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恋爱、职场…步入“中年”的观察类综艺,如何沉浸社会情绪?

凝云聊综艺 2024-08-14 21:20:35

文|宇宙来源|看电视

青年独居、职场竞争、容貌焦虑、婚恋压力……《我家那闺女2024》开播一个多月,四位“闺女”的生活记录辐射出多样化的社会议题。

同属于观察类综艺的范畴内,恋综、职场类综艺等节目扎根综艺市场多年,拥有较广泛的受众,诸如朋综等节目也开始采用“第一现场+第二现场”的录制方式,为观众开辟出双重叙事时空。

无论节目背景如何,观察类综艺总是在向观众讲述着“成长的故事”——爱情磨合、友情升温、亲情关照、职场进步……随着同质类型作品之间竞争越来越卷,发展多年的观察类综艺,又有怎样的创作动向?

观察类综艺步入“中年期”

多面开花、创新求变、口碑博弈

当下的观察类综艺大多以综N代为主,腾爱优芒均有布署,涵盖类型多元,瞄准更细分的受众人群。

2024年,恋综《半熟恋人3》《喜欢你我也是5》《怦然心动20岁4》在上半年完播,亲子类综艺《爸爸当家3》收官,职场类综艺《初入职场·机长季》目前正在播出,《令人心动的offer6》已开始录制,以香港律政为背景,收获到了不少老粉关注。

下半年,《心动的信号7》《我们恋爱吧6》《再见爱人4》等恋综N代或将定档,职场类综艺目前仅有offer6回归,近年来出现的亲子类综艺数量很少,可以发现,恋综仍在观察类综艺中占有较高比例。

老牌节目拥有既定的粉丝基础,但一年年的迭代,观众难免会产生疲态观感。尤其是对于综N代而言,创新是保持IP生命力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恋综所瞄准的人群在年龄、感情经历等方面作出区分,节目也通过设置不同小屋、创新投票方式等让恋综不局限于固有的制作流水线上。

诸如《半熟恋人》《再见爱人》等小切口恋综已步入N代,还有部分新节目没有选用观察室的形式,如今年上半年在芒果TV上线的《真爱智上》融入“脑力PK感”,腾讯视频《势均力敌的我们》则是记录男女嘉宾生存之战,与这两年兴起的体能竞技情绪相契合。

亲子类综艺受到家庭语境转向的影响,《爸爸当家》记录“全职爸爸”的育儿现象;《一路长大》释出“妈妈放手,宝宝独立”的观点。

相较于前两季节目,《我家那闺女2024》观察室的人员设置出现差异,目前播出的内容中,明星家人大多为全女阵容,“妈妈+女儿”的形式为女性代际关系提供不同的样本。

职场类综艺方面,腾讯视频“offer”IP瞄准较为大众化的职业,已涵盖律政、医学、建筑行业,正在录制中的第6季依然回归律政主题;芒果TV《初入职场的我们》聚焦相对小众的职业,如法医、机长;另外,聚焦电商营销、互联网大厂、金融投行等方面的节目也在冒头。

更多样化的平台正在加码观察类综艺,如BOSS直聘影视中心原创研发出品的《老板不知道的我》以中视频体量记录职场关系,目前节目已更完四季,从最初的网播综艺变成台网联网的形式。

观察类综N代虽已积淀出一定的受众口碑,但在既有框架下的创新却并不容易。

今年以来还未有能称得上爆款的观察类节目出现,同质节目竞争不断,“中年期”综N代面临一场“转型战”,如何持续深耕内容、精准把握观众需求,成为各大制作团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把握“第二现场”影响力

以“观察视角”,供给“精神解药”

观察类综艺,如何找到观察点、如何引导观察很重要。

演播室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第二现场”,为观众提供第三方追综视角,不同的专家学者、艺人嘉宾坐镇,引发多维度的观点碰撞与思考。

演播室的嘉宾身份较为多元,“主持人+专家+艺人”的形式常见于各类节目之中。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身份频繁出现,沈奕婓、黄执中、薛兆丰等学者伴随恋综而收获更多粉丝,职场类综艺则会邀请与主题相应的行业人员,如陶勇医生、刘良法医等。

