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美食—油脂火烧

攸宁世界 2024-08-02 03:59:17

接上篇

某日上午11点,课间休息,学校门口出现了一个卖那种长方形烧饼的小摊,他们称之为:火烧。

图片来自网络

半截铁桶,架了一个土陶制的饼炉,上面是个铁鏊子,打好的火烧放在一个草编的筐子里。

图片来自网络

香气扑鼻的火烧,吸引了不少的学生,前去购买 ,因课间学生较多,往往刚出炉的烧饼,都来不及放到筐里,就被排队的学生买走了。

说起来,这些能买得起烧饼的同学,家庭条件一般来说,在当时应该算是富裕的。

因为七十年代,双职工父母两人的工资,也就不超过一百元,还要养活几个孩子,甚至老人,很少有给孩子零花钱的,所以说,能买得起这个火烧的,家里生活条件应该比一般家庭,都要好一些。

当时,有要好的同学,将那烫手的火烧,撕了一块给我,我一尝,还真的是好吃,外面焦酥,内里软香,还夹杂着一些葱花和碎肉丁,他们称之为油脂火烧。

我有个不知算好还是坏的毛病,那就是对一切我所不了解,或新鲜的事物,永远地保持着好奇之心。

这油脂火烧,我曾经很仔细地看过他的制作过程。

面是提前发酵好了的,把面用小杆杖赶成长条状,然后抹了一点提前腌制好的,混合着肥瘦相间的肉丁的稀料,撒上点葱花,然后再卷起来,整理成长方状的饼胚,放在铁鏊子烙至外表焦黄,再移开鏊子,放入饼炉内烤制片刻,外表焦黄,内里鲜香的油脂火烧就出炉了。

后来,知道了烙饼中油酥的作用,就想,那些肥瘦相间的肉丁,可不就是起了油酥的作用吗?

这是我第一次觉得食物,居然也有这么好吃的。

也就是从此开始,这一小块火烧,打开了我的味蕾,也让我知道“饿”的感觉了。

结果,每天一到11点钟之后,胃里就开始叽里咕噜地叫了,因此,就导致我每天早上,会多吃半个馒头,这都是让那油酥火烧闹的。

由此,也就有了打制火烧的器具,烧饼圈的故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