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第一个申请季拿到不错的offer会放弃而转战第二个申请季吗?很多同学可能会不解这样的选择,但人生就是这样,有挑战才有惊喜,今天采访的J同学就经历了两个申请季,放弃了GSA选择香港理工大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姜同学的申请故事吧~
01.选择针对务实设计和就业的院校是我的初衷Q:向我们的小伙伴介绍一下自己吧!
J同学:Hello家人们!未曾想自己某天也能在这里讲讲自己的申请经历,希望我的申请自述能给即将申请或正在申请留学的你一点点警醒吧。
自我介绍如下:我21年毕业于北京某211产品设计专业,本科参加竞赛较少,所以获奖表现惨淡,实习经历有三段。严重的拖延症和不自律表现直接导致我的申请季被迫延长,不过还好有各位老师的帮忙和push,最后申请的结果也是高于预期的。
Q:在择校方面你有什么考量标准吗?
J同学:我并不是很在乎院校的名气,像皇艺和伦艺这种顶尖院校反而会让我很有压力,因为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过人的前瞻思维和跳脱的设计思维,RCA和UAL可能更适合未来想要做artist、有创业计划或者想要做管理层的学生。我个人更倾向于课程设置方面针对务实设计且适合未来就业的院校,所以像米理、阿尔托、港理这些院校都是我心里的第一梯队。
02.港理就好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Q:你在2022年申请季已经拿到了GSA、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和拉夫堡大学的offer,为什么还选择在2023年申请季申请香港院校呢?
J同学:作为一个TVB和粤语流行歌的热衷者,香港这座城市对我来说一直有特别的吸引力。第二次去香港的时候,我们甚至从港理路过,感觉好像有些选择和安排真的都在冥冥之中。其实,我第一个申请季就想申请港理的,但当时还没有语言成绩,再加上听说港理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所以我感觉申请有点压力就放弃了。但从今年的录取情况来看,IME专业录取了很多跨专业的申请者和应届生,所以大家申请的时候还是要自信一点,因为机会比你预想的多很多。最最重要的还是尽早把雅思pass掉,不要因为语言限制了自己更多的选择。
Q:最终选择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原因是什么?
J同学:很现实的原因,一是想打消父母的顾虑。因为第一年收到英国院校的offer之后,他们就异常关注时政新闻和留学生有关话题,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焦虑很久。二是因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还是想在国内做实体设计。相比很多国外院校,在港理工能收获的资源会更多,毕业后在大湾区就业也会更加顺利。
03.线下准备项目真的充满动力Q:线下准备阶段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J同学:小堡西/抢修/进击的马克
1/我正式去线下准备的时候,工作室从建外soho搬到了宋庄小堡西。因为疫情期间线下课程的同学很少,大部分时间我一个人占去了一整间自习室。工作室提供的硬件资源也极其丰富哈哈。“村里”有很多书屋、小画廊、古着店和咖啡店。当手上的工作做到苦闷时,在小堡的巷子里走走,说不定会有不错的idea闪出来。
2/米理ddl前是我作品集冲刺的最后一个月,一些渲染和排版工作甚至还没开始,而我的笔记本已经卡到爆炸了。作为一个电脑小白,我真的无从下手。还好Natt当机立断对我的电脑进行了数据备份和拆机维修,使最后的输出阶段变得十分高效。如果我和我的本子继续勉强下去,恐怕要有第三个申请季了。
杂乱的桌面
3/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逃避做作品集这件事,马克的出现真的缓解了我一些焦虑和急躁的情绪。项目做到emo的时候,找小狗玩耍真的会变开心!我也看着它从一只自闭小狗变成了人来疯,一个不羁小王子变成了桀骜小公主(因为大家开始搞错了马克的性别哈哈哈)。每个有它陪伴的晚自习都很有安全感,真的谢谢小狗出现在我的申请季里,马克要继续幸福快乐的生活哦!
mark……
Q:作品集中哪个项目让你印象深刻?有没有特别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享呢?
J同学:应该是我在ddl前完成的最后一个项目—兔子洞。这个项目是针对收集和囤积障碍做的服务设计。设计主体是一个类似中转站的大型仓库和电子展览馆,简单来讲,就是将没有市场价值但又难以舍弃的物品和收集送至中转站,通过3D扫描生成电子藏品,并为用户生成个人电子展馆,然后对接社会和服务组织为每个物品找到最终归处。目的是使用户放下对实体物品的依赖,让物品以另一种存在形式继续为用户提供情感价值,同时解决部分物品对生活空间的侵占问题。
老师和朋友帮忙做情景
这个项目从提出问题到最终产出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对于我自己而言是非常惊人的效率。因为这个选题是我很感兴趣的内容,老师帮我进行拓展时,思维相对发散。另外临近ddl,我下决心一定要按照老师给的时间节点认真完成每个任务,所以整个项目非常完整、有条理,而且我发现,其实一切按计划行事反而是最轻松的。
04.期待未来港理有意义的设计学习Q:你参加了香港理工大学IME的面试邀请,可以跟我们讲讲面试过程吗?
J同学:我在2月28号收到了面试邀请,3月9号面试完后,12号零点收到了录取offer。当天我是第六个进行面试的,老师晚了半个小时才进入会议。本来我的心情蛮放松的,结果越等越紧张。最后面试时间被压缩到了八分钟,老师主要就我的工作经历,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进行了提问。好在模拟面试的时候Natt提醒我补充了这方面内容,我准备得还算充分,所以整个面试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其实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我都认为GSA会是我的下一个旅程,身心也做好了去苏格兰的准备。所以当我收到IME的offer时,心情还是很复杂的,但我最后还是考虑到课程设置和就业等原因,放弃了留学体验感可能更好的GSA,选择了我更想去的港理工。
Q:未来对于港理有什么学习规划吗?
J同学:从IME的四个大方向来看,我可能会更侧重互动玩具和机器人的学习。所以除了必修的编程课,我打算push自己选修1-2门计算机课程。
最近我也在向专攻实验化学的好朋友学习python的入门知识,希望能让自己尽快适应编程的逻辑思维,为之后的学习减轻点压力。除此之外,我一直对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很感兴趣。申请阶段我完成了一个有关囤积障碍的服务设计和有关同理心耗竭的交互设计,我认为这些设计方向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希望研究生期间也有机会针对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做更多样的设计探讨。
05.不要怀疑自己,对自己少些审视Q:有什么面试经验和申请建议给学弟学妹吗?
J同学:面试题目要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和面试老师进行准备。多搜罗其他申请者分享的面试经验,通过串联关键词进行记忆。另外,每个回答都要贴合自己的人设,尽量给面试老师留下记忆点。
做作品集的时候想提醒大家:在设计阶段不要怀疑自己的设计,因为一旦你开始厌倦了自己的设计,那么你继续深入研究的过程会非常痛苦。所以建议大家多花点时间和心思在选题上,选择一些自己有涉猎或者感兴趣的方向。选题一旦确定就坚定地做下去,对于有拖延症或者有点完美主义的申请者来说,对自己少些审视可能更有利于设计的推进。
感谢J同学接受我们的采访,分享了那么多线下准备的趣事,也给学弟学妹们那么多真诚的建议,期待J同学的港理之路,下个采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