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野,不要命啦?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4-18 09:06:24

(惠圣恭定孝皇帝 唐僖宗 李儇 形象)

公元880年,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李儇和田令孜仓皇出逃。

公元885年,李克用进逼长安,唐僖宗李儇又和田令孜仓皇出逃。

两次跑路之后,李儇也逐渐发现,自己整天和老宦官田令孜在一起厮混没个好,加上很多大臣把皇帝两次出逃的罪责都指向了田令孜,慢慢的皇帝也开始对田令孜不太信任了。

宦官的命,就是这样,皇帝信任你宠幸你,那你就是玻璃杯子,光鲜亮丽,可皇帝一旦厌恶你了,要抛弃你了,你啪叽一摔,到地上那就会碎成玻璃碴子。

权宦田令孜,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手握权柄,他可以排除异己,把反对他的人,不跟他同流合污的人全都置于死地,为了荣华富贵,他可以伤天害理,横征暴敛,欺天虐民,反正只要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什么都做得出来。

但是,如果说田令孜的前半段的人生是在追求成功,那么混到此时此刻的这个境地,他追求的就不再是成功了,因为田令孜已经很成功了,他还能怎么成功?门下省同平章事?那不可能,因为从本朝开国以来就没有宦官做外臣的先例,当皇帝?那更是大大的荒谬,因为你田令孜没有子孙后代,谁会拥立你一个断子绝孙的人?

所以,预感到不安的田令孜不再追求成功,他要做的,只是不失败而已。

在皇帝疏远他,大臣弹劾他的这个节骨眼儿上,他十分果断了交出了自己的权力,甚至连长安也不敢回了,连夜跑到了四川的成都,投奔成都军阀陈敬瑄。

那么问题来了,晚唐时期这军阀似老虎,一个地盘一个军阀,一个军阀一个脾气,这些军阀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他们一会儿忠于朝廷,一会儿成了乱贼,一会儿又为自己而战,立场不坚定,随时变阵营,反正军阀就代表了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当你叩开一扇门,你不知道来迎接你的军阀是待你如上宾,还是送你上天堂。

既然如此,田令孜怎么敢直接就奔着陈敬瑄去呢?

(剑南西川节度使 陈敬瑄 形象)

他当然敢去,因为陈敬瑄是他哥哥。

这田令孜没当宦官,没入宫之前,本来姓陈,田令孜这个名字,属于是艺名,田令孜以前应该是叫陈敬X才对。

陈敬瑄据有蜀中,为一方军阀,说白了那也是田令孜得势之后才把他给提拔起来的,这是长兄啊,是亲人,自然是田令孜出逃避祸的最佳选择。

田令孜去了成都,唐僖宗返回了长安,可皇帝回到宫里之后是怎么寻思怎么不是滋味,往事种种浮上心头,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可是这些错误道路都是自己选的吗?

皇帝认为并不是,或者说皇帝不敢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的事实,于是他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了田令孜的身上,认为大唐混到这一步,全都是田令孜害的。

接着,僖宗立刻在长安发出诏令,要褫夺田令孜的一切荣誉,然后把他给流放了。

但是,僖宗的诏令,在当时来说就是废纸一张,没有任何效用和制约力,因此田令孜拒不奉诏,反而伙同他大哥陈敬瑄,和长安中央政权闹起矛盾,蜀地把对长安的朝贡都给停了,基本上大唐朝廷和蜀中就处于是半敌对的状态,剑拔弩张,关系一度恶化。

花开两朵,咱们各表一枝。

(唐朝 壁画 局部)

田令孜逃到蜀地之后,把大权转送给了另外一位宦官杨复恭。

杨复恭,是那个当年身在黄巢军中的朱温要投降朝廷时,建议朝廷不要接纳朱温,而要把朱温杀掉的天下兵马都监的宦官杨复光的弟弟。

朝廷里权宦很多,田令孜是其中一个,杨复光也是其中一个。

宦官最怕武将跟他争夺权力,杨复光不喜欢朱温,他弟弟杨复恭当然也不会喜欢田令孜得势的时候收的义子王建,而且这个时候王建因为在僖宗第二次出逃长安的时候护驾有功,正和僖宗打得火热,感情极速升温,杨复恭一看不行啊,万一王建得势了自己不是没戏唱了?于是干脆动用手段,把王建给贬到了利州去做刺史。

利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广元。

不过,杨复恭和杨复光虽然是哥俩,名字也只差一个字,但两个人的境界差了却不是一点半点。

你杨复恭既然排斥王建,认为王建有威胁,那就应该斩草除根,把他给杀掉,你怎么能放他走呢?

