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吸管征服世界,靠每根0.0008元利润,他干成全球行业第一

霸苍笙客栈 2024-09-04 02:11:49

一根吸管只有0.0008元的利润,却有人靠它年入上亿?

这个大佬就是楼仲平,他还因此获得了“吸管大王”的称号。

除此之外,他还是《鸡毛飞上天》中男主角的创作原型,凭借着“鸡毛换糖”的小生意,一步步缔造出垄断吸管市场的商业帝国。

出身贫苦人家的他究竟是怎样靠着别人都看不起的小买卖,取得如此成就的呢?

艰难岁月

1965年,楼仲平出生在浙江义乌一个贫困家庭。那个年代,温饱都是问题,更别说什么理想抱负。

14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楼仲平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外出谋生。

他们来到了几百公里外的江西弋阳,开始了"鸡毛换糖"的生意。

所谓"鸡毛换糖",就是挑着货郎担,用红糖、草纸、纽扣等小商品,换取农户家里的鸡毛、畜骨等废品,再转手卖给收购站赚取差价。

这份工作又脏又累,还常常受人歧视。尽管如此,楼仲平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勤勉工作,认真琢磨生意经。

他发现,虽然"鸡毛换糖"利润微薄,但胜在同行少、竞争小。

几年下来,楼仲平几乎垄断了当地的鸡毛生意,不仅解决了温饱,还攒下了一笔钱。

之后的时间里,楼仲平辗转全国各地,先后从事过20多种行当。他卖过香烟、瓜子,开过小吃店,干过建筑工地。

虽然都是别人看不起的小生意,但是楼仲平却是每项工作都投入了实打实的努力。

这段颠沛流离的岁月,让楼仲平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也锻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1991年,26岁的楼仲平回到了家乡义乌。

此时的义乌,已经开始兴起小商品经济,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批发市场。

楼仲平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决定在这里重新创业。

他租下了一个几平方米的小摊位,开始售卖当时刚刚流行起来的纸杯、吸管、一次性筷子等小商品。

虽然利润不高,但胜在成本低、周转快。

楼仲平勤勉经营,很快就做到了市场上的佼佼者。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楼仲平的人生轨迹。丁建国敏锐地察觉到吸管市场的潜力,毅然拿出全部积蓄购买了一条二手的半自动生产线,开始了吸管生产之路。

就这样,楼仲平租了两间民房,雇了几个工人,开始了自己的吸管生意。

逆势而上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是极为冒险的。

亲戚朋友们纷纷劝阻,认为吸管利润太低,根本赚不到钱。

有人给楼仲平算了一笔账:一根吸管的利润只有0.0008元,卖出1万根才能赚8块钱,这样的生意怎么可能赚钱?

但是楼仲平却有自己的考虑,他发现,当时国内生产吸管的工厂很少,很多饮料厂都是从国外进口吸管。

如果能做出质量过硬、价格适中的国产吸管,必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事实证明,楼仲平的判断是正确的。

他带着样品四处推销,很快就获得了一些饮料厂的订单。

这些大厂发现,楼仲平的吸管质量不比进口的差,而且价格更便宜,运输成本更低,于是纷纷与他建立了合作关系。

仅仅一年时间,楼仲平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此后,他的吸管生意一路高歌猛进,每年的利润都在成倍增长。

这让楼仲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商业理念:不要嫌弃利润小的生意,只要市场需求大,积少成多也能赚大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许多企业陷入困境。

金融危机导致原材料价格暴涨,许多吸管厂为了维持利润,开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有的厂家在包装上标明200根吸管,实际只放100多根;有的则使用劣质材料,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面对这种情况,楼仲平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坚持诚信经营,使用最好的原材料,确保每包吸管的数量只多不少。

同时,他还专门拿出2000元,为自己的产品注册了"双童"商标。

这个决定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在行业尚未形成品牌意识的年代,他就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抢占了行业先机。

随着其他厂家因质量问题陆续倒闭,使得"双童"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逐步成长为行业翘楚。

楼仲平趁机收购了十几家濒临倒闭的吸管厂,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

创新战略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楼仲平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过度依赖大客户带来的风险。

起初,能够获得知名饮料厂商的大订单,对双童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但是楼仲平很快发现,这种看似稳定的合作模式其实暗藏危机。

2003年,楼仲平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主动放弃维持大客户订单,转而在国内发掘酒店、连锁餐饮、酒吧等中小客户。

这个被称为"小客户原则"的策略,后来被写入多所高校的MBA教材,成为经典的营销案例。

楼仲平解释说:"如果1个大客户顶10个小客户,那我为什么不去找10个小客户做生意呢?大客户他们说了算,小客户我们能商量。"

同时双童集团采取了"抓小放大"的策略,不再过度依赖外贸业务。

这一策略的核心是开拓中小客户市场,虽然单个客户的订单量可能不大,但数量众多,且利润率较高。

这种策略不仅分散了风险,还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而且实施的效果立竿见影。

双童的利润率由此上升了20%,更重要的是,公司获得了更大的议价权和经营自主权。

当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时,许多依赖外贸的企业遭受重创,而双童却因为早已建立起多元化的客户结构,成功避开了风暴。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楼仲平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持续寻求创新和突破。

他深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楼仲平大力投入研发,将吸管从单纯的饮用工具转变为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的产品。

他开发出眼镜吸管、风车吸管、爱心吸管等各种新颖造型,让原本平淡无奇的吸管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不仅拓宽了产品线,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楼仲平率先投入可降解吸管的研发。他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致力于开发PLA生物可降解吸管、可食用淀粉吸管等环保产品。

这一举措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也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楼仲平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延伸到了行业标准的制定。

他带领团队参与制定吸管行业的国际标准,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结语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职场人士,都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珍惜每一个机会,保持创新精神,坚持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信源

浙商杂志:2024-07-12 《楼仲平:从“吸管大王”到实业“大V”》

中外管理传媒:2023-05-05 《“吸管大王”楼仲平:在产业的尽头,我毅然转型》

0 阅读: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