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姑娘”孙龙珍:身怀六甲时牺牲,牺牲后44万亩土地回归中国

文史菇小瑜 2024-05-05 05:19:53

在1960年代的中苏边界,紧张的国际氛围和地缘政治的摩擦日益升级。

这是一个国家在极端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的年代,每一寸国土都珍贵,每一个边疆都需要守护。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龙珍被历史的洪流推向了这场边疆的斗争。

边疆的女儿

孙龙珍的故事开始于1959年,当时她还只是一名19岁的普通农家女,在家乡的田间地头劳作,过着朴素而平凡的生活。

她的童年和少女时期都沉浸在苦难和贫瘠中,从小就跟随父母一起下地劳动,体验着贫穷带来的生活艰辛。尽管未曾接触过多少书本知识,孙龙珍却从日常的生活中学会了坚韧和自给自足。

1960年,中苏关系开始急转直下。原本的盟友苏联,在赫鲁晓夫的领导下,与中国的关系迅速恶化。苏联撤走在华专家,取消援助,甚至在边境地带增加军事压力,频繁的边境摩擦成为新的常态。这一年,中国政府发出“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激励了无数像孙龙珍这样的青年,她们热血沸腾,响应国家的召唤,纷纷报名前往边疆。

结婚不久的孙龙珍也在这波潮流中作出了选择。她与丈夫于志林告别,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那一刻,她留给丈夫的背影,是坚定而果敢的。到达新疆后,孙龙珍被分配到吐鲁番的一家化工厂,开始了她的边疆生活。工厂环境恶劣,高温和尘土是每天的常态,但孙龙珍从不抱怨,她坚守岗位,与其他工友一起,将苦工作变成了生活的常态。

工作之余,孙龙珍还要参与边疆的建设和社会活动。她与其他青年一起种树、修路、建设水库,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新疆的大地上。在这里,她学会了许多实用技能,从一个城市少女成长为能独立应对各种艰难困苦的边疆女工。

1962年,苏联在塔城地区鼓动边民外逃,导致当地人口流失严重,边境的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面对这种情况,孙龙珍再次站了出来,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她被派往更为前线的巴尔鲁克山区,参与土地耕种和牧群管理的工作。尽管从未有过放牧经验,孙龙珍依旧勇敢地接受了这一挑战,迅速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在巴尔鲁克山区,孙龙珍的日常充满了挑战。她需要管理庞大的羊群,防止野兽的袭击,同时还要应对频繁的天气变化和苛刻的自然环境。每一天,她都在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斗争,但这样的生活也让她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孙龙珍在边疆的每一天,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她从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少女,变成了能够独立面对困难的边疆女工。这些年,她的故事在边疆传为佳话,她的名字成为了象征坚韧和牺牲的代名词。在这片艰苦的土地上,她不仅种下了物质的种子,更种下了精神的火种,照亮了无数后来者的道路。

守卫边疆

孙龙珍在巴尔鲁克山区的日子逐渐充满了例行的艰苦和挑战,她所负责的牧群日益壮大,这不仅是她勤奋的成果,也是她对于新工作责任的体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孙龙珍与她的同伴们成为了这片边疆土地上的守护者。

1969年的春天,苏联的威胁愈发严重,他们不断在边境线附近增兵,局势紧张到了几近爆发的边缘。在这种背景下,孙龙珍和她的同伴们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他们不仅要管理牧群,还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

一天清晨,当孙龙珍和其他牧工正带着羊群前往草场时,天空突然变得异常阴沉。一阵急风席卷而来,带起滚滚尘土,大片的阴云将山峦笼罩,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羊群显得不安,不断地咩咩叫着,四处乱窜。

突然,远处传来了枪声和急促的呼喊声。孙龙珍和同伴们立刻戒备起来,迅速地将羊群赶往相对安全的低地。几名苏联士兵出现在了不远处的山丘上,手持武器,显然是越过了边界。

在风沙中,孙龙珍和她的同伴们迅速行动,尽力保护牧群不受侵扰。苏联士兵开始向他们靠近,意图驱赶牧群并捕捉牧工。在这紧急关头,孙龙珍毫不犹豫地指挥其他牧工分散行动,以混乱苏联士兵的视线,同时寻找避难所。

冲突迅速升级,苏联士兵发射了更多的警告射击,子弹在孙龙珍和她的同伴们周围射出沙土。孙龙珍带领一部分牧工和羊群躲进了附近的一个小山谷,利用地形的掩护,暂时避开了直接的火力。

