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商品出口额同比增长8.7%至约3086.5亿美元,出口额和出口增速,均为过去一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个数据,不仅超过了早先经济学家6.5%的预测值,也超过了7月份7%的增长幅度。
应该说,数据还是令人惊喜的。
当然,我国经济现在问题比较多,内需由于人口问题长期低迷,投资由于地方债压制已经躺平……
导致经济三驾马车,缺了两,单靠出口也很难拉得动。
但出口复苏,总归是个好消息。
毕竟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向上周期,还就得靠出口带动。
只有中高端的、高价值的商品出口壮大,才能支撑人民币的升值,让国民获得更高的收入,带来内需消费力的提升。
其实,眼下中国出口行业面临的困难还是不少的。
一是,低价、杀价现象持续。
现在国内产能过剩严重,出口是转移产能的一种手段,低价抢市场难免。
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厂价格指数显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8%,比上个月扩大1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7%,比7月份放大了0.5个百分点,其中制成品价格同比下降2.7%。
PPI自2022年10月份开始同比下跌,到今年8月份已经持续了23个月。
延伸到出口板块,可以看到,有相当多的行业虽然出口量增长了,但出口金额是在下跌的。
比如,1-8月,稀土出口量增长6.4%,出口额下降40.2%,出口价下降了43.8%;
肥料出口量增长4.4%,出口额下降13.9%,出口价下降17.5%;
箱包出口量增长9.4%,出口额下降2.1%,出口价下降10.5%;
鞋靴出口量增长3.9%,出口额下降5.3%,出口价下降8.9%;
…………
二是,低价商品冲击下,国际贸易局势紧张。
随着我国出口价格越来越低,海外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越来越多。
比如,美国、欧盟、加拿大今年都对中国的汽车出口加增了关税,加拿大还对我们的钢铁和铝征收了25%的关税。
发达国家之外,印度正在推动提高从我国进口的钢铁关税,印尼正在考虑对纺织品进口征收重税,而马来西亚则对我国的塑料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
还有现在处于风口上的跨境电商行业,也面临着考验,美国、欧洲、泰国等地都在酝酿着对我国电商出口的小包裹免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总的来看,靠低价推动增长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现阶段的高增速,未必能维持,尤其是考虑到两个因素的出现——
第一,出口顺差的扩大。
8月份,顺差从7月份的846.5亿美元扩大到910.2亿美元,环比增长7.52%,同比增长33.1%。
顺差扩大,一方面反映了内需的低迷,另一方面也将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加大。
第二,9月美联储降息的临近。
下周,美联储会议就要召开,9月份是否降息即将揭晓。
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69%,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31%。
另外,美联储到11月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6.1%,累计降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54.6%,累计降息100个基点的概率为19.3%。
也就是说,市场判断9月降息概率100%,到11月累计降息75个基点以上的概率合计73.9%。
美联储大幅降息,将进一步推动资金回流国内,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动力。
在出口顺差扩大+美联储降息两股力量的推动下,未来一年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将十分强劲。
一旦人民币快速升值,中国商品的出口低价优势将减弱,那么这种增长速度还能维持下去吗?
君临认为,很可能高增长就维持不下去了,但却是我们乐见的一个结果。
因为,出口只是经济增长的手段,而不是目标。
低价推动的出口,国内挣不到钱,国外也怨声载道,显然是不健康的。
出口不是越高越好,毕竟全球市场就这么大,现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经高达30%,继续上升的压力会很大。
现阶段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应该是将贸易顺差转化为人民币升值。
这样虽然低价商品的竞争力没有了,未来增长会转为萎缩,一部分人会很难、很痛。
但只要高价商品的出口势头能维持住,整体出口份额就能维持住,出口利润率也能越来越高。
内需也会因为汇率升值,购买力提升,逐渐迎来复苏的一天。
这才是经济转型的正确之道。
回到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1-8月出口金额下降的主要是稀土(-40.2%)、陶瓷(-14.5%)、肥料(-13.9%)、粮食(-13.4%)、钢材(-6.8%)、成品油(-6.4%)、鞋靴(-5.3%)等。
