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和任何人相处都不紧张不尴尬的诀窍

鹿和角儿 2024-08-29 13:40:44

最近接到一些读者朋友的咨询,大家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

有很多人,也因为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内耗和苦恼。

归纳起来,人类共通的心声,无非就是希望自己与人相处时不出丑,不被欺负,被认可,被尊重。

我想,我作为一个多数情况下的I(内向型)人,很能理解有些人生怕在别人面前说错话,做错事的那种焦虑心理:

例如,一上台发言,大脑就一片空白,说话语无伦次;

和领导同事开会,格外担心自己被点名,被要求当众发言;

在群体聚会中,常为自己的“笨嘴拙舌”而感到紧张尴尬;

在社交场合,总担心自己词不达意,更害怕别人聊到自己完全不懂的领域,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和“落伍”,而遭人耻笑。

其实,我目前只能从“术”的层面,去告诉大家一些减少内耗,和避免人际关系尴尬的方法,更深的“道”这个层面的内容,则需要个人漫长的成长和历练,需要更多内化的真功夫。

多场景地接触不同的人

估计一些“社恐”或内向型的人心里会想,我就想知道如何落落大方地和人相处,结果你却建议我先去和别人接触,这不就是让我硬着头皮往前冲的意思嘛。

我想说,是的!

一个有趣的因果关系就是,你越是频繁地接触人,多场景,全方位地接触不同的人,你越是能在面对人的时候,坦然自信,游刃有余。

原因就是你熟悉了,熟悉能消弭你心中的恐惧、顾虑和自我设限;

你觉得你和人相处会紧张,是因为紧张是一种冲突,而你还不具备调和这种冲突的能力和准备,所以你才会局促不安,畏畏缩缩;

说到和人接触的好处,就是它能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人对你轻视,有人对你客气,有人对你质疑,有人对你认可;

他们的反应,落在你眼里,又是一种解读。

你和不同的人交流,要么观点会达成一致,要么会有一些不和;

随着你接触人数的增多,接触人群的多样性增加,你会自动形成一套应对不同人的“预案”和“策略”。

例如,气氛尴尬时,说什么能“破冰”和给人台阶下;

当众讲话时,怎样能既不暴露自己的短板,还能让别人尊重;

发生误会时,怎样才能消除嫌隙;

面对强势的人,自己要怎么应对;

这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你不断地和人接触,别人也不断地给你回应,你就会越来越了解自己的需求,短板,优势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那么,与人相处时,你自然就很难尴尬紧张了,因为你已经过了心里那一关,也有了足够的实践经验。

不必要合群,也不必当暖场的主持人

很多人理解的尴尬,就是无话可说;

其实,无话可说,也是一种人与人交流和相处的状态;

你要允许你,也要允许别人偶尔的沉默和安静。

不要觉得,是你没有照顾到位,别人才会觉得尴尬,其实别人也负担了一部分“责任”;

你不必要合群,也不必当暖场的主持人,别人活泼开朗他们的,你内向你的;

别人主持他们的小剧场,你就当个观众又有什么不可以。

如果你强行改变自己,融入人群,就会把自己的节奏打乱,你刻意地讨好迎合他人,反而会快速暴露自己的紧张和局促。

思考或提问之后再回应

避免紧张尴尬的办法,就是自己先冷静下来,轻松沉着地应对;

有些人为了不让话题掉在地上,就急不可耐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匆忙地回应对方,或者因为考虑不周,而说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其实,别人向我们抛出一个话题时,除非非常必要,否则我们不需要次次给出回应;

有时,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就是答案;

不做正面或鲜明的回应,既能避免尴尬,同时也会增加你的个人魅力;

不要被别人的催促和看法所左右,你心中有疑问的时候,就要问出来;

这个时候,让别人去回答你的疑问;

一方面,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对方所表达的真实意思;

另一方面,你也能在对方表达的间隙,有足够时间来梳理自己的思路,理清头绪,组织好语言,以便自己表达得更得体、明确、高效。

不要被别人的期待所控制,也不要被别人的眼光震慑住;

你越是在思考或提问之后再回应,越会给人一种你心理素质很好,很沉稳靠谱有气质的印象,它会帮你赢得很多尊重和高看。

人生其实就是个体验的过程,很难有绝对的“对与错”,真正的价值评判,其实在你自己的内心;

只有你才能评价你自己,外人的评价更多时候只是他们内心的一种投射;

你要允许自己在与人相处时,偶尔语无伦次、迟钝、“落伍”、“断片”,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

人生的价值,不是急于增强自己的短板,而在于积极地发展自己的长板。

以上。

END

2 阅读: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