在山谷中,孙龙珍和同伴们组织起简陋的防御,准备抵抗苏联士兵的进一步进攻。她迅速安排牧工们利用现有的工具和环境,设立障碍,减缓敌人的进逼速度。在几乎无处可逃的情况下,这些准备至关重要。

不久,苏联士兵试图冲进山谷,企图从中央突破。孙龙珍和她的同伴们用手中的农具和石块作为武器,勇敢地抵抗。尽管装备简陋,但他们的坚持和勇气在此刻得到了充分展现。

经过短暂而激烈的交火,苏联士兵在没有预期到如此强烈抵抗的情况下开始撤退。风暴也在此时达到了高潮,大雨倾盆而下,山谷中的视线变得更加模糊。

随着苏联士兵的撤退,孙龙珍和她的同伴们虽然安全了下来,但局势的紧张并未完全解除。他们清点了人数和羊群,确认安全后,迅速返回了营地。

这次边境冲突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孙龙珍和她的同伴们知道,这样的危机随时可能再次发生。他们继续守卫着这片土地,尽管困难重重,但每一个守卫边疆的人都清楚,他们的行动是为了保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在孙龙珍的领导下,他们的团队变得更加团结和坚强,准备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挑战。

决战边疆

在与苏联士兵的冲突后,孙龙珍和她的同伴们暂时返回了更靠近营地的区域。虽然他们成功阻挡了一次边境侵犯,但明白了局势的严峻性,知道这仅仅是更多冲突的前奏。随着1969年春末夏初的来临,天气逐渐变热,边境的紧张氛围也似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更加突显。

在一个清晨,当初夏的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山谷中的寒意,孙龙珍率领着她的团队再次前往牧场。这一次,他们更加小心谨慎,不断观察四周的动静,以防再次遭遇不测。此行的目的是检查之前因冲突而被分散的羊群,确保所有的牲畜都能安全归队。

就在他们忙于统计羊群的数量时,突然间远处的边境线上又起了动荡。几辆苏联的军车尘土飞扬,速度快速地向他们的位置逼近。孙龙珍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迅速下令撤回附近的一个已经准备好的防御位置。

这一次,苏联士兵的数量明显多于前次,装备也更为完善。他们显然是来意在必得,准备彻底控制这一地区。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孙龙珍和她的同伴们虽然武器简陋,但凭借地形优势和团队协作,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随着冲突的升级,双方的火力交换越来越激烈。子弹在空中呼啸而过,不时地在岩石上擦出火花。孙龙珍带领的群体利用岩石和土堆作掩护,尽量避免直接的伤亡。在她的指挥下,一些牧工试图回旋至苏军的侧翼,以分散其注意力,为主力部队争取反击的机会。

就在交火最为激烈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场夏季雷暴迅速形成。狂风大作,雷电交加,视线在风沙和暴雨中变得极其模糊。这场自然的狂暴在无形中成为了孙龙珍他们的助力,苏联士兵因暴风雨的影响,其行动明显受到了阻碍。

利用这突如其来的自然干扰,孙龙珍指挥团队发起了一次决定性的反击。他们在雷声掩护下,突破了苏军的封锁线,直接冲击苏军的核心阵地。在接近肉搏的距离内,双方进行了短暂而激烈的肉搏战。

就在这时,一颗流弹击中了孙龙珍。在这片混战和雷暴中,她倒在了泥泞的地面上,身边是她勇敢战斗的同伴们。尽管受到重创,孙龙珍的团队依然坚持战斗,最终在雷暴的掩护下迫使苏军撤退。

这场战斗虽然胜利,但代价沉重。孙龙珍牺牲了,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片她用血肉之躯守护的边疆土地上。她的牺牲成为了这段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记忆,激励着每一个守卫边疆的战士。

在孙龙珍牺牲后的几天内,她所在的部队为她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追悼会。

在后来的岁月里,孙龙珍的名字成为了坚持和勇气的象征,其故事在边疆地区久久传唱。

参考资料:

姜诚意.边陲军歌嘹亮女儿志在戍边——农九师一六一团“孙龙珍民兵班”先进事迹[J].兵团工运,2006,(11):36.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李俊明,王新宏,郑文法.戍边“花木兰”——农九师孙龙珍民兵班爱国戍边纪事[J].中国民兵,2004,(08):40-41.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