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那么黄,为什么却是永恒的青春经典?因为这6点!

幻翠聊文化 2024-07-24 03:39:55

村上春树成名之后,曾在媒体面前表示,他一定要写一篇“让全国少男少女流干红泪的小说。”

37岁那年,村上春树开始创作他说的这本小说,那时候,在雅典的一家低档旅馆里,连桌子也没有,村上春树每天钻进吵得要死的小酒馆,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

1987年,《挪威的森林》问世。

村上春树的豪言兑现了,这本书小说确实赚足了无数青春男女的泪水。

尽管尺度很大,有大量的“性”描写,但村上春树毫不避讳,他大大方方地拿出来说,女人的胸脯,男人的性欲,他没有忸忸怩怩。

这本书出版后,很多人都指责他写得色情。

在谈到《挪威的森林》的创作时,村上春树说:

我是想把他写得纯净些的,生殖器也好,性行为也好,越是如实地写,就越没有腥味,我是以这个想法写的,但不少意见认为并非如此,说是色情,说现代年轻人难道是那样不成?可若连那个都算色情,我倒想问那些人过的是怎样的性生活。

所以,读的时候,让人面红心跳。

许多年来,这本书一路畅销,是青春的经典。

打开书,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那群十八九岁的少男少女,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困惑、孤独,往往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震动。

林少华说:

《挪威的森林》既是青春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多棱镜。

同时带来严肃的思考,让人从中看到自己、确认自己,进而修正自己的人生运行轨道。并且提醒读者不必拘于一格、迷于一途。

对于人生,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没有前世作为参考,没有来生可供修正,但我们都想过得更好,所以,很多书,就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提供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重读《挪威的森林》,这6点,永远值得我们深思。

01 性,每个成年人或早或晚都会面对的事情

《挪威的森林》里,有许多性感的场面。

第一处是直子二十岁生日的时候,渡边和她发生了关系,村上春树是这样描写的:

我关掉房间的电灯,缓缓地轻轻地脱去她的衣服,自己也随之脱掉,然后抱在一起。

那是个温和的雨夜,我们赤身裸体也未感到寒意。

我和直子在黑暗中默默地相互抚摸身体。我吻她的嘴唇,温和地用手扪住她的乳房。直子握住我变硬的东西。她的下部温暖湿润,等待着我。

最后,直子用力抱住我发出呻吟声。在我听过的最亢奋时的声音里边,这是最为凄楚的。

后来,直子在疗养院,渡边前去看望她,两人重新拥抱在一起,村上春树是这样写的:

我轻轻吻着她的脖颈、肩头和乳房。直子仍像上次那样用手指帮我疏导出去。

之后我搂住直子,告诉她两个月来自己一直记着她手指的感触,并且一边想她一边自慰。

直子死后,渡边到处流浪,想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再次和玲子相见,两人发生了关系,村上春树写:

我吻遍她的全身,遇到皱纹就用舌尖舔一下,随后把手放在她小女孩般不发达的乳房上,轻轻吮着乳头,手指放进那温暖湿润之处,慢慢地动着。

他们做了一次又一次:

我抱起她的腰,一直探到尽头,让这种感触扩散到全身,细细地玩味,直到心满意足才泄出

就传统社会而言,性一直是一个隐秘的话题,很多人谈性色变,然而,性又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就传统而言,性不可谈。

不仅不可谈,一旦有人开始谈,还要被口诛笔伐,有一本小说,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房思琪遭到禽兽老师的性侵,可是,她不敢说出来,她连反抗都不敢。

房思琪感慨:

我们的教育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性教育。

最近几年,有关性教育的问题,很多媒体也在谈,性教育的缺失,会造成很多问题。

但我想说的是,性这个东西,要谈,但不能谈成肮脏的东西,因为它稍不小心,就会变得龌龊。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也有很多性描写,但他写得很有诗意,就是“不脏”。

性是人生一种基本的东西,孔子还说,食色,性也。

我们谈,是为了让之变得更美好,用一种更好的态度去面对它,也不让它成为坏人手中的工具,不让它成为自己批判自己的东西。

02 好好活,才是真本事

我欣赏一种人生态度,好好活,活够了就去死。

什么意思,每一天都让生命尽情绽放,等到死亡自然来临的时候,没有遗憾,没有悔恨,坦然地接受。

我讨厌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用死亡去逃避生之责任。

死是上天的事,到死的时候,上天会自己拿去的,不用你亲自动手。

有些人因为活着太难了,就选择死。

我承认,任何想以死来解决问题的人,都一定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绝望,对生活绝望,对世界绝望,对自己绝望。

但死是容易的,活着才是本事。

史铁生说: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所以,每一天都好好活,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怎么才算好好活?

