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爱种菜?

扬新评课程 2024-07-10 05:32:38

说到对种菜的热情,如果中国人认第二,恐怕很难有人敢当第一了。

◆走到哪儿,都想种点菜

从农村的菜地与蔬菜大棚,到城里阳台的塑料泡沫箱;从中国的一亩三分地,到美国的哈佛大学的杂草地。种菜的基因仿佛深藏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等到合适的时候就会觉醒。甚至中国人已经不满足于在地球的田间巷陌种菜,而是要冲出地球,走向宇宙——每次神舟号飞天之时,宇航员们都要带上种子,在“天宫”里也种上点菜。

从陆放翁的“菜把青青间药苗,豉香盐白自烹调”,到苏辙的“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从陶渊明的“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到柳宗元的“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种菜的热衷,从古至今从未消散。

◆从不吃菜的人

与爱种菜爱吃菜的中国人不同,同为黄种人的因纽特人的食谱里却几乎没有蔬菜的影子。身处极寒地带的因纽特人,他们的食谱里更多的是肉类:海鱼、海豹、鲸鱼、驯鹿、北极熊等。生火的不便捷让他们也习惯于吃生肉或生内脏,从中获取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比如维生素C。

而地处东亚大陆的中国人,想要获得这些营养就要从蔬菜里取得了。蔬菜里富含了许多营养元素,比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尤其是对至关重要的维生素C。而以农耕生活为主的中国人却不能跟因纽特人一样生食肉类,只能从蔬菜中获取这些营养。这也是中国人种菜的重要原因。

◆民以食为天

司马贞《史记索隐》中曾经记载了管仲的一段话:“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民以食为天”最早的来源。

古代历代君王都非常清楚“让子民吃饱”的重要性。从商鞅的重农政策,到汉朝的休养生息,从唐朝的轻徭薄赋到清朝的鼓励垦荒,“重农”——是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基本都奉行的政策。只有吃饱吃好,让人民不饿肚子,健健康康,才能去发展与建设国家。

所以,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对于土地是有着天然的亲切与热爱。这也可以视为“走到哪儿,都想种点菜”的天然缘由了吧。

◆手里有粮,自力更生

到了近现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极大增多,种菜的重要性更是愈发突显。尤其是经历过灾害年代,体会过饿肚子滋味的人们,更是不会放弃种菜的念想。“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恐怕这是刻在稳妥的中国人骨子里的信条。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显示:“中国蔬菜生产量占世界50%以上,2019年达到71889万吨,消费量仅为53245万吨,完全可以自给。”中国人有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勤劳聪明的特性,“能自己干的便自己干”,“放着也是浪费了”,这样的想法也让许多人不会看着一块空旷的土地却无动于衷。

◆生活情趣

当然,如今人们对“种菜”的热情已经逐渐变化成了一种生活情趣。

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压力让许多人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关,只能按部就班地不断转动。人们亟需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来打断这种紧绷,而“种菜”不失为一种极佳的选择。成本低,操作简单,还有回报,而绿油油的菜叶子萌生出来的那一瞬,也会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