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旅长轻率动手打人,毛主席下令:先撤职,调到中央党校学习

新霖谈历史 2024-09-05 13:20:50

我军的开国上将中,有这么一个人,在红军的三个方面军中都担任过军以上指挥员,他长期担任军事教育工作,并且酷爱写日记,被人称作“军中日记第一人”,此人就是开国上将陈伯钧。

陈伯钧是四川达州人,黄埔六期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教导团,该团本来是要参加南昌起义的,但开赴九江时被张发奎察觉后缴械扣押,陈伯钧就此脱离教导团,后来追赶上了贺龙的20军,被安排在20军独立团任团部副官、新兵训练处主任等职。

不过,在起义部队被打散以后,陈伯钧也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后经党组织安排,参加了毛主席在湘赣边界领导的秋收起义。因此,陈伯钧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井冈”。

陈伯钧跟毛主席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一直管毛主席叫“老毛”,要知道“老毛”这个称谓不是一般人能叫的,起码也得是朱老总这个级别的。但陈伯钧长期都这么叫,为此还受到老首长贺龙总的来信批评,这也可以看出陈伯钧和毛主席的不一般关系。

毛主席枪下留人,救下陈伯钧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军余部上了井冈山,陈伯钧被任命工农革命军教导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叫吕赤。吕赤也是黄埔生,毕业于黄埔四期,同时还是陈伯钧的四川老乡。两人关系很好,时常一起开玩笑。

但不久后,陈伯钧就犯了一个错误,吕赤也不幸牺牲。

当时,对于武器弹药极度匮乏的红军来说,每一把枪都弥足珍贵。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伯钧在袁文才部工作期间,意外得到了一把名为“曲天”的旧式手枪。虽然这把手枪款式老旧,扳机还有些毛病,但对于陈伯钧来说,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了。他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拿着这把枪逢人便夸耀。

然而,当他兴奋地拿着枪向自己的好友,教导队长吕赤展示时,却遭到了对方的嘲讽。

“你这枪都打不响,不还是半斤铁,扔了算了!” 吕赤看着陈伯钧手中那把破旧的手枪,忍不住打趣道。

吕赤的话虽然刺耳,但陈伯钧依然舍不得扔。从那以后,一有空闲时间,陈伯钧就拿出那把“曲天”手枪,像对待珍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把它拆开,用随身携带的煤油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每一个零件,试图找出问题所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伯钧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那把被他视若珍宝的“曲天”手枪终于恢复了往日的荣光。看着手中这把重新焕发生机的武器,陈伯钧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找机会试试它的威力。

那天,吕赤带队外出执行任务,归期未定。傍晚时分,当陈伯钧看到那支熟悉队伍的身影出现在山脚下时,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一路飞奔,迎了上去。

“老吕,你看,我的‘曲天’现在可不是‘半斤铁’了!” 陈伯钧笑着走到吕赤面前,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他分享自己的喜悦,他熟练地拉动枪栓,想要展示一下自己修复的成果,却忘记了检查枪膛里是否还有子弹。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只见吕赤直挺挺地倒了下去,鲜血从他的头部喷涌而出,染红了周围的土地。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陈伯钧只感觉自己的脑海中一片空白,耳边回响着那声刺耳的枪响,眼前不断浮现着吕赤倒下的那一幕,如同慢镜头一般,在他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放。

等他反应过来时,手中那把“曲天”手枪已经掉落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老吕!老吕!” 陈伯钧跌跌撞撞地扑到吕赤身边,拼命地想要捂住他头上那不断涌出鲜血的伤口,但一切都无济于事。

吕赤,那个与他一同出生入死、亲如兄弟的战友,就这样不幸倒在了他的枪口之下。

得知消息的士兵们怒火中烧,群情激愤,他们无法接受,那个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导队长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

“杀人偿命,枪毙他!”

“为吕队长报仇!”

愤怒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陈伯钧被士兵们愤怒地押到了毛主席面前。

“毛委员,您要为吕队长做主啊!”

望着眼前悲痛欲绝的战士们,以及低着头,满脸悔恨的陈伯钧,毛主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同志们,我知道你们现在很愤怒,我也很心痛。吕赤同志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他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牺牲是我们巨大的损失!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白,陈伯钧同志不是有意为之,他只是一时疏忽才铸成大错。如果我们现在杀了他,就等于失去了两名优秀的指挥员,所以我看还是不杀为好。”

但有些战士仍然愤愤不平,毛主席还是耐心的做工作:“我们不让他偿命,但是要惩罚他的,吕赤同志未能完成的工作,要由陈伯钧加倍完成,另外再罚他一百板子。”

大家听完后,面面相觑,却没有人提出异议。

最终,陈伯钧挨了板子,却捡回了一条性命。事后,他被调离了教导队,到一团一连担任副连长。

1955年9月,当陈伯钧被授予上将军衔,站在领奖台上,回首往事,他的心中五味杂陈。他把授衔证书摆在桌上,对家人说道:“当年如果不是毛主席,我早就死了;如果不是我开枪走火,吕赤同志也应该是上将。”

长征路上的“铁屁股”

1932年6月,22岁的陈伯钧升任红5军团第15军军长,但不久后因支持毛主席的军事主张被撤去军长一职,直到次年1月重新被启用,历任红5军团参谋长、红5军团第13师师长。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陈伯钧率红13师担负断后任务,掩护主力先后突破敌三道封锁线。11月,陈伯钧率部抵达湘江,与敌苦战一天,硬是扛住了几万人的围追堵截,掩护红军主力过江。时任红5军团参谋长的刘伯承事后高度评价说:“红13师是我最放心的师!”

