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天结束你有一肚子的话却没有人诉说的时候,
当你打开通讯录却发现没有一个人可以交心的时候,
当你不得不填写紧急联系人却发现一个人都写不出来的时候,
当你开心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几小时过去也没有一个点赞或者评论的时候,
你有没有一刻感觉到孤独呢?
什么是孤独?
林语堂的《人生的盛宴》 中写道:“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当然,也没有必要整得这么复杂,通常意义上,如果你能感受得到孤独,那你就是真的孤独。
虽然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即时通讯技术使得我们可以随时与千里之外的人联系,看起来我们跟人的沟通效率变高了,但是实际上我们面对面深入交流沟通的时间却变少了。
曾经国内有过一个社会学调查,发现在6.9万的参与者中,90%的被调查者竟然都有孤独感。事实上,孤独这件事是不分人的。不管你是寡言少语、性格孤僻、极度缺乏社交能力,还是能言善辩、性格外向、是他人眼中的社交达人。任何人都会孤独,因为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
人类一直以来就是群居动物,在古代族群里的分工合作,保证了每个人的吃穿,合群而居才能生存,离群而居意味着死亡。直到近现代,物质条件得以满足,人们才开始注重精神世界的塑造,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开始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强调独处的重要性。
孤独并不等于独处
有很多的名人、成功学大师告诉你要享受孤独,然而我认为,他们所说的孤独,主要说的应该是独处的时光,是那种独自生活、独自努力、独自上进的时光。这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孤独,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孤独,实际的内心世界却是富有的。
真正的孤独是自己能够清晰感受到的。那是你掉入黑暗深渊,希望能够有一个人能够记起你、寻找你,但是你深知无人会在意会寻找的绝望感。孤独其实与饥饿疼痛一样,是生理反应。孤独了会需要社交,这和饿了会想要吃东西其实是一个道理,如果你非要我享受痛苦,这怎么看好像都有些毛病,毕竟我又不是耶稣、不是佛陀,还达不到那境界。那么所谓的享受孤独,也是一样的道理。
孤独是一种很可怕的行为,有人说:孤独比吸毒更可怕,吸毒伤害的是身体,而孤独伤害的是灵魂。长时间感到孤独会导致你的心态和行为发生变化,也会对社交产生排斥,会习惯性地恶意解读别人的行为,甚至会对外界产生敌意。有大量研究表明,孤独伤害的不仅仅只是灵魂,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伤害。英国有学者研究认为:极度孤独比肥胖更有害健康,可能导致人过早的死亡。它会让人老得更快,免疫系统更弱,甚至患上阿兹海默症和抑郁症。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孤独呢?
一、承认孤独
想要走出孤独,首先要做的便是承认孤独。就如前文中所说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孤独。孤独并非罕见的绝症,孤独并不一定是指你孤身一人、不代表你性格孤僻、不代表你社交能力不行。事实上,孤独才是一个人本来的面貌。因为人总是要回归到一个人的状态,一切的喧嚣都只不过是暂时的,身边总会有人到来,也会有人离开。只有承认孤独的现状,了解孤独的本质,我们才能通过对应的方式去展开行动。
二、走出习惯怪圈
据研究发现,长时间孤独的人,往往会把自己困在一个怪圈里,习惯性否定别人,也否定自己,很容易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语和行为,拒绝或者逃避社交活动等等;而这些行为引发的结果就是,真的引来了别人的疏离,甚至被孤立。
因此我们也需要去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的情况,思考这其中的问题究竟是出在自己身上还是别人身上。如果发现是出现在自己,那么就需要及时积极地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尝试走出这个怪圈;尽可能地克服自己想要逃避的心理,在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人士,获得帮助。
三、高质量的独处。
高质量的独处远比低质量的社交重要。很多人孤独的时候,会在“不知不觉间”降低自己的底线,会慢慢选择将就,就像原本不喜欢的垃圾食品饿极了会将就着吃,原本不喜欢的人,也会在孤独的时候尝试交往;为了所谓的合群,什么事都愿意去参与,看着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周围的人吵吵闹闹,似乎无比热闹,然而,此时的孤独感却比独处时更加的清晰,因为我忽然意思到,身边看似人来人往,其实空无一人。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所以不适合自己的圈子不需要拼命地往里面塞,也没必要过度地去迎合他人,假装自己不孤独才是毁掉一个人的罪魁祸首。
最后,愿你我能够接受孤独、走出孤独;愿你想要和一个人成为朋友时,是真的认可与喜欢,而不是将就;无需刻意合群,同频的人迟早会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