《士兵突击》里面,许三多有一个著名的悖论,他说:

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渡边在经历了好友死亡,女友直子病发进疗养院,渡边也很绝望,他也想一死了之。

人死了,万事皆空,一切都回归虚无。

但活着的人,却还要承受死亡带来的痛苦,可哪有什么关系?让他们痛苦去吧?让亲人去痛苦,让爱人去痛苦?

那就是一个安乐之境。

相比于死亡,活着太难了。

然而,渡边决定好好活着。

他在心里告诉木月:

“喂,木月,我和你不同,我决定了活下来,并决定尽力好好活下去。”

他决定承担起人生的责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人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痛苦,在痛苦和困难面前,选择逃避,这是人之常情,这是人性。

然而,在人生的痛苦面前,选择迎难而上,无疑更需要勇气和能力。

03 人生就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在以一种看得见的速度奔向死亡。

因为,人生总是过一天少一天。

人出生,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但最后都会有一个必然的结果,那就是死亡。

死亡是终结的审判,横亘在生命的前方,不断地提醒着你,人生终将死去,你还不好好珍惜?

木月是渡边最好的朋友,可是木月17岁那年,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死了,一了百了,可是活着的人,却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

木月死后,渡边逃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以为,在新的地方,就能开始新的生活。

他在新的地方,上大学,结识新的朋友,可死亡,却从不曾远离,因为木月毕竟死了,而他,只能靠回忆去看见木月。

渡边这才明白: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后来,渡边和木月的女朋友直子走到了一起,直子也告诉他,死的人永远死了,活着的还要继续活着。

直子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后来去了疗养院,一开始,渡边充满希望,觉得直子一定可以康复。

可是他渐渐意识到,直子可能永远也康复不了。

他痛苦不堪,就在这时候,直子却不给自己时间了,她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21岁的直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直子死后,渡边无法忍受痛苦的折磨,他出去流浪,让肉体在世间流浪,让灵魂在孤独中升华。

他渐渐明白,无论明白多少道理,都无法弥补心爱的人死去所带来的悲痛。

我相信,每个人早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亲人离开,朋友离开,但我们却不得不带着这些离开,好好地活着。

渡边流浪途中,遇到直子生前的朋友玲子,她同样被抑郁折磨,在疗养院与疾病奋斗多年,最后,她与渡边吃了一顿饭,做了一次爱,选择重新开始生活。

玲子告诉渡边:

祝你幸福地活下去,把我这份和直子那份都补偿回来。

很喜欢的一个关于人生的说法,叫向死而生。

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奔向死亡,在这无常的人生当中,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

所以,不妨想想,假如今天是生命最后一天,你会不会觉得遗憾?还有什么事情是你想做而没做的?

趁现在还活着,去开始吧。

04 人生就是一种选择,没有好坏,没有标准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选择。

不应该用好或者不好这样简单粗暴的标准去评价人生,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目的,各不相同。

对于喜欢海的人,他想看海。

对于喜欢山的人,他想看山。

由于喜欢的东西不同,他们的追寻方式也必然不一样。

对于同样在进行百米赛跑的人, 你可以去比较谁跑得更快,可是你不能拿百米赛跑和跳高这两个不同的项目来进行比较。

人生也是这样,不同的人之间,爱好不同,兴趣不同,追求不同,是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的。

渡边刚去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室友,叫敢死队,热爱地理,喜欢地图。

渡边见了敢死队,感慨说:

世上果然有各种各样的希望,人生目的也各所不同。

后来,渡边去疗养院看直子,说起他在学校的生活,直子问:

“我也能过那种生活?”

“集体生活?”

“嗯。”

渡边告诉她:

怎么说呢,这东西主要看个人想法。

谈到敢死队的追求,渡边和直子都忍不住地笑,渡边心里感叹:

他只是想绘地图——那是他可怜巴巴的人生中的一点可怜巴巴的追求,谁有资格来加以嘲笑呢!

