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吼孩子,十喊九不应的娃,是如何逼疯老母亲的?

爸妈的心头肉 2024-07-18 03:04:56

小孩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有点水就能疯玩一下午。

平时让跟着下楼拿个快递磨磨唧唧,嫌这嫌那,这下午3点太阳正毒的时候玩水,倒是又不嫌热,又不嫌累了。

好在,我也可以忙里偷得半日闲,找个阴凉坐着看就行。

当妈后最好的状态也就是现在了,孩子在眼前,但不在身边。

Nice!

临近结束的时候,耳边不断传来一位妈妈的催促声,

“快点,走了”“到点了,咱们要走了”“你一会还有舞蹈课呢”

刚开始,语气还算温柔,但奈何温柔它也有额度啊。

随着语句的重复,妈妈的语气也逐渐急促起来:

“你走不走,舞蹈课马上就要迟到了”“你不上课了,是吗?”

直至最后变成了半是愤怒、半是无奈:

“xxx(女孩名字),我跟你说话你听到了吗?”“你有听我说话吗?”“你能不能听别人说话?”

不论那位妈妈说什么,怎么说,女孩就是不抬头不回应,自己低着头玩水,就好像她和泳池旁边那位为了不当众发飙而忍到憋出内伤的中年妇女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我说那位妈妈说了不下三十遍,那一定不是我夸张,而是保守估计。

说实话,这场景估计很多妈妈都不陌生,似乎只要不发飙,喊话注定没效果。

为什么活蹦乱跳的娃会突然“失聪”,对我们的话充耳不闻呢?

一、为什么?

无非就是2点原因,不是真没听见,就是装没听见。

1

真没听见

有的时候,真不是孩子不回应,而是陷在某种情绪或事情中没反应过来。

比如,孩子因为心爱的玩具坏掉而伤心大哭时;

刚起床,眼神迷糊,意识混沌,小脑袋瓜不清楚时;

专注的看一本很喜欢的故事书时。

你说的话,就真的像耳边的风,吹过就过了,完全没进脑子。

还有一种是,指令太复杂,孩子虽然听见了却没听懂,“啥?妈妈刚才说了啥,什么快点?快点什么?算了,我还是玩我的吧”。

不过听不懂的娃会有一个明显标志,他听到你说的话,会有一瞬间的愣神,有的会下意识“嗯”一下,但转身就又投入到自己的事儿中。

2

装没听见

除了特殊情况真没听见外,另外一大原因,就是听见了,但不想回应你,于是就装作没听见。

原因,无非有二:

一父母太唠叨,懒得回应。

朱自清在《沉默》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

彻夜的爆竹确实会让人受不了。

当日常的沟通都变成唠叨,孩子肯定不愿意听。

不断地重复,也会削弱父母话语的权威,你一开口,人家就嫌你烦。

最后只要你不吼不催就选择性听不见。你除了能唤醒自己体内的怒火,却永远叫不动一个装聋的娃。

二是把不回应当作一种无声的反抗。

有多少父母跟孩子说话,永远像是上级对下级,上来就是居高临下地下达命令:

快点起床穿衣服!快点吃饭!快点穿鞋!听不见吗?叫你过来吃饭呢!

孩子虽然小,可惜他们不傻,拉垮的脸,他也不愿看;难听的话,他也不想听。

但他又不能、或者说懒得,每次都跟你顶嘴。

(现在知道了吧,顶嘴的娃,那是看得起你,顶嘴又劳力又伤神,你当谁都配?

如果顶嘴期孩子都被你压制争取不到自己想要的权益,那下一阶段,必然是沉默是金!

二、如何才能打破这魔咒?

1

走到娃面前说

当孩子注意力太过集中时,很容易忽视周围发生的事情。

就像我每天早晨发文之前,是雷打不动要做最后一遍文章修改和校对工作的,别人若在此时过来搭话,我可能根本就没听,或者很快就忘了他说的什么。

不瞒你们说,我家好多婆媳矛盾,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婆婆要么一堆事儿等着我确认,要么想跟我聊个家长里短。

而我:“你刚刚说什么?”,“刚刚谁说话来着?”,“嗯嗯、啊啊、随便、都行”。

我们都如此,何况是孩子呢?

而且啊,当孩子看不到我们时,会更容易无视我们。你在厨房喊过来吃饭,孩子在客厅正玩贴纸意犹未尽。这时就算他听到了也会觉得,我再贴两张也是可以的,反正妈妈也忙着没空管我。

所以啊,如果你要说的事很重要,没法等孩子干完手边的活,希望他立马执行。

那你就走到孩子面前,看着他,认真叫他的名字。

当他注意力转过来,做出相应的回应后,再说具体事情“我们要吃饭了,贴纸放下,去洗手吃饭”,让他感觉到你很严肃、很坚决,以此表示“我现在说的这件事,很重要。”

这既尊重了孩子,又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

减少无效指令

如果你发现,一件事你催了10遍孩子依旧我行我素,充耳不闻,那就要警惕自己这妈是不是太没威信了?

给孩子下指令,其实没那么复杂,只需要把最清晰的逻辑,用最简单明了的表述,传递给娃,他会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比如:你看看现在几点了还不抓紧时间,再不刷牙一会儿你还有时间讲故事吗?磨磨蹭蹭今天睡觉又要晚了,明天早上叫你你又不起床!

改为:你现在该去刷牙了。

一旦确定了你的要求孩子能听懂,就只说一次,不要重复!

就像我们平时早起定闹钟一样,总想着还有下一个,还可以多睡十分钟,就肆无忌惮地躺在被窝里。

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不断重复,孩子自然就会知道:你的指令不需要在第一次说出来的时候就配合。

既然如此,那多看十分钟,再玩十分钟又有什么区别呢?

反正,快乐的是孩子,痛苦的是你。

那如果我说了一次,娃没去做怎么办?

那也不要继续重复,而是采用反问的方式,让孩子把要求重复给你听。

“我看你还没动,不确定我刚说的你听懂没有?如果懂了你重复给妈妈听。”

神奇的脑科学诚不欺你,它发现,当孩子主动描述出来他应该做什么时,大脑便会自动产生一幅清楚、生动的图片,图片中的他正在做这件事。

当孩子听见自己心里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时,他便有了主人翁意识。

这种方式相比我们单方面下指令有效的多。

而且,对磨蹭娃超级适用,等于拨一拨,立刻就能看到转一转的反馈。

3

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

父母用心听,其实比怎么说更重要。

想要孩子[听]你的话,就要认真听孩子的话。

很少有孩子就天生反骨,为了反抗而反抗,他一定有自己的需求。

说回开头玩水的事情,很明显孩子们不想走,大多是因为没玩够。

我们要走的时候,DD也哼唧地表示还想玩。

我能理解他的需求,所以我愿意安抚他:

“你没玩够啊,但时间到了幼儿园要关门啦,要不这样吧,我给你俩的水枪灌满水,我们路上一边走,一遍用水枪画画”。

认同孩子的感受,看见他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替补方案。

当然,DD提出自己的补偿方案,

“下次幼儿园再玩水,我们早点出门”

“晚上洗澡的时候,我也要多玩会水”

当然可以!

这就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诚意,只要你表现的够意思,对方也就不好意思再不够意思。

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看不见、或者装看不见孩子的需求,所以,孩子也会听不见,或者装听不见你的指令~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