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死呢!我看他们就是成心的!”
1961年的一天,正在上海休养的陈赓突然收到一份文件。当他读完上面的内容后,竟然罕见地发起了脾气。
文件上究竟写了什么?他一向性格和善,为何会发这么大火?
闲不住的陈大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陈赓正在越南担任抗法援越的重任。
等越南的战局稳定后,他便不顾胡志明与一众老百姓的挽留,匆匆回到了国内。
等他向毛主席汇报完这段时间的工作内容后,主席便满意地点点头道:“你帮助越南人民赶跑了侵略者,是他们的英雄,也是连接两国人民的功臣啊!”
考虑到医生曾向他报告,陈赓这两年的身体一直不好,毛主席便准备让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没想到他却立即拒绝道:“主席,我还不想休息。现在朝鲜打得厉害,您派我过去吧。我想和同志们并肩作战!”
毛主席听后恍然大悟。原来他这么着急回来不是因为身体原因,而是要赶着去朝鲜啊!
“好你个陈赓!一听到和美军打仗,头也不疼了,腿疾也不犯了。我看,你还要感谢一下杜鲁门哟!”
毛主席笑着打趣了他一番,但却并未立即答应他的请求。
其实把陈赓派去朝鲜,对于部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如今军中的新起之秀,主席最器重的就是粟裕和他了。两人都是有作战头脑,能指挥恶战的人。
只是粟裕身体太不好,已经到苏联去疗养了。毛主席也同样担心陈赓的身体,毕竟他从革命时期开始,身体就不太好。
但他请战意愿强烈,且再三向主席保证,一定会谨遵医嘱。主席这才同意让他过去。临走时,主席还安排了医生贴身照顾他。
但那毕竟是惊险万分的战场,美军的飞机日夜前来轰炸,我军的后勤补给也遭到了重创。
陈赓每天吃不好也睡不好。虽然有医生的照顾,他的身体没出什么大问题,但他的身体还是一日日虚弱下去。
但即便如此劳累,他也没有提过要回国的想法。直到1952年,毛主席一通急电,才将他叫了回来。
主席问他身体怎么样。
陈赓担心领导们顾及他的身体,不再让他回朝作战,于是便说道:“我这一年在战场上东奔西走,身体比以前强健了不少!”
主席看着他精神头很足,便也放下心来,随后说道:“这次我们叫你回来,是要交给你一项新工作,要你创办一所军事工程学院!你什么想法?”
临危受命陈赓自然是想再回前线的。只是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觉我军在军事力量上落后西方国家不是一点半点。
无论装备还是武器,敌人都要远超我国。我军虽然打了很多次胜仗,但每次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这让他始终不能释怀。
我国如今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打败哪国的敌人,而是抓紧时间加强国防力量,创造出属于我国的先进武器。
于是,他只犹豫了片刻,便接下了这份神圣的任务。
原本中央的本意也是为了让他在国内能得到更好的休养。但陈赓是出了名的“工作狂”,而创造军事学院这一件事情便耗费了他全部的心血。
当时的国家一穷二白,学校更是缺人、缺钱、缺设备。
为了收集师资力量,他几乎寻遍了全国各地,拜访了所有的老战友,甚至连周总理住所的门槛都被他踏破了。
总理日理万机,没固定的休息时间,他便一天过去七八趟。有一次,总理正在国务院接待民主人士,陈赓便直接等在门外。
一直到傍晚,总理才抽出空,出来上洗手间。岂料,陈赓直接将人堵在了厕所门口:“总理,有几个教授的名单,请您审批一下!”
总理无奈地看着他:“你等一会儿不行吗?”他笑道:“等一下你就走了,还是现在批吧!”
