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官寨遗址,DNA揭示:中原人群分布的奥秘

船长卡戎 2024-04-10 07:32:34

杨官寨遗址是一处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环壕聚落,位于陕西省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自2004年5月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其中的1.398万平方米进行了发掘,发现遗址南部多为半坡四期文化居民聚居区,北部则是庙底沟文化的聚居区。这是庙底沟文化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环壕聚落,距今至少有5500余年。

分子人类学Y染色体是人的性染色体之一,用于决定男性性别。他们通过Y染色体,传递着从父亲到儿子,从儿子到孙子,从孙子到曾孙的独特信息。在这些独特信息中,Y染色体不仅是男性的一部分,它还承载着这个男性的家族历史。每一代男性的Y染色体上,都记录着他们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追溯他们的起源,探索他们的历史。

那么杨官寨遗址父系亲缘关系是怎样的?

在杨官寨遗址的东部环壕外,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大型公共墓地,总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包含数千座墓葬。这是国内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大型墓地。

复旦大学使用了古DNA高通量测试平台和二代测序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古DNA并且成功率很高。他们对属于杨官寨遗址墓地中出土的85例人骨进行了古DNA分析,发现父系遗传结构非常稳定。通过古DNA分析,发现父系亲缘关系主要是O系,占据了杨官寨先民大约一半的比例。其余的包括N系、C系和Q系等。

O系在杨官寨遗址的先民中占据了50%的比例。在仰韶文化后期,O系成为了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主体人群。这个结果与杨官寨遗址所处的仰韶文化晚期相符。从分析中可以看出,O系人群总体上是向北方迁移的。另外,历史上所说的三苗人群基本上都是O系。

网图侵删

东北地区的古DNA的显著特点是N系和C系占据大多数。在距今6600年前仰韶文化早期出现后,N系从东北地区直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都占据着多数。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的人群都是以N系和C系为主。

Q系在距今6000年前仰韶文化早期就已经出现。其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北部地区。Q系人种应该是欧罗巴种地中海型,在中亚的一支Q系人群迁徙到黄河流域。

通过对杨官寨遗址公共墓地内先民的DNA全基因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男性与男性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遗传关系,而女性与女性之间却很少有遗传关系。同时,杨官寨遗址母系亲缘关系线粒体多样性极高。结合考古发现的巨型陶祖实物,这些是在仰韶文化中晚期产生的,用于对生殖的崇拜。杨官寨遗址也出土了一件,证明了男性逐渐占据了社会主导地位,男性的社会地位高于女性。这些发现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或者形成了男权社会。

在杨官寨遗址的公共墓地中,科学家们还通过研究墓葬的分布情况,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两个墓葬之间的距离很近,那么这两个墓葬中的先民之间的基因亲缘关系就会比较近。这表明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可能是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来安排墓葬的位置。

此外,科学家们发掘的墓葬中,有一种被称为偏洞室墓的墓葬类型最为普遍。这些墓葬多东西向排列,整齐有序,分布得非常密集。这体现了史前社会极高的统一规划管理水平。当时的人们可能会制定一些规则和标准,来确定墓葬的方向、位置和排列方式,以确保墓葬的整齐和规范。

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丧葬观念和习俗,也为我们了解史前人类的社会组织和规划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研究这些历史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从而在不断发展的今天,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