在选取艺人时,恋综通常会倾向选择情感经历被大众所熟知的嘉宾。以去年播出的节目为例,《再见爱人3》邀请恢复单身的孙怡加盟,《心动的信号6》请到了新婚不久的何超莲,《我们恋爱吧5》则是将伊能静、周扬青等人请到观察室中。

职场类综艺会邀请邀请一些“跨界名嘴”加盟观察室,《令人心动的offer》便已请到过papi酱、杨天真、易立竞、李雪琴等人;萌娃类亲子综艺会选择已有孩子的艺人嘉宾,如《爸爸当家》邀请“新手奶爸”魏晨,《一路长大》邀请朱丹、郑恺等人。

同时,新生代艺人也在加盟各类观察类综艺,提供年轻化视角;受节目红利影响的素人也开始在迭代节目中返场。

比如,何运晨再加盟职场综艺观察室,“奇闻CP”做客恋综等。

观察室的嘉宾组合会产生不一样的思维火花,选人需要一定方法论,才能为节目增添“氛围感”。

《我家那闺女2024》播出后,网友对观察室的人员构成存在一定争议,嘉宾之间有讨论、有输出,但有网友觉得似乎有一种“不太热闹”的感觉。

其实不难发现,已经有不少节目会在观察室设置一定的“氛围组成员”,如国民度高的大张伟、周深等人便加盟过恋综、职场类综艺。

观察类综艺向来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其核心议题跟随着年轻人的社交动向而变化,而观察室则是基于节目现象共情观众,再抛出解读视角为受众提供思考方向。

观察类综艺,在“观察”什么?

观察类综艺,观察的也是时代。

如今,“集体焦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情绪,单身焦虑、恋爱也焦虑;初入职场焦虑、晋升转型也焦虑;还有育儿焦虑、养老焦虑、健康焦虑等构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多样的心理图景,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角色的人群中均有体现。

剥开观察类综艺的娱乐外衣,社会压力是节目所洞察的情绪底色。

诸如职场类的综艺通过限时竞争、评分淘汰等赛制,显化“职场择优”的规则,观众看到嘉宾们在节目中承受压力,而节目之外还有着更庞大数量的职场新人,或许没有好学历和好机遇的加持,也在职场焦虑中自我成长。

《令人心动的offer5》中,黄凯凭超强毅力跨专业考研五次上岸,在实践时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跟上进度。

《我家那闺女2024》中的旺旺带着“逆袭爽文”“高薪却焦虑”等标签,节目深入记录了她的生活,一点半回家、凌晨两点半吃饭、三点测品……高强度工作、作息不规律,这其实是不少一二线城市职场新人的写照。

同样,恋综中也记录着男女嘉宾不同的焦虑,无法合理分配工作与生活、不会处理两性关系、回避型依恋等是许多人的共性。

恋综将男女相识的过程“仪式化”处理,一边观察具有共性的恋爱痛点,一边辅以观察室嘉宾的讨论与观点,为大众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基于恋爱、代际等亲密关系都会比较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如《一路长大》中,陈铭谈到死亡教育,将亲人离别的话题纳入与孩子的对话中。

《我家那闺女》则是展示了不同的亲情样本,无论是集爸妈宠爱于一身的“江浙沪独生女”卢昱晓,还是缺少原生家庭关怀的于文文,她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与成长环境相关联的个人特质,也让观众看见“被爱”和“自爱”都能给人以力量。

观察类综艺为大众打开了一扇洞察社会情绪的窗口,节目的“第一现场”记录着不同人们的生活,而作为“第二现场”的观察室则汇集不同的想法,成为连接节目与观众、现实之间的桥梁。

一定程度上,观察类综艺的影响力在于如何捕捉、回应这些广泛存在的社会情绪,提供更多视角、更深层次的解读与讨论,让观众看到个人成长、情感抉择、职场挑战的多种可能性。

观察类综艺源自生活,笑点泪点皆是有迹可循。

“现实+”的故事易共鸣大众,观察类综艺在发挥大众娱乐性的同时,也需要找好情绪切口、发挥节目双重叙事机制。

时代痛点所引发出的集体情绪,亦是节目与观众的共情之处。

主编:罗姣姣文:殷宇星排版:殷宇星
0 阅读:2