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是一首有故事的诗,直接影响了孟浩然的人生命运。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一辈子没有步入仕途。他难道真的一心想要隐居山林吗?不是的,起码他在40多岁的时候还想着科举入仕,或者有人推荐他走入官场。
史书记载,孟浩然在不惑之年的时候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在考试中落败,他的诗句却在长安受到了认可。孟浩然在长安结识了很多热爱诗歌创作的人,其中就有大诗人王维。他们二人一见如故,常常在一起讨论创作问题。
接下来的一段故事只存在于野史之中,其真实性有待考证。有意思的是,如果这件事真实存在,恰好可以说明孟浩然为何坚定地选择隐逸生活。据说,有一次王维私下里邀请孟浩然去翰林院陪他聊天。翰林院是官署衙门,孟浩然作为布衣之身进去,还是要遮掩避讳一番的。正当孟浩然和王维在翰林院私聊的时候,唐玄宗到了翰林院。匆忙之间孟浩然躲到了床底下,眼看着误会就要闹大了。
王维不敢欺君,就说出了实情。恰好孟浩然的诗名满长安,唐玄宗就让孟浩然赋诗一首,看看他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文思敏捷。于是就有了这首《岁暮归南山》,至于为何影响了孟浩然的人生命运,读这首诗就知道了。
诗中写道,科举失败后情绪低落,曾经想过直接在宫门前上书,展露才华。想了又想,还是没有这样做。回终南山吧,那里有一间草屋可以居住。科举落榜并非是朝廷识人不明,而是他本人才华有限没有达到朝廷录用的标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和很多朋友开始渐渐疏离了。白头发越来越多,年纪越来越大。时值岁暮,新春将至,本该高兴的时候,心中充满矛盾纠结,常常夜不能寐。睡不着的时候,看着松树影子和月光投射在窗户上,四下里一片寂静。
这首诗很好啊,拍了唐玄宗的马屁。说唐玄宗是圣明天子,他听了应该龙颜大悦啊。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唐玄宗在他的诗中只听到了怀才不遇、空虚落寞。这一点让唐玄宗受不了,他始终觉得全天下有才华的人都已经走入朝堂。他开创了一个盛世,怎么可能埋没人才呢!唐玄宗对孟浩然说,你志在山林不在官场。想要隐居是吧,以后别想着科举入仕了。
就这样,孟浩然回到终南山,到老也没有重返繁华长安。他被皇帝撵走,从此与仕途无缘。虽然无法证明确有其事,不过凭唐玄宗那种骄傲自信的性格,像是他能干出来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