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公映了。
争议比较大,胡玫很生气。
豆瓣差评不断,胡玫开始律师函警告。
胡玫估计没想到,自己准备多年的《红楼梦》竟然被吐槽“一黛不如一黛”。
我看过很多版本的《红楼梦》和幕后故事,发现吐槽最新版《红楼梦》简直是近几十年的常规操作。
即便是现在风评最好的陈晓旭版林黛玉,当初开播后,也是备受质疑的。
比如87年《红楼学刊》发表《形似与神似》提到观众对陈版黛玉的不满:
黛玉的屏幕形象受到较多批评,主要的原因是演员未能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侧面,缺乏人物的深层情感。邸瑞平也较早指出‘黛玉’三气缺一,神气不足。黛玉集书卷气、孤傲气、富贵气于一身,而《红》剧没把她的内在感情表现出来,感情反应较为简单”。
尽管网上常见的观点是陈晓旭版林黛玉不可超越,但这更像是一个小时代的溢美之词。
在陈版黛玉出现之前,风评最好的是越剧电影王文娟版林黛玉。
欧阳奋强在《1987,我们的红楼梦》一书中就提到,
说熟悉,是因为以前看过越剧版的电影《红楼梦》,王文娟演的林黛玉和徐玉兰扮演的贾宝玉已经深入人心,而且是一个经典电影;里面著名的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家喻户晓。
王安忆就对比过王文娟版和87版的区别,认为王文娟版更好。
越剧《红楼梦》,王文娟版林黛玉,也是大家子的闺秀。她虽然多情善感,对宝玉有着私心,性子还有些乖张,但形态上却不失持重。她声调低低的,回眸转身都有些“慢”,这就是有规矩,稳重。
像电视剧《红楼梦》里,那一群小姐,不知为何一律那么“嗲”。说话尖起了嗓子,眼睛活动游转,神情又是那么娇嗔任性。贾母经常夸奖薛宝钗,说她“敦厚”,可见“敦厚”是大家风范里的上品。
陈晓旭演出林黛玉弱柳扶风的忧郁气质,但是黛玉的贵气,活泼,可爱,她是没有演出来的。
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对陈晓旭版林黛玉的批评,用了一个词”比较一致的批评“。
林黛玉形象的塑造受到比较一致的批评。这个人物是曹雪芹浓墨重彩着力刻画的美好形象的代表,她虽然具有尖酸,刻薄、乖僻、小性儿等性格特征,但可爱可怜是没说的。电视剧在刻画这个人物形象时,不仅没有利用原著提供的丰富材料和必要的影视表现手段充分挖掘她复杂悲凉的内心世界和展示她美好真挚的情感追求,反而将一个“妒”字移为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反感。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失败,与改编者对原著诗化小说个性的忽略有直接的关系,导演亦没有利用影视表现手段有效地弥补演员造型的优势与表演的劣势之间的差距。
这应该不是夸张。
1989年,第四代导演谢铁骊执导陶慧敏主演的《红楼梦》就上映了。
两部《红》的影视作品的播出时间如此接近,简直是一种宣言,王扶林没有拍好《红楼梦》,谢铁骊来试一下。
在这里插播一下,当时挨批评的其实不止陈晓旭,欧阳奋强的贾宝玉被认为“神采不足”,张莉的宝钗”世俗圆滑和‘冷’的一面表现不够“,贾母“缺乏高雅气质的体现,俗气太重“,刘姥姥”太村“。
唯一能得到广泛认可的是邓婕的凤姐。
王熙凤的荧屏形象光彩照人,得到交口赞誉。冯其庸认为无论就扮相还是表演来说,都可与原著对得上号。
邓婕的表演是86版《红楼梦》中高光代表,各大奖项对邓婕的肯定也是证明。
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 电视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奖 首届十佳演员奖
除了演技不行,颜值也不达标。关于这一点,导演王扶林也承认过。
事实上,王扶林等主创在开拍前就知道陈晓旭脸不对称,略微龅牙 ,三白眼。
根据欧阳奋强的记载,当时黛玉的候选人,除了陈晓旭,还有张静林和张蕾。后来,张静林被pass,因为太健康,没有那种弱柳扶风的感觉,去演了和黛玉眉眼相似的晴雯,张蕾颜值高,不过年龄大,皮肤不适合拍特写。