不久,刘伯承被调回红军总部任参谋长,陈伯钧接任红5军团参谋长。红5军团在长征途中一直担负断后阻敌任务,多次打退国民党军追击,保证了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安全,被红军称为“铁流后卫”,军团参谋长的陈伯钧因此也有了“铁屁股”之称。

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陈伯钧调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参谋长、红4军参谋长,期间还因公开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短暂调到红大担任教员。

1936年7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在任弼时、贺龙的要求下,陈伯钧调任红6军团军团长。至此,陈伯钧在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中担任了军一级的职务,这种情况还是很罕见的。

轻率动手打人,被毛主席撤职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6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20师第359旅,陈伯钧被任命为旅长,王震为副旅长,下辖第717团和第718团,共有5000余人。

不久,王震率第717团和旅直属营一部共2100余人,以第359旅的番号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陈伯钧率第718团和旅直属营一部留守陕甘宁边区,驻扎在洛川一带。

当时,部队急需一批棉衣过冬,陈伯钧心急如焚,召集旅部召开后勤工作会议,打算派人前往延安采购。

陈伯钧安排旅部的会计老袁前往延安办理此事。老袁为人忠厚老实,做事认真细致,深得陈伯钧的信任。

“老袁啊,这次去延安,除了棉衣,还有一些紧缺物资也要一并采购回来,这是清单,你收好。” 陈伯钧将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条递给老袁,再三叮嘱道。

“旅长,您放心,我一定把事情办妥!” 老袁接过清单,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口袋里。

交代完老袁,陈伯钧便匆匆赶去会议室主持会议。谁知,会议才刚开始没多久,院子里就传来了一阵争吵声,而且声音越来越大,甚至盖过了会议室里陈伯钧讲话的声音。

陈伯钧素来性情火爆,最讨厌开会的时候被人打扰。他皱了皱眉头,猛地站起身,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外,对着院子里的人群怒吼道:

“吵什么吵,像什么样子!都把这里当菜市场了吗?”

只见老袁站在人群中间,满脸通红,却又带着几分委屈和无奈。

“旅长,我正准备出发去延安,看到院子里停着一辆卡车,他们也去延安,我就想搭个顺风车,谁知道他们不仅不肯,还……” 老袁说着说着,声音变得哽咽起来。

“老袁,别着急,慢慢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伯钧意识到事情可能并不简单,耐着性子问道。

原来,院子里那辆卡车并不是359旅的,而是属于军委直属的摩托学校。当时,摩托学校也正好派人前往延安办事,老袁看他们也要去延安,便想搭个顺风车。

谁知,摩托学校的学员却一口回绝,态度还十分傲慢无礼。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就吵了起来。

陈伯钧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就蹿了上来。

那名学员也是个愣头青,仗着自己来自军委直属单位,根本就没把陈伯钧这个旅长放在眼里。

一气之下,陈伯钧扬起手,朝着那个出言不逊的学员脸上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怎么也没想到,一向沉稳持重的旅长,竟然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动手打人。

老袁最先反应过来,连忙上前拉住陈伯钧,生怕他再做出什么冲动的事情。

其他战士也纷纷围了上来,七手八脚地才将两人拉开。

眼看着双方剑拔弩张,随时可能再次爆发冲突,几个头脑灵活的战士连忙从中调解,好说歹说,总算是把这场风波平息下来。

事后,陈伯钧打人的事情迅速在部队中传开了,最后竟然传到了延安,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

毛主席得知后,眉头紧锁,一言不发。他深知陈伯钧的为人,知道他绝不是那种无理取闹之人,但还是要将他找来当面问清楚,因为这件事情影响相当不好。

几天后,一封来自延安的电报,送到了陈伯钧的手中。

“着旅长陈伯钧马上到延安杨家岭报到。” 电报的内容言简意赅,却如同一声惊雷,在陈伯钧耳边炸响。

他知道,自己闯祸了,而且闯的还不是一般的祸。

自从那次打了摩托学校的学员之后,陈伯钧的心中就一直忐忑不安,他隐约感觉到,这件事不会轻易结束。

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

陈伯钧不敢怠慢,立即收拾行装,准备前往延安。临行前,他特意找到老袁,再三叮嘱他要照顾好旅里的事情,一切等他回来再说。

10月22日,陈伯钧抵达延安杨家岭,见到了毛主席。

在毛主席面前,陈伯钧不敢隐瞒,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汇报了一遍。当然,他并没有刻意为自己辩解,也没有刻意夸大对方的过错,只是如实地陈述了事情的经过。

毛主席听完陈伯钧的汇报后,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陈伯钧也当面向毛主席承认错误。

然而,毛主席并没有因为陈伯钧认错态度良好就轻饶了他。为了严肃党纪,也为了给其他干部敲响警钟,毛主席最终还是做出了严肃处理:撤销陈伯钧359旅旅长一职,先调去中央党校学习。

此后,陈伯钧基本上都待在后方,长期在抗大主持军事教育工作。他口才非常好,授课时声情并茂,通俗易懂,尤其是战略学,最受学员们的欢迎。

1955年,陈伯钧被授予上将军衔,此后依然从事老本行,在军事教育领域发光发热,为我军培养了大批高级军事干部和军事理论人才。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