这些商品,以低价、原材料、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为主,本来就是逐渐要被淘汰的。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箱包+服装+玩具这三大低价加工行业了,8月份的合并出口增速为-4.7%,占比快速萎缩。
如今发力向上的中高端商品,势头还是不错的。
机电商品1-8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5%,其中——
船舶(+77.3%)、集成电路(+22.0%)、汽车(20.0%)、家用电器(14.7%)、液晶面板(+12.3%)、通用机械设备(12.0%)、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9.1%)。
这些行业的当下与未来表现,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我们分别细看一下:
1)船舶。
1-8月出口数量+27.3%,金额+77.3%,量价齐升,且增速最高。
根据克拉克森研究9月5日最新报告,8月份,中国造船业揽下了惊人的90%全球订单,韩国船企订单份额则降至2%。
这个数据属实惊人,但也很可能是见顶信号了。
参考一,截至今年8月份,全球船企累计手持订单量为1.4亿CGT,较上月减少69万CGT。
参考二,1-7月份我国船舶出口数量+28.3%,金额+79.7%,也就是说,8月份的数据是环比下降的。
反映在市场上,龙头中国船舶的中报业绩虽然录得惊人增长,也有重组整合中国重工的利好,但股价在近期却大幅跳水了。
2)集成电路。
1-8月出口数量+10.5%,金额+22.0%,同样是量价齐升。
对比来看,1-7月出口数量+10.3%,金额+22.5%,仍处于温和提升之中,向上周期并未结束。
这个行业规模巨大,8月出口金额133亿美元,在机电产品中排名第二,利润率也高,是我国未来经济升级最关键的支柱产业。
3)汽车。
1-8月出口数量+27.5%,金额+20.0%,价格下跌有点多。
对比来看,1-7月出口数量+25.5%,金额+18.1%,环比均提升了2个百分点,可见增长势头仍在。
汽车8月出口金额109亿美元,在机电产品中排名第三,利润率也可以,同样是经济升级中的支柱产业。
4)家用电器。
1-8月出口数量+23.6%,金额+14.7%,价格下跌明显。
对比来看,1-7月出口数量+24.6%,金额+15.1%,增长势头在减弱。
家电出口降温,或许跟奥运会结束,海外买电视的需求减少有关,电视龙头海信视像的股价近期已经跌了不少。
5)液晶面板。
1-8月出口数量+12.4%,金额+12.3%,量价齐升。
对比来看,1-7月出口数量+13.0%,金额+12.9%,环比虽略有下跌,但整体趋势仍然是好的。
毕竟电视出口可能减少了,但三、四季度将是手机销售的旺季。
近几年我国面板行业进步明显,电视面板已经处于垄断状态,手机高端面板也实现了巨大突破。
据Sino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显示屏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机OLED显示屏出货量中首次占据过半份额,达到了50.7%,较2023年上半年的40.6%增长了10.1个百分点,成功超越了长期占据首位的韩国。
要知道,疫情前的2019年,三星在OLED屏上的市场份额曾高达88%,我国企业在OLED面板上的份额甚至不到3%。
仅仅5年时间,就实现了如此巨大的超越,还是相当了不起的。
龙头京东方的中报业绩也很不错,营收同比增长了16.47%,归属净利润增长了210.41%。
毛利率从去年中报的9.03%,提升到了今年的16.00%,向上趋势明显。
6)通用机械设备
1-8月出口金额+12.0%,相比1-7月出口金额+12.1%,势头维持。
代表龙头是豪迈科技,做轮胎模具和数控机床的,近期股价创下了历史新高。
7)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1-8月出口金额+9.1%,相比1-7月出口金额+8.7%,势头维持。
这个行业即计算机相关产品,历来在我国机电出口商品中排名第一,8月出口规模高达177亿美元。
计算机行业属于加工贸易,主要由外资控制,这几年一直处于对外转移和萎缩的状态。
今年的增速回暖,应该跟AI需求爆发有关,毕竟富士康的AI服务器、中际旭创的光模块都是在我国生产的。
8月份美国方向的出口增长了5%,重登我国出口市场榜首,应该跟这个因素有很大关系。
不过进入三季度,AI泡沫疑似正在散去,这个领域的增长势头能否维持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
整体来看,8月份的出口虽然亮眼,但深扒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很多,喜忧参半。
坏的方面,杀价现象持续、外贸保护主义升温,再加上人民币的可能升值,出口增长的势头难以持续。
但好的方面也应该看到,杀价严重的主要是低端商品,随着人民币升值,这些板块的出口占比会快速下降。
而在量价齐升的高端商品中,虽然有一些行业未必能持续,比如船舶、家用电器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像集成电路、汽车、液晶面板、通用机械设备,整体势头还是好的,仍处于向上周期中。
只要它们的势头能保持住,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内需购买力增强,我国经济就迟早能迎来复苏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