你就算是杀不掉他,至少你也应该把他控制在视线范围内啊对不对。

而杨复恭是什么操作?杨复恭的这个操作,约等于曹操不喜欢刘备,所以把刘备踢出朝廷,让他替自己去守徐州。

曹操要真这么干,晚上做梦,在梦里都得用大嘴巴子抽自己。

王建那个时候,跟僖宗关系很好,可皇帝虽然亲赐御衣,常有殊荣,但在职务上一直没给王建调动太多,王建不过是神策军里的小领导,说白了就是给僖宗干安保的,王建正愁前途黯淡,在宫里的日子穷极无聊处处受限呢,您倒好,直接把王建给解放了。

(王建 形象 即后来的前蜀高祖)

收拾行李,走出长安奔四川,王建一点也不沮丧,他真可以说是鸟上青天,鱼入大海,从此再不受拘束了。

果然,王建到了四川之后,简直像是变了一个人,他是招兵买马,攻城略地,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而且他应该是有高人指点,十分注意网罗蜀地的人才为他所用,他平时对老百姓还挺不错,多有善政,这是什么节奏?这是要干大事儿,成大事儿的节奏啊。

而且,由于王建其实是被杨复恭从长安赶出来的,但这一点反而成了他的政治优势,因此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强调自己出身长安,奉的是天子诏令,话里话外都在强调自己的合法身份。

怎么着,我代表朝廷,你反对我王建,就是反对朝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云挟持天子令诸侯了。

也就是这一刻开始,王建的身上有了一种和其它军阀截然不同的气质,他开始注意对人才的保护,开始对普通百姓进行人文关怀,哪怕这种关怀微乎其微。

当然,出身如此之低的王建在当时大概率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明明可以向其它军阀一样,残酷的施行武力镇压,想要的就去抢,看不惯的就杀掉,因为似乎这样的行为才更加适合当时的大环境,但他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某位贤者曾经说过,我们的人生命运,是由选择决定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对。

因为在作者看来,人生根本没有选择,所谓的选择,其实就是你听从了自己的直觉。

事实上,你没有做选择,而是你一定会去那么做。

田令孜和陈敬瑄比王建先到四川,但是他们就是传统军阀,只顾私利而从来不管百姓死活。

所以,后来者居上的王建很快超越了他们,并且击败了他们,王建占据成都,控制了蜀中的大部分地区,陈敬瑄服毒自尽,而田令孜也上吊自缢。

(左右神策十军使 田令孜 形象)

本来呢,王建打算直接一刀就把田令孜给砍死,但是田令孜拒绝了这种死法,他说,我曾经权柄在握,天下舍我其谁,你们要杀我,我没话说,但我应该有一种体面的死法。

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田令孜从长袖中取出一条精致的丝绢,然后耐心的把丝绢裁剪成一块一块的布条,又要求王建手下的士卒们用这些布条搓成一根绳子。

最后,田令孜用这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宦海浮沉梦,初窥禁苑墙。小马随龙驭,高堂掌玉章。

权倾朝野重,利诱市廛忙。黄巢烽火起,西狩路茫茫。

禁旅兵戈败,兴元避祸长。兄藩求庇佑,心计费思量。

蜀地风云变,身囚岁月伤。梦终随水逝,空余泪沾裳。

田令孜作恶多端,当然不值得歌颂,临死之前他流下眼泪,他不是在后悔自己这一生,他只是知道,他要死了。

(圣穆景文孝皇帝 唐昭宗 李晔 形象)

王建在四川大搞事业的同时,长安的僖宗已经先走一步,宾天了,新皇帝是僖宗的弟弟昭宗,也就是李晔。

昭宗和僖宗截然不同,他是那种十分典型的乱世明主,心怀大志,一直想要拯救大唐的命运,而且他这个人思维也很灵活,所以他很快就想到,王建在蜀地发展的势头这么猛,那不是好事儿,因为往往天下大乱之际,蜀地总是会率先割据出一个地方政权来对抗朝廷。

西汉有公孙述,东汉有刘焉,包括后来的蜀汉,东晋十六国的时候有成汉,这是昭宗知道的,他不知道的,之后元末还有明玉珍的大夏,明末还有张献忠的大西。

所以,对昭宗来说,王建不得不防。

但是,眼下对昭宗来讲,他最重要的不是解决王建,而是先把自己这条命给保住了。

因为,昭宗才登基不久,他就被一个宦官给囚禁了。

大唐的宦官,最能作妖,当然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把这些宦官全都给除掉,甚至可以说是杀光杀绝,但在此之前,天子必须独自面对这残酷的一切。

微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落日如血,悄悄染红了天际。

对待命运,昭宗李晔想要大胆一点,他早有预见性,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早晚都会失去。

15 阅读:3236
评论列表
  • 2024-05-20 07:43

    只可惜那花蕊夫人一个娇滴滴的人儿却被赵大粗胚整日里折腾……

    洞庭余波 回复: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