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珊
编辑:娜迪娅
图源:新华社
乘坐“全国最快地铁”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从天河区冼村站出发,仅需27分钟就可以到达南沙区横沥站。如今,进出横沥站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每天高峰期,车厢里座位坐满了,站台候车队伍长了,站外等候的网约车也越来越多。
给横沥站配建公共停车场,也写入了2024年南沙区十大民生实事。数据显示,横沥站月均客流量逐年攀升,2023年单日客流量峰值达2万人次。
与地铁客流直观变化相比,一组南沙人口数据更值得关注。
近期广东各地市和辖区发布统计公报,南沙区常住人口96.79万人,同比增长3.85万人、增速4.14%,增量、增速在2022、2023年均位列全市各区第一。2023年,广东重回人口正增长,在常住人口增量靠前的深圳、广州、佛山等城市中,广州南沙区、深圳龙华区、佛山顺德区分别排名本市第一,而南沙区因基数较小,增量、增速在三者中居首,更为突出。
人口流动新趋势折射出,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中,交通设施、空间规划、产业政策等变量正在重构广东发展新格局、激活新空间。
人口专家认为,南沙是广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拥有着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的一个片区,成为该区域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唯一综合功能平台,在粤港澳全面合作中更肩负重任,在人口规模适度发展的基础上,应该高水平谋划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素质和生育水平等重大课题,在区域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创新探索的更大作用。
1
2023年南沙城镇就业人数增长16%
去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畅旺,明显带动南沙汽车口岸出口业务大增。长期经营汽车进口业务的中海龙集团,踩准“风口”开始在南沙布局出口业务。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在南沙近洋码头开展商品车操作超过了20万台次,二手车主要出口国家包括迪拜、吉布提、阿尔巴尼亚、卢旺达等,出口货值超过2.5亿元。
“南沙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国内新能源车辆出口的海运通道、枢纽中心,时效与航运费用都有很大优势。”中海龙仓储事业部负责人古建生告诉南方财经记者,中海龙是首批入驻南沙湾先行启动区的航运物流企业之一,企业所得税和个人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公司开拓出口业务和留住人才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人随产业走,业伴城市兴。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等多重政策加码,让南沙对企业的吸引力度明显增强。企业“用脚投票”来到南沙,还得有个“落脚点”,产业载体能否及时跟进需求至关重要。
2023年以来,位于大岗镇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东涌镇的巨湾技研总部及生产基地,万顷沙镇的芯粤能半导体、芯聚能半导体、南砂晶圆、融捷锂电制造基地等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先后竣工投产,招工需求也随之增加。
综合南沙区政数局和南沙新区产业园管理局近期发布信息,南沙通过“交地即开工”系列改革举措,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省约3-6个月的时间成本。全区推动20个项目提前开工,14个项目提前进入投产,芯粤能项目提前3个月开工,历时18个月即启动试产;巨湾项目提前半年开工,历时14个月即投产;融捷项目12个月即投产。
就业机会主要来自活跃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2023年全区新设立企业20049家,同比增长3.75%,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35个,同比增长100%。“四上”民营企业累计2024家,占全区“四上”企业75.3%。
企业落户带动了就业和住房需求增长,数据显示,南沙区2023年城镇就业人数增加约1.6万人,同比增长16.21%;就业岗位新增2422个,增长3.5%。据南沙区工信局介绍,今年1至5月,已处理解决了302项企业关于用房、员工落户、道路等各类诉求。
就业人口对于城市常住人口的带动作用还在放大。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和过去不同,现在就业年龄段的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劳动力和人才因为就业和工作在南沙居住,他们的身边还有一批人,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也可能会一起搬过来,一家人团圆。这种人才流动带动家庭集体流动的现象不在少数,而且会进一步明显。”
2
枢纽节点城区展现人口虹吸效应
从广东全省来看,产业政策带动人口加速集聚的效应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都十分明显。经济飞速发展的深圳,在2010至2020年十年间,增加常住人口713万人,占同期全省增量接近33%。
根据南财智库梳理,2023年,常住人口增量前五分别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湛江,分别增加12.83万、9.29万、6.31万、4.83万、4.3万,经济发展、产业活力、社会服务提升与户籍制度改革成为广东不同城市人口吸引力差异化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有数⑧|广东人口格局变迁:广深佛人口再创新高,三市陷入负增长》)
进一步拆解这些人口大市的各区(镇街)表现,也同样可以看到,在区域功能调整、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人口在区域间发生了明显流动。根据各市辖区已公布的统计公报,在广深佛三个人口大市中,广州南沙、增城区,深圳龙华、龙岗区,佛山顺德、南海区的人口增量排名靠前。横向对比来看,南沙区行政区域面积排名居中,但是人口基数最低、增量最高,新区的人口流入新趋势最为明显。
(数据来源:各市区统计公报,南方财经整理)
“产业政策就是人口流动的‘指挥棒’,就业是民生之本。”董玉整表示,对于各区域人口的增长和减少的价值,不能简单作评判,因为在区域功能转型的发展过程中,人口发展也会转型。2023年增长较快的各区,都是在当地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产业发展“马力最强”的区域。全国总人口自2022年开始进入负增长,从其他地区来到南沙的人口有限。这些地区的经验,就是通过优化人才政策、产业政策和国土空间体系布局等措施,在整体上进一步提高了广东的吸引力和人口发展韧性,从而推动广东总人口由2022年的负增长迅速转为2023年的正增长。
