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4天瑜伽工作坊,到底能有多少收获?

惰惰的瑜伽 2024-09-06 01:52:35

这是Hamish和Louise老师工作坊的第4天,我如常7:30到教室,乖乖在教室门口排队,期待能早点进去练习。

教室里依旧是人挨人,有了地暖的加持,空气中都是温热的,不用担心一丝春天的寒冷。等了没多久,就有空位置了。

本以为,进行到第4天,我应该已经适应了教室练习的氛围,可是从静坐开始,我的心还是踏实不下来?虽然闭着眼睛,但周围任何风吹草动都在撩拨我的心弦,同时,我的内在世界也有各种剧目上演。

比如,同学们好像进入教室后,就直接开启拜日式的练习,不像我,还静坐一会儿,这样算不算个显眼包?可是,静坐对我真的很有必要,特别是在教室里,至少能让呼吸平稳一下,不然,就这么呼哧带喘地开始熬汤,真不知后面的呼吸会成啥样?

又一个念头升起,想那么多做啥?要是老师不允许,就会告知我的,还是本本分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这样一来一回中,静坐结束了,30个呼吸,花了不到5分钟,比在家练习时要快很多,心也是没静下来的感觉。我曾想再坐一会儿,但我清楚,再坐多久,我也待不住,还是开始练习吧!

走上垫子,开启拜日式,又开始有念头飞来,比如周围同学做到了哪里,比我做得快,还是慢;人家貌似是二序列练习者,怎么四柱都是走的;旁边的同学在做头倒立,努了半天,就是上不去……

剧目依旧繁杂,我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好继续关注呼吸和凝视,把自己的焦点慢慢回收。当我有意识这样做时,会管用,也许我的身体已经开始适应了阿汤的节奏。

当天的练习中,两位老师辅助我的体式,包括单腿手抓大脚趾上提、龟式、轮式之后的前屈。鉴于我这种长期在家练习的人,体式自然是“落后”的,感觉到老师在旁边跑前跑后,辅助各种站立上下轮和二序列的众多体式,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另一个世界的练习者。

我也曾想过,要不要挑战一下站立上下轮,但始终没张嘴问。原因是,若是我的身体条件具备,老师可能会主动让我做,何必强求呢?

此外,就算我这次尝试了,又如何?一个人在家练习时,依旧会远离这个体式。算了,不做也罢,还是好好跟我的龟式相处,静待花开。

后来,我突然想到,老师在分享会时,特别强调阿汤是呼吸的练习,并伴随着一些有难度的体式,但在辅助时,老师更多是辅助同学们进入某个体式。在我被辅助时,老师没有特别提及呼吸,也许是我的呼吸尚可,才未被提示。

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我接下来继续练习时,我始终要记得呼吸才是阿汤的重中之重,切莫为了追求提示,而遗忘了呼吸的重要性,那才是真的舍本逐末。

若是让我自己回顾这4天的练习,在体式层面,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被老师绑龟,就稀里糊涂地绑上了,没有很深,双腿绑上时,明显呼吸会加速。

但这被绑上,与自己能绑上,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不知我还要熬多久,才会初见成效。学习群里,有位同学说,被老师发了新体式,进入三序列的练习。

如此说来,岂不是我的练习显得颇为平庸且寻常?可转念一想,只是4天,就想让体式有质的飞跃,简直是天方夜谭。况且,阿汤授权老师在工作坊中,都不太讲突破体式的要领。

就好像Hamish和Louise老师4天的工作坊,包含4天的mysore早课以及2天的分享会,每次的分享会大约2个小时。

细细想来,其实老师们已经给了我们很多东西,比如瑜伽哲学、他们对于阿汤的感受以及一些基础体式的要点,就像上犬式脚踩地的方式,我虽然尝试过,成功过,可后来再做,却觉得便扭,腰背处有挤压。

接下来,就靠慢慢消化了,看看我还能记得哪些老师说过的话,举过的例子,哪些练习方式能被我带到日常练习中。这些才是我从工作坊中学到的真本事,才是会真正属于我的。

4月在上海掌门人的工作坊,依旧是这种风格,练习+分享会的模式。与其他瑜伽工作坊比起来,诚然有点短小精悍,但足以让我们细细品味、慢慢消化。

再退一步想,我觉得能见到熬汤40多年的Hamish老师,熬汤20多年的Louise老师,还有掌门人本人,一个在阿汤文化的浸泡中长大的人,看看他们整个人的状态,近距离感受他们的气场,已经很神奇了。

尽管Hamish和Louise老师来自经常阴云密布的伦敦,但我却感受到了加州阳光的灿烂,不知是不是阿汤练习让他们从内到外散发出这种和蔼、温暖的气质?

感恩遇到老师们!未来继续好好熬汤!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