而入或改变初衷的异心人
这个岗位真的容易贪的,真的得严格谨慎用人
然并卵
虽然不知道是谁家到那时绝对不止这一家,其他车企也长点心眼吧
不管什么行业,采购部门都是最容易有蛀虫的吧
虽然说是见怪不怪了,但看到了还是让人异常生气啊
然并卵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早日斩断还更省成本
为什么觉得是在合伙洗投资者的钱?
反腐是大好事啊,不管是哪个车企,挺有魄力的
小鹏第一款车那个屁股那叫一个丑啊,丑出了天际
只能说感谢大众吧 小鹏和大众协议第一批 大众那边看了物料和运费贵太多了 特别运费 一开始小鹏的方案是装集装箱里运 成本炸天了(一个集装箱只能装一台) 大众那边问小鹏怎么回事 小鹏那边一查才发现有耗子要吃肉 还好大众那边一心想和小鹏合作 等小鹏改了价后协议还是走了
真该死啊这些蛀虫,净害人
成熟的企业需要平衡,需要的是同样的价位,消费者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实惠”
再出一个“大鹏”高端系列,小鹏下沉做中低端,这样可大可小,不致于因小失大
支持凤英,打击采购部.
清理自身顽疾,成就健康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