龙岗区有华为总部基地、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等龙头企业坐落于此,全区规上工业企业240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1家,上市企业44家。南海区是佛山经济大区,拥有超过4万家工业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制造业成为区域人口增长的“基本盘”。
深圳龙岗、龙华区向南承接罗湖、福田、南山区,向北接壤莞惠两市,通过高快速路、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组成的交通体系加速深莞、深惠的协同发展。佛山南海区临近广州,在“广佛同城”规划建设的带动下,2020年地铁广佛线日均客流为52.8万人次,其中在广州与佛山两市之间往返的客流占56%,金融高新区站作为广佛地铁进入佛山境内的首站,经历十年使得日均客流量由400人次左右增长至2万人次。
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一体化建设,模糊了城区的边界,加速了人口跨市的流动。南方财经记者观察发现,在广州南沙区街道和住宅小区里,除了“粤A”牌车辆以外,“粤E”(佛山)、“粤T”(中山)、“粤S”(东莞)牌车辆的占比也在逐渐提高。
“在政策的引导下,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将大大促进大湾区内部的一体化,人口、人才加速流动,也带来挑战。各地的人口规划要有所错位,这背后的产业链配合就要有相互协同。”董玉整说。
3
“造血能力”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人口增长最直接的效益是带来区域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中长期来看,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素质、生育水平,是构成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五个重要因素。
南沙区并非单一的人口流入,还伴随着人口结构的优化和人口素质的提升。南沙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南沙区青年人口在2010至2020年十年间,以147%的速度增长了16.9万人,远超广州市平均增幅。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7089人上升为17894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49年提高至10.55年,文盲率下降到了1.56%。
在全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逐年下降的巨大挑战下,南沙依靠外来人口流入实现了人口结构年轻化的发展,随着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化,南沙区内的人口分布也会进一步完善。但是,南沙不可回避的挑战是,对比广州户籍出生人口11.58万人,出生率11.07‰,南沙人口的“造血能力”偏弱。2023年末,全区出生人口8720人,同比减少124人,出生率9.66‰,同比下降0.64‰。
董玉整认为,出生人口的减少,将影响南沙区人口发展的后劲和韧性。广东近年来积极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南沙在建设宜居宜业环境方面投入了不少,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后还应更加重视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布局,通过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婚育鼓励政策,有效有力补齐人口生育水平的“短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根据广东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一项报告分析,对生育意愿可能带来负面效应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儿童无人照料、经济负担重、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养育孩子太费心、住房困难、教育资源紧张、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等。
目前,南沙区人均收入还未及广深的平均水平。2023年,南沙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88元,增长4.7%,收入金额低于广州、深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0501元、76910元),增速也低于广州的4.8%、深圳的5.8%。但是随着南沙经济活力增强,居民收入也会持续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的医疗、教育等优势资源正在加速向南沙倾斜。202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投入使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完成建设;全区新增学校(校区)、公办幼儿园(园区)1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8220个。此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南沙,首届本科生也在去年9月正式入学。
董玉整介绍,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不仅在提高婚育奖励额度,而且还将奖励和补贴结合起来,比如买房贷款的倾斜、结婚生育的奖励和补贴、入园入托的补贴等。要显著提升积极生育政策的实际效果,婚育奖励和补贴的重点就要前移,要巩固一孩生育的基本盘,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鼓励生育措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广泛。南沙也应加快跟上脚步,发挥改革自主权,完善人口家庭政策,在全社会营造起生育友好的氛围,为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贡献“南沙方案”。
推
荐
阅
读
重磅利好!大湾区多地密集出手,什么信号?
苏州放大招:不超40个工作日,拿地即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