等总理批示后,他又立即赶去了下一个首长家。好在他人缘好,哪个司令或干部见了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鼎力相助。要人才给人才,要干部给干部。
他凭借着如此高效的工作能力,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从全国抽调来一大批有名的专家和教授。
不仅如此,即使是建造教学楼这种小事他也亲力亲为。在施工过程中,他不顾自己的腿伤,多次爬上十几米高的脚手架,查看工程质量。
仅仅用了七个月的时间,36栋教学楼便拔地而起,学院也正式开张。
一切准备就绪后,陈赓依旧没有松懈下来,每天抓教育,抓科研,忙得不可开交。
即使家人劝他顾及身体,他也不管不顾,依旧工作到深夜。
钱学森先生也曾感叹道:“我国能在现有条件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建出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的军事学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殊不知,这样的奇迹,正是陈赓大将辛苦操劳多个日夜完成的。
其实在建校初期,他的身体便因为超负荷的工作量而每况愈下。
1954年,陈赓的心绞痛开始频繁发作。医生一再叮嘱他少活动,多休息,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终于,在1957年,他访苏回国不久,心肌梗塞开始发作,瞬间晕倒过去。
最后的时光家人们立即将他送到医院,好在抢救及时,他慢慢苏醒过来。经过这件事后,主席说什么也不再让他工作。
就这样,陈赓得到了建国后第一次的休息时间。他在北京医院卧床了整整三个月,这对一个闲不住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
他天天找医生准许他上班,但医生每次都会严词拒绝:“必须经过中央的批准!”
无奈之下,他只能作罢。但他可从不是循规蹈矩的人,只要一有机会,他便会“偷偷”溜出去。
有一次,学院有一个国防科研项目,要在20多公里外的郊区试车。他得知后便非要去参加不可。
军委和保健部门都打电话给傅涯,让她劝陈赓别到试车的地方去。结果她回家一看,发现丈夫早就偷偷离开了。
等陈赓回到家后,便对妻子大声嚷嚷道:“你赶紧汇报吧,就说我活着回来了!”
傅涯知道他心中有气,不敢再让他情绪激动,于是便没再提此事。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赓依旧不放过每次的工作机会。每次胸口疼的时候,他就一边工作,一边用手摸胸口。久而久之,他的衬衣都被磨出一块大洞来。
1961年,陈赓第二次心梗发作。也正是这一次发病,彻底压垮了他的身体。傅涯整天坐在他的病床前抹眼泪。
他看着妻子这样,心中也十分愧疚:“都是我不好,整天忙着工作,没时间照顾你和孩子……”
“其实我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体是个什么情况,我就是想趁着现在还能动,再多为国家做点事……”
过了元旦后,北京的空气越来越干燥。上海市委的同志立即打电话来,让陈赓到上海去休养。
中央便免了他一切工作,让他过去安心养病。
来到上海后,他们一家便搬进了丁香花园居住。傅涯则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他。
陈赓还想和政府要工作,但大家都不愿再让他操劳。甚至为了他的身体着想,老战友们还刻意不去看望他,避免打扰他养病。
陈赓最爱热闹,一下子清闲下来,让他无所适从。
终于,在他的病情稍微好转一些后,上海警备区的副司令员过来看他,并交给了他一份文件。
对方解释说:“军委要求所有中将以上的将领,就自己参加革命战争的整个经历,写一篇作战经验总结。”
陈赓拿过来翻了翻,看到最后的日期时,皱眉道:‘这份文件是过年之前的,我在北京就该看到,怎么现在才拿给我?”
秘书支支吾吾地解释道:“大家担心您的身体……”
陈赓随即怒道:“我还没死呢,他们就是成心的!告诉他们,以后有什么文件,一定要第一时间给我!”
虽然吩咐传达下去了,但大家却依旧以他的身体为重,不敢再让他操劳一点。
就这样,在大家的照顾下,陈赓安安稳稳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1961年3月16日,陈大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举国哀悼。
百姓们怀着悲痛的心情,送走了这位伟大的人民英雄。而他大公无私的精神,将永远影响着中华儿女,并世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