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琼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我对她的印象是创作出《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和《又见一帘幽梦》的言情作家。
近些年,大家对她作品中传达出的观点褒贬不一,有人说她三观不正、恋爱脑,误人子弟,有人说她是先锋独立女子的典范,提倡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
琼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句话说得好,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把她放到她的成长背景里去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琼瑶的成长经历,透过她的自传《我的故事》窥视她不为人知的一面,聊一聊她的原生家庭对她个人性格和行为的影响。
生于战乱,四处流亡的童年1938年,琼瑶的母亲袁行恕在成都生下一对龙凤胎,姐姐取名陈喆,因为父母是在北京双吉中学相识相知的,并且分别给姐弟俩取了小名凤凰和麒麟。
龙凤胎中的姐姐就是琼瑶,可以看出当时父母还是很爱这个孩子的,“望女成凤”,对她寄予厚望。
后来母亲又先后生下了一个小弟和一个小妹,父爱和母爱的秤砣渐渐倾斜。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难有太平安生的日子,琼瑶的童年可以说是在流亡中度过的。
她四岁时,在湖南的祖父写信给儿子,说湖南现在还算安定,希望可以一家团聚。
于是,一家五口(小妹还未出生)从四川逃往湖南。
路上遇到日本兵,全家人被枪抵着脑袋,母亲还差点儿被日本兵抢走,父亲上前阻拦,三个孩子哇哇大哭。
也许是日本人动了恻隐之心,最终放他们走了。
好景不长,烽火硝烟最终蔓延到了湖南,一家人又开始辗转逃亡。
颠沛流离中,琼瑶的两个弟弟走散了。
在当时比较重男轻女的社会中,父母悲痛欲绝,再加上经常遇到被日本兵枪指脑袋的情况,失去了信念,决定一死了之,“与其死在日本人手里,不如有尊严地死在自己手里”。
于是,父母带着年仅六岁的琼瑶投河自尽。
这是琼瑶第一次知道死亡是什么滋味,她在河里拼命挣扎,死命的叫喊。
也许是溺水的感觉太痛苦,也许是命不该绝,父母最终还是带着琼瑶上岸了。
幸运的是,两个弟弟也被找回来了,一家人团聚了。
抗战胜利后,琼瑶的父亲受聘到同济大学教书,举家迁往上海,在这期间,小妹出生了。
一家六口挤在一个房间里,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
白天,父亲在桌子上办公,晚上铺上棉被,就是琼瑶和弟弟们的床。
据琼瑶说小时候“记忆中欢乐的事情实在不多。贫穷会把欢乐从身边偷走。”
在这清苦的日子里,写作是琼瑶的唯一热爱。十四岁的时候,她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在上海没安定多少日子,一家人又一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直到1949年,一家人跑到了台湾,结束了流亡的日子,也是琼瑶个人不幸的开始。
双教师家庭里,学习最差的叛逆少女到了台湾之后,父亲成为了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副教授,母亲也去了一所中学任教。
双教师家庭里,总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是优等生,至少不能是差生。
琼瑶的弟弟妹妹们或许继承了父母的高智商,每一个学习都特别优秀,唯独琼瑶,成绩差的一塌糊涂。
有一次,琼瑶放学回家看到妹妹哭得很伤心,她问母亲妹妹怎么了。
母亲说,小妹太要强了,因为数学考了98分,没有考满分而痛哭。
这个时候,琼瑶书包里有一张20分的数学试卷,直到深夜,她才敢拿出来给母亲过目。
果不其然,收到母亲一顿劈头盖脸的怒斥,还恨她为什么不能像妹妹一样要强。
琼瑶受不了打击,当晚就吞安眠药自裁了,并且给母亲留了一封诀别信,写了她内心的痛苦、不安与委屈。
在信的结尾,她写道:一个破碎的我无法拼凑出一个完美的我,就让这个不够好的我消失吧!
