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祖安:白砥或有可能执将来书坛之牛耳

书法世家 2024-09-14 17:58:53

白砥,1965年生于浙江绍兴。1984年获北京国际政治学院文学学士。1990年获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文学硕士(导师沙孟海、刘江、章祖安先生)。1999年获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理论与实践文学博士(导师章祖安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展评审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

白砥或有可能执将来书坛之牛耳

文/章祖安

白砥小个子,笔力雄健,讷于言说,而出手不凡。他年纪轻轻,有如此的成就,大半归功于他的天赋,小半归于努力。近些年来,他已崭露头角。我看到一些书坛的中青新秀们,偷偷地在学白砥的书风,说明他已有一定的影响,现在看他的集子,我觉得他的确是有实力和潜力的。

白砥没有走与传统决裂的道路,相反,他对传统书法的精髓孜孜以求。他的传统功力颇深。集中所收录的最优秀作品之成因,约言之,来自三个方面。其一,古代碑帖;其二,近当代大家;其三,日本书家。他自己的本领即在于他的批判精神。他从近现代大家学得笔法入门,得以窥知古代大书家之用笔与格调,又从日本书家的作品中获得整幅布局之参差跌宕与多姿。他如此广泛地、深入地、批判地作出吸收与扬弃,此即所谓匠心独运,才得逐渐形成自己的面目。从他努力学习近现代大家与日本人的作品,并得益匪浅,可说明非汉以前书不读、非唐以前字不写、非国粹不学等崇尚,都显得过分的矜持与矫情。当然,鉴赏力头等重要,取舍之间可以少走弯路。 

从时序上看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先得雄健粗犷。学习二王后,即使其书变得骨气清刚,格调上高出一头,书风亦为之一变。在咱们书法界,嫌恶二王“当道”者有之,以为一学王书即便俗者有之,唯独不知二王不可随便学得。二王对初学者往往拒之甚深。于是一般人亦往往只能得其皮相,易成俗书。惟有天赋高而又有较扎实的临池功底者,始能攻人关防,得其真髓,这是笔者的观察与体验所得,今观白砥之书而益信。

白砥热爱传统,亦热衷前卫书法,他是个开放型人物。毋庸讳言,他虽是前卫派的一员猛将,且使用传统笔法为之,但从他的集子中看,不难发现,他的传统的汉字书法的艺术性要高得多。高在哪里?耐看。前卫书法或许能先声夺人(暂不管他是否书法),布置在堂室,富有装饰效果,但终究经不起细细品味。回到上面所说,艺术要的是复杂多变。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必经得起细细地品味。前卫书法作为艺术尚嫌简单寡味(此与汉字书法相比言之),它发轫于东洋,本身历史尚短,尚未锤炼成足与汉字书法比肩的水平。它作为一种新创的艺术门类之功,又当别论。有人以为前卫书法最终将取代汉字书法。我则以为:汉字存,汉字书法存;汉字书法存,前卫书法倒尚有个立足之地。设若汉字书法灭绝,前卫书法必将为绘画吞并。白砥君的实践,使我的这一看法更趋坚定。

整个80年代,对传统的批判是粗糙的,有时是粗暴的,对西方的了解也是极其肤浅的。现在,好些学者正作深沉反思,又走出国门,许多问题得以重新认识,眼界亦大为开阔。笔者也有幸去日本执教书法两年,又尝游学西欧诸国,亲见他们对本国传统的宝爱,感慨良多。反传统的高调固然耸听,但并不能振兴民族文化。这有些和高调民主相似。丘吉尔曾说:民主并不是一个好的制度,但是今天还没有比它更好的制度,所以我选择了民主。作为书法教师者我,虽觉得时至今日,仍令学生先埋头传统,也并不是个理想的方法,但是我还找不出比它更有效的好方法,所以我选择了传统。因此,我赞扬白砥对优秀传统的追求。  

“会于中和,斯为美善。”白砥正在努力走向我在《书法中和美层次剖析》一文中所提出的极雄而又极秀,极遒而又极媚的境界,这是我所非常乐于看到的。

前文提到白砥的成功大半得自天赋,并不是说他不努力。其实他非常用功。只是我觉得按他的天赋,尚应在自己的审美鉴赏力的提高上多花些功夫,书必须多读,吸收还可以更广泛一些。不懈地努力下去,他的成就不可限量,或有可能执将来书坛之牛耳。我于白君,有厚望焉。是为序。

​​​​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