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治是汉军正黄旗人,历任知县、知府等,康熙年间官至云南巡抚,后来因不从吴三桂叛乱,被吴三桂杀死祭旗。很多看过《康熙王朝》电视剧的朋友想必都为他觉得可惜,觉得他是一个大“忠臣”,死得冤。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忠臣”,却在顺治十八年制造了两桩大案,造成很多人家破人亡、很多官员被罢黜、流放。那具体是哪两个案子呢?
吴三桂
一、哭庙案
顺治十七年,江苏吴县县令任维初倒卖仓粮。第二年正月,顺治帝驾崩。二月初一,丧事报到江南,地方官设堂哭灵。过了两天,对任维初痛恨的一百多名诸生(一说18人)到孔庙哭灵,发泄对任维初的怨恨,将其告到府衙,时任知府朱国治接到诉状。审理时,任维初百般狡辩,他交代初到吴县,因为上司索求馈赠,没钱,只好这么干。
朱国治听后大惊失色,他不仅没有惩治任维初,反而诬陷诸生,向朝廷报告:县令催征招尤,劣生纠党肆横,震惊先帝之灵,妄图抗粮谋反。朝廷接报后立即派员调查,朱国治则大造声势,蒙哄过关了。七月,朝廷下旨,将金圣叹、顾伟业等18人处斩,其中还有8人的妻子、家产入官。朱国治本人亲临现场监刑。可以看出,哭庙案是一个血淋淋的冤案。
朱国治
二、奏销案
奏销案与哭庙案几乎在同一时期发生。奏销的意思是将征收的钱粮报部。奏销案就是一个与征钱粮有关的案子。明代以来,江南的赋税比其他省份要重很多,其中以苏州、松江为最,可能是因为那些地方比较富庶。因为徭役赋税重,所以交不起的人也很多很多。顺治帝去世后,康熙帝即位,因为年龄幼小,由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必隆等4人辅政。
辅政大臣下令让吏、刑二部让各级官吏催征积欠钱粮。接到命令后,朱国治立即行动,到无锡、嘉定一带催交。六月,朱国治上疏,造册向户部报告苏州、常州、镇江、松江4府与溧县一个县欠交钱粮的13517名文武士绅,还有衙役254名,诬称他们“抗粮”。吏部作出了严厉的规定,根据规定,在籍士绅,或罢黜,或降职,有的还遭到鞭打。有3000多人被械送到刑部议处,第二年五月才送回。翰林院编修探花叶名霭因为欠钱1文,被革职。于是有民谣说:探花不值一文钱。真是“苛政猛于虎”。
从以上两个案子中朱国治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他对清朝来说是忠实走狗,对人民却过于凶狠,不择手段。康熙十年,由于看到他的忠心耿耿,康熙帝任命朱国治为云南巡抚,让他监视平西王吴三桂。从朱国治的种种举动来看,被吴三桂杀死,成为政治牺牲品,一点也不冤。各位看官,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和评论。
康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