抢救回来后,母亲抱着她痛哭,祈求她像凤凰一样再一次重生。
命是救回来了,但成绩并没有救回来。
每一次她拿着成绩惨不忍睹的数学试卷回家是时,不是被打就是被骂。
一个家里四个孩子,偏偏只有琼瑶一个人学习垫底,她成了这个家里不被爱的孩子。
而且,因为她小时候,额头上有块胎记,长得也不够漂亮,亲戚们总是调侃她:糟糕,糟糕,额上有胎记,鼻子上有疤痕,将来一定没人要,一定嫁不出去了。
在她的家庭里,琼瑶好像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没有人看到她身上的优点,更没有人夸奖她。弟弟妹妹的衬托,更显的她很差劲。
种种事件叠加,造就了琼瑶自卑、脆弱又带点反抗精神的性格。
于是,她爱上了唯一看到她身上闪光点点国文老师——蔣仁,一个比她大25岁丧偶的中年男人。
老师告诉她,你一定要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如果你还没有变心,我们就在一起。
这个要求与琼瑶父母不谋而合,虽然琼瑶学习不好,但父母还是强制要求她一定要考上大学。
如果考不上大学,丢的不是她一个人的脸,是她父亲的脸面,是整个家族的脸。
本身学习不好,又加上来自家庭的巨大精神压力,琼瑶没考上大学。
无法接受这样的失败,她又一次吞安眠药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母亲发现了她写给蔣仁的情书,认为一定说老师的引诱,才导致琼瑶考大学落榜。
于是,母亲将蔣仁告到了警察局,又告到教育局。
琼瑶跪地苦苦哀求母亲给老师留一条生路。但最终,老师还是被学校开除,无奈之下只能南下另谋出路。
结束了这一次的不伦恋后,母亲要求琼瑶再考一次大学,但琼瑶还是落榜了。
母亲不死心,要求她第三次考大学,这一次,琼瑶拒绝了。
后来,她在作品中是这样回应的。
借婚姻出逃,化身出卖父母的小作家两次考大学失败后,琼瑶也不过才20岁,赋闲在家,没有收入,花钱都需要看父母脸色。
有一次,有一位叫庆筠(笔名)的26岁青年来到家中,向父亲请教问题。
庆筠也比较爱好文学,和琼瑶算是聊得来。
也许是为了赶快远离强势的父母,俩人相识七个月后,琼瑶就和庆筠结婚了。
琼瑶终于远离了父母,和庆筠一起搬到了台南生活。
“贫贱夫妻百事哀”,结婚后,琼瑶和庆筠只能靠稿费生活,然而,两人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发表作品,稿费也不是那么及时的。
生活压力之下,庆筠外出打工,后在琼瑶孕期被外派欧洲。
生产时,琼瑶回到父母家。
结果,母亲说自己已经带大了4个孩子,不会帮她带孩子的,而且,母亲还嫌弃小娃娃的哭声,怕吵到正在备考的小妹。
明明在自己父母家,却比寄人篱下还难受。
结婚后,琼瑶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家务,一边写作。
并在此期间,创作出了长篇处女作《窗外》,一战成名。
反观她的丈夫庆筠,自己放弃了写作,也看不上琼瑶的作品,觉得不是真正的文学。
庆筠养家糊口的钱没赚多少,却染上了赌博、打牌的坏毛病,经常彻夜不归。
因为琼瑶的处女作《窗外》是以自己和蒋仁的感情为主线写的,爆火之后,庆筠觉得脸上无光,好像戴了绿帽子:全世界都知道你爱的是中学老师,而不是我。
他就编了一些故事,痛骂琼瑶。并且发表在报纸上。
后面俩人就离婚了。
琼瑶的处女作,除了庆筠不喜欢,她的父母也不喜欢。
因为作品里父母是拆散有情人的大坏蛋,影射她的父母拆散了她和蒋仁。
父母很生气,父亲直接否定她的才华:你以为大家是喜欢这个故事才买的书吗?大家只是想看你的风流自传而已。
母亲更是痛骂她出卖父母:我们生你养你,而你的才华就是出卖父母来赚钱吗?
不知道琼瑶当时作何感想,我看到这些话觉得很窒息。
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作品被很多人喜欢,又能带来收入,结果却被父母痛骂,被批判的一无是处。
这搁谁不难受啊?
后来,琼瑶和平鑫涛结婚,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男人支持她,认可她,欣赏她吧。
总结: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即使琼瑶成名了,赚钱了,她依然不张扬,不骄傲,依然可以看到脆弱、自卑的影子。
她把反叛、坚强的一面放进了她的作品里,如《情深深雨濛濛》里依萍在大上海歌舞厅唱歌时,回怼来找茬的尔豪:我是来赚钱的,我比你们高贵。
还有《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教养闹了不少笑话,可大家依然能看到她身上的闪光点,认可她,承认她。
而这大概是琼瑶一生也无法得到的。
琼瑶之前曾说:“我对母亲一直有崇拜和依恋的心理,在我内心,最希望就是被她承认、被她欣赏、被她宠爱”。
只是后来的人生里,琼瑶母亲的脾气越来越差,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还有抑郁症,晚年还得了失智症。
母亲性子很倔,不承认自己生病,可还是很快忘记了所有人。
直到1990年,母亲突发败血症离世。
终其一生,琼瑶从未被母亲承认、欣赏,但我想,母亲心里应该是很为女儿骄傲的吧。
有一个风靡海内外,创作一流,吸金一流的女儿,哪个母亲会不骄傲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