后来,渡边和朋友永泽聊天,谈到人生理想,永泽说:

“人生无需那种东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为规范!”

永泽问渡边:

不喜欢我这样的人生?

渡边说: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

永泽又说:

那就是羡慕我的人生喽?

渡边说:

也不羡慕。我太习惯于我自己了。

我们每个人都只能过自己的人生, 对他人的人生,只是看客,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为了自己的人生,究竟付出了多少。

就像村上春树在书中说的:

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荡舟于美丽的湖面,我们会既觉得蓝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娇。

别人的人生也许很好,但我们的人生,也不差,因为我们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自己的人生过成这样。

我们不必去比较,只需要努力将自己的人生过好。

要始终记得,日子是自己的。

我发现,一本好书,永远不会断言怎样的生活是好的,它只是在引导我们探索,去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

05 孤独是人生常态,懂得享受孤独,才能真正过好自己的人生

在村上春树的笔下,有很多特立独行的人。

村上春树曾说:

他们自成一统,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人价值观。

在《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他常常落落寡合,经常独自旅行,显得与众不同。

绿子问他:

这是浪漫情调?

渡边说:

一个扛着睡袋、满腮胡子、疲于奔命的人到哪里找什么浪漫情调呢!

绿子又问:

经常这样一个人旅行?

渡边说是,绿子又问他:

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旅行,喜欢一个人吃饭,喜欢上课时一个人孤零零地单坐?

渡边说: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能落得失望。

绿子把太阳镜的眼镜腿衔在嘴里,重复了一遍: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孤独,是人生常态。

人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孤零零地到来的,无论如何,他是一个人,一个与他人不同的人。

因为不同,所以会有不被理解的孤独。

有些人为了逃避这种孤独,努力变得合群,最后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还有不被爱的孤独,有些人为了逃避这种孤独,要么讨好,要么拒绝。

但是我们会发现,恰恰是那些我们独自前行、默默独处的时间,让我们狠狠地吸收着生命的能量,慢慢地成为了自己。

村上春树说:

所谓成长恰恰就是这么回事,就是人们同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

人,如果自己没法陪伴自己,自己没法去享受生命本身的孤独,一直都在寻求外在的理解和陪伴,那么这一生,就会一直在寻找之中,不断追逐。

06 好读书,读好书

加缪说过一句话:

一切特立独行,都是因为内心强大。

慢慢也会发现,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大多数内心强大的人,都是喜欢读书的人。

在《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但他说:

“我这人纯属凡夫俗子,并无引人注意之处,只喜欢独自看书听音乐。”

可是这个凡夫俗子,确实也特立独行,当他目睹了同学们欺软怕硬,在权力面前点头哈腰,他看不惯,也看不起。

那些平时信誓旦旦说要改变大学,可是在学潮被警察镇压之后,立马变得乖乖的,渡边充满不屑。

上课点名,他不应声。

在班上,他被孤立了。

谁也不跟他说话,他也不对任何人开口。

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对存在的个体来说,有各种压力。

读书也许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会让我们有直面这个世界的勇气和底气。

林语堂说过一句话:

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生活怎样,是自己的选择,但不读书,很多时候根本就没得选择,因为生活早就帮我们选好了,我们根本就没有勇气和底气去对抗它。

07

我第一次读《挪威的森林》,大概是在大二时的一个暑假,在学校的宿舍,看完了这本书。

那时候,还不清楚为何要看书,也不太清楚该看什么样的书,于是,就逼着自己,从世界名著开始,雨果、卢梭、司汤达、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哲学上的柏拉图、康德、休谟,心理学上的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一个又一个。

大多都是读完之后,印象不深。

尤其是读《挪威的森林》时,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被那么多人喜欢,那些优美、诗意、孤独和迷茫,我没看懂,倒是对里面的“性”描写印象深刻。

现在想想,那时候读的很多书,虽然读不懂,但它们也在慢慢影响着我,时至今日,我依然感激当初的自己,曾那样逼了自己一把,逼自己去读书。

几年过去了,再去重读一些书,会读到不一样的东西,才发现很多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能引起人们对生活、对自己的反思。

在它们面前,你会变得平和,变得安静,你的内心,会慢慢长出一些力量,让你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麻木,而是审慎地去过这一生。

文|不有趣灵魂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