陈晓旭这才被选中。
角色得之不易,开播后备受争议,陈晓旭应该想不到,在90年代后期,87版凭借”服装、音乐、布景“等方面的成就口碑发生逆转,2010年李少红版《红楼梦》开播后,87版正式走向封神之路。
我用ChatGPT40绘制了一张87版《红楼梦》2006年到2024年的评分趋势图。
从争议之作到不可超越,87版《红楼梦》走了二三十年的时间。
现在买票看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网友,想对李少红说声”对不起“。我总忍不住想,如果再有新版《红楼梦》,会不会有人对胡玫导演说”对不起?“
开播后差评不断,然后口碑反转,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不是说胡玫导演的《红楼梦》是超越时代的佳作,时间会给它答案。我想说的是,像《红楼梦》这种国民级超级大ip,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习惯用原著的眼光审判影视版《红楼梦》。
然而,有个事实是,文学和影视本就是两种不同的媒介,两者有不同的表达语言。原著粉越多,影视化改编引起争议的可能性就越大。
况且,红楼原著中的世界,尤其是林黛玉,是很难用画面来还原的。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提到,林黛玉长什么样子,原著并没有交代。
或许有人难以认同,宝玉第一次见黛玉,就写了一大段话。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其实,这是宝玉眼中的黛玉,实在算不得面目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态生两靥之愁”,无非在说黛玉有弯眉,眉色清淡,脸有酒窝。
这些都不是具体的五官形态。
还有,曹雪芹说林黛玉是仙女,而仙女穿什么衣服,前八十回基本没有写。
说基本,因为只有第八回,提到黛玉 穿“大红羽缎对襟褂子”
“通部书不提黛玉衣饰,只有那次赏雪,为了衬托邢岫烟的寒酸,逐个交代每人的外衣。黛玉披着大红羽绉面,白狐里子的鹤氅,束着腰带,穿靴。”
“宝玉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便问:‘下雪了么?’”也是下雪,也是一色大红的外衣,没有镶滚,没有时间性,该不是偶然的。“世外仙姝寂寞林”应当有一种飘渺的感觉,不一定属于什么时代。”
曹雪芹不写黛玉服装,或许是因为服装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阶层属性,人靠衣装马靠鞍,黛玉的美不需要服装的搭配。
在宝黛第一次见面的那天,曹雪芹用各种华丽的文笔写凤姐的服饰,”恍如神妃仙子“,会心人明白,不写服装的林黛玉才是真正的神妃仙子。
说到这里,我可以下一个结论,我们知道林黛玉很美,但仔细阅读原著,就会发现,黛玉的服装和相貌基本上都是一片空白,任何女演员演林黛玉,都会有被吐槽的风险。
至于《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被嘲”一黛不如一黛“中,我更倾向于相信这不过是一时的气话。
文章临近结尾,分享我用ChatGPT汇总的《红楼梦》影视化版本的表格,竟有24个。
这不是全部。
维基有专门统计《红楼梦》影视化版本的网页,胡玫导演版目前没有添加,共有26部。
那么请问,这么多版本中,有多少人看过多个版本的林黛玉?
胡玫版林黛玉真的是这27个版本中的最差?
陈晓旭版林黛玉多有借鉴王文娟版黛玉,而曾经被当国礼被视为经典的王文娟版《红楼梦》,有多少小年轻看过呢?
此外,这个网页给我最大的触动是,自从谢铁骊导演的版本以来,胡玫是第一个拍电影版《红楼梦》的导演。
近二三十年,中国电影行业高速发展,电影圈却忘了国民度极高的《红楼梦》,对此,我很不理解。
就像我不理解拍电视剧佳作频出的胡玫导演,当年把剧版的导筒给了好友李少红,自己为